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题字/宋小明
任卫新:微信煮词第十辑
栏目题字/宋小明
【微信煮词】【解】微信,既是微群特征,又是卫新谐音。煮,书生玩味文字之谓也。词即歌词。同时,煮字,谐音,主。又有为主之解意。人为主,词为主。
其中所录言论、粗话、废话,敏感话都滤掉了。每段言论都是经过整合与润饰,同时加一句说话形态的小标题。内容均取自平日歌词群里随意表达的讨论,基本风格不变。
承蒙飞林主席不弃,先在贵刊《音乐天地》连载。每篇就以两千字左右吧,由于微信群发言话题自然跳来跳去,不计章法。故此本人也就以乱石铺街而就了。有用的,留着;没有的,忽略不计。
任卫新: 我有一句口号:大家团结起来单干!
——卷首语
任卫新。国家一级编剧。祖籍河北河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诗人及歌词作家。出任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
主要从事大型电视专题片和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及歌词创作。主要作品:自参与创作《话说长江音乐会》后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了《话说运河》《黄河》《万里海疆》等多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并独家撰稿《伏尔加日记》《中国民居》《伟人周恩来》《百年恩来》《自古华山》《林都伊春》以及大型政论片《新世纪·新航程》等众多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
策划、撰稿各类国家级大型电视晚会有几百余台。歌词创作一千余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为教材,其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的诗句被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一四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引用。
从事编剧主要作品有:大型广西壮族岩画音舞史诗《花山》;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大型朗诵剧《一代楷模》以及大型广场艺术表演《燕赵诗篇》《蒙山沂水》《镜泊华章》等。大型音乐作品有:故事大合唱《香港》、大型组曲《世纪故事》及大型组曲《烈士诗抄》等。
获全国级奖百余项。其中曾荣获全国电视星光奖最佳撰稿个人单项奖。多次出任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中国音乐电视大赛评委;连续出任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委。以及多届《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推荐委员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
不要谁只要发出来一首作品,立马就竖起一排溜大拇指的微信表情符号表态两个字:真棒。你最好能有对其作品说出一两句理解或者点评到底棒在哪里的独到的心得文字。
这样做,一来是避免虚伪恶俗的客套之嫌,更重要的是,可以逼迫自己去深入地思考。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不断锻炼自己的鉴赏与评判能力水准,最有利于你的创作提高。
谈到歌曲流传度的原因,有人说:不要只看表面现象。那首《小苹果》的宣传是有计划的,就是韩国鸟叔的团队,宣传经费上千万,普及到商场的电动扶梯上。
本人不禁要问一句:我们宣部机构的宣传经费也完全可以说是相当不菲的。有的甚至已经到公共汽车的车体上了,譬如说《群众喜爱的歌》征集评选出来之后,规定很多省举办音乐会,以及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规定必须滚动播出推广,这力度可以说,要比韩国鸟叔商场电动扶梯大多了吧?
但是,如此强大的歌曲炒作最后不还是没有流传开来吗?为啥是同样的炒作,效果却截然相反?归根到底,还是作品本身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宣传推广的理念以及手段与受众严重脱节的问题。
有的人一写自己的简历就特别的长,各种的头衔,各种的获奖简直就和在单位评职称填表一样。最不能容忍的是,还列了一大堆自己认为的代表作品。其实,所谓的代表作品,就本人的理解,那就应该是在全国传唱的有知名度的作品才算。只是录了个音了上个省台的晚会,那怎么能叫代表作品呢?
