聂芳芳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汉语言教学的基础内容,它对于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既然是一门开发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科,那么它在教学上,就需要教师多通过一些课堂实践让学生开口说话,而朗读则是教师课堂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哪些教学作用?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上,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立足点,以朗读为主题展开笔者个人的相关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课堂实践
一、朗读概念分析
一般人对朗读的理解无外乎于就是将一篇课文或文章读述出来,但其实也不然,朗读是具有一定的内涵和要求的。首先,从内涵上说,朗读旨在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其他人在聆听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的情感特点,感情因素。也就是说,好的朗读可以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从朗读对朗读者的要求来说,朗读者要在语速、节奏、语音、带感情、停顿、拖音等方面有一个深入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多朗读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朗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我们常常可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可以称其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什么我们尤其强调朗读的重要呢?常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要多朗读几遍,就是引导他们通过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通过有声的语言,把其表现的内容表达出来,可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搞好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通过重点词汇的教学来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
抓重点词句要以具体的课文为例,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的《穷人》,教师可以抓住“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一句话来进行重点词汇的引导性朗读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根据句子在文中的用法加以体会,从而让他们在体会的过程中给出自己觉得重要的词汇。教师还可以根据这句话向学生提问,比如,“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动词用得特别形象?”这样,学生很容易会找到“熬”字,再结合“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渔夫的高尚品格也就不言而喻了。
2.确定朗读教学目标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放下的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新的理念,即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再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其次,准备好教学所需要的工具;再者,做好教学设计和安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在教學过程中,可以做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以及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从朗读教学上来说,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的有效。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就可以从这样的教学方向去展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去加以选择,比如,若是自己的课堂在氛围上显得比较低沉,教师可以尝试一下“少教多学”的方式,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朗读,自己去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指通过反复流利朗读,不但能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奇妙地感悟文字背后的很多“韵质”。表达了要多朗读的重要性,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3.注重朗读技巧的教学
课文朗读分教师的读和学生的读,而讲解只是教师的事,不过,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和激发学生情感。那么,教师的朗读指导和课文讲解当然是缺一不可的,要放在同样的地位。至于这两种活动是否同时进行,我认为要依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初读、细读、精读的指导,也就是分步进行。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除了语言学习本身,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知识的广泛涉及。因此,适当地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很有必要。但是,不可出现主次颠倒甚至反客为主的现象,毕竟语文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根本的区别:它的语言工具性。如果在教学中确有其他学科知识的涉及,就一定要运用得当,妥善处理好其间的关系并使其相辅相成,使自己的语言教学达到开放灵活而控制自如的境界。
【结 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并不是让学生真的去读百遍,而是强调尽量多读几遍,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妙处,旨在告诉世人朗读的重要性。因而,朗读是需要教师去重视的一个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郭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08)
【2】石彦.如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