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钦松
写生另一种观察自然的方式
□ 许钦松
“写生”的概念来自西方美术。西方的风景写生就是用照相机的对焦方法,以一个画框的概念圈住场景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来进行对景描绘。与此相对,中国画的写生却是另一种观察自然的方式。
写生,是艺术家了解自然、表现自然的手段。写生作为画家的必修课,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是永远没有停顿地行走。需要画家走出画室去拥抱自然、了解自然、跟自然对话,把情感的东西挖掘出来,把山川内在的力量挖掘出来。
山水画离不开一个“游”字。游,就是说它是游动的看点。在游动中观察自然,是山水画一种很特别、很重要的观察自然的方法。边游、边看、边记,采用默记的办法,用眼睛去记忆,在游动中观察自然,就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的意象。所以,山水画必须通过默记再画出来,它是从第一自然经过艺术家的默记再转换成第二自然,这中间有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对景写生。
写生的指向性很强。写生中的观察是很重要的。因此,要仔细看,仔细琢磨,研究自然的对象。我们面对着山的感觉是什么?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第一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感觉,然后再深度了解他,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实并丰富最初的感觉。事实上,我们看山就好比在看人。第一眼看到这座山,它总会给你留下强烈的印象,这个印象从开头到结尾都不易忘却。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回到看山还是山,正是对自然有了一种透彻理解之后的形诸笔端,是属于个人认识的呈现。这也是我们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多观察对象,不要一味埋头画画。
《湖山春晓》许钦松
《碧涧清流》许钦松
写生还有功能性的作用。比如,研究石头纹理、地质地貌的结构,是从一种了解的角度。还有对意境的挖掘:为什么面前这座山会令你感动?这个感动来自哪里?它有其内在散发出来的魅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山像老人,有的像孩子,有的像壮年、女性或者某个动物,有种不确定的东西,提供给你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去写生,一个从物理角度,这个山脊的石头、地貌、结构是怎样的;一个从情感角度,对自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观察;更高的层面应该是感悟,应能从中寻找到诗意。
西方的观察方式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体系之中根深蒂固,完全丢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回到并强化传统的观察自然的方法,也就是“游动”这一观察自然的方法。古人作画,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并加以细化,使之进入到画面里头。同时,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要舍弃。
中国画与西洋画在对待“虚”与“实”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洋画的“虚”是将画面处理虚,但那个物体还在;而中国画的“虚”画则是画家只把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没意思的则全不存在。可以说,“虚”画法是中国画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中国画需要取舍,靠眼睛、步行、手记等方式,反复来验证“虚”与“实”,这是中国画一个重要的观察和处理写生的方法。因此,要区别于西洋画的对景写生法,强化我们传统的靠观察自然来取舍写生的方法。
我们在进行山水画构图的时候,树、山、屋子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妥当,不能用照相机的比例去看景物。比如说,我们站在山脚,以西方风景画的视角去观看房子与山的关系,那么房子肯定要占很大的比例,近大远小的那种感觉特别强烈。然而,中国画却弱化这种近大远小的关系。画中国画,应该按照中国画的规矩来,注意山水画中的比例问题。
从古到今,山水画的构图都存在一定规律性的东西,有些还非常奇特。我们要对这些东西加以琢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靠实践巩固它、克服它。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等。
其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许钦松版画集》《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象外之象——许钦松山水画集》《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许钦松》《此岸·彼岸——许钦松谈山水画艺术》《荣宝斋当代书画名家——许钦松山水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