记得有一次,乔老爷幽默地和我们说:如果曹雪芹介绍自己或者填写这类表格,一句话就够了:写过一本《红楼梦》。
曾有一种说法,当今是男性雌化,女性雄化。是一个小男人、女汉子比比皆是的时代。但是反映到歌词界上,就连这种逆向的性别现象本人也没有看出来。反倒觉得:苏东坡不苏东坡,李清照不李清照,公母不分,雌雄一样,性别混淆。无论男女,很多歌词都是完全一样的爱得腻腻歪歪,都是完全一样的想得扭扭捏捏,真的是一种奇怪的歌词艺术的荷尔蒙效应。
有时,本人词评说的是一种大文化的走向,不能拿具体一件事情来揶揄一种宏观的论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歌曲传唱的黄金时代,邓丽君唱一首红一首的那个时代没有了。即使《江南Style》和《小苹果》也就不过各自火爆流行一年。其简单、直白。
但是,有一个前提千万不要误解:真正高级的直白也是文采。而且还应该是大文采。歌曲《老婆老婆我爱你》一般人堪称粗俗,可是里面直白的文字也是蛮厉害、蛮有力量的:家是不富裕,可是我有力气。只要有我在,你就没问题。相信女人是最容易被这种语言打动的。
所以,我们怎么可以把直白和文采对立起来呢?真正做到直白的文采那可才是大文采。面对大字不识的农民,要组织起他们实现中国革命的成功,靠你的“之乎者”是不行的。所以,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就是一篇最直白而又最具文采的说明文。
上个世纪的90年代,曾宪瑞出面,为歌词界做了一件功高至伟的好事:主编了大型系列《歌海词丛》进行出版。邀请全国无论专业和业余各位词家结集。有的知道消息,主动要求加入,有的出了一册还要求出第二册、第三册。
宪瑞多次向本人索稿,其中一次来京专门到家中来谈及此事,问本人究竟何因?丛书已经几批将过,为啥一直没有出稿?本人回答:阁下出了那么多词人的歌词集,可谓功德无量。但本人看很多歌词集里,一册中连一首甚至一句值钱的文字都找不到。可都认为自己出书了,自鸣得意的很。这种虚幻的成功,没啥意义。
最后,本人提议要出那就出一本最薄的吧,三十首。因为,本人觉得尽管写了上千首,真正能够挑出来满意的三十首就不错了。宪瑞说太薄连书脊都做出不来啊。最后终于还是作罢,本人的遗憾,也是《歌海词丛》的遗憾。
一位不知名的年轻词作者在《陪你变老》微信歌词的参评中,不是点评嘉宾,但是随便插话说了几句:农民陪土地变老,城市陪时代变老,姑娘陪爱人变老,子女陪父母变老,日月陪宇宙变老,星辰陪变化变老,青春陪奋斗变老,忠诚陪奉献变老,记忆陪光阴变老。
本人以为,这几句话,比起那些所有呈现上来的不是陪父母变老就是陪爱人变老的陈词滥调的作品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创意。它虽然还没有形成歌词,但创意值钱。如果把它化为歌词写出来,就完全脱离了男女一生陪伴变老的俗套窠臼。本人以为化鸡为凤,当给科考一甲。可惜的是,点评家门以及作者们没能慧眼,谁也没注意到这句话,把宣纸当手纸甚至连手纸都不如忽略不计了。
按照词作家陈洁明说法,当今文化分为:殿堂文化、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其实,这三种文化古已有之。即、风、雅、颂是也。风,就是平民文化,雅,就是精英文化,颂,就是殿堂文化。
其实,当今另外还有两种很强大的文化。一个就是党宣文化,一个就是网络文化。党宣文化是主流文化,网络文化是碎片文化。党宣文化是一种光照态势,网络文化呈一种泛滥态势。问题严重的是,网络文化几乎已经形成与油水分离,文化已经失去整体,形成各自分流。
歌词创作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网络文化的这种传播利器,打造出真正具有人文价值的品质文化。
不要因为得一句夸奖,就有一种乐疯了,乐散了架的窃喜。反倒有些人因本人说了几句刻薄批评的话,于是就接受不了。眼看着您写歌词都已经十几年了,没任何长进,总还是常用歌词二百句,词风和观念依然文革的牙秽和套路。您不嫌丢人,可本人都替您丢人。
嘴上都说良药苦口,可还是棉花糖好,看上去蓬松一大团儿,舌尖儿一舔,除了些微有些甜味儿之外,其实啥都没有。苦药丸子,确实总是难以下咽的。自己爱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去吧。没有几个是喜欢把苦药当做糖块含着说好吃的。这是相当一部分歌词作者的弊端。
本人觉得,歌词界的各位老炮,必要的时候也该出一下马。本人的意思是,人家年轻人写了那么多的歌词晒出来,始终都是给由所谓资深歌词老作家来进行指指点点。然而,老词作家们的那点儿家底儿到底是咋样?不妨也该给年轻人亮一亮。
如果是反过来倒个个儿,由老词作家们把自己写的晒出来,然后让年轻的小钢炮们来点评,好歹也和人家扯平一回。从年轻人的角度,也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也听一听他们对老词作家歌词的价值判断?或许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弄不好,还真的不如他们,写出的东西,指不定啥奶奶样呢。姜未必老的全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