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10-13 08:15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以党建为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

8月26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在朝阳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相关地区和部门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当前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辽宁全面振兴工作大局,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运用已有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新的实践,以党建为引领,确保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会议强调,要创造性地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最大限度地把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出来,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要抓实基层党建,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筑强堡垒。要抓好统筹协调,形成抓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要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强化督查、精准考评,树好典型、营造氛围,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辽宁振兴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座谈会发言摘要

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

高度重视并落实帮扶责任。一是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先后把6名优秀干部放到扶贫攻坚中锻炼,3名驻村队员分别担任“三级书记”:县委副书记、镇党委副书记、村第一书记,倾力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对工作队出思路、交任务、压担子,跟踪工作队履行职责情况,2人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1人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二是每月听取驻村工作汇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月工委机关工作例会都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三年来,省直机关工委主要领导每年多次到村里调研,班子成员有25人次到北甸子村研究解决脱贫问题。三是所有支部结对帮扶。把北甸子村作为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教育基地,机关和工委党校每个党支部都与当地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党员连续两年到北甸子村植树造林。

总结推荐和学习宣传董福财同志先进事迹。北甸子村党支部原书记董福财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党员群众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2015年初,省直机关工委9次到村里挖掘总结董福财同志先进事迹,并向省委及有关部门汇报,省委李希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 《求是》杂志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董福财同志去世后,被追授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省直机关工委带头学习董福财精神,工委党校把北甸子村作为现场教学基地,分批组织主体班学员开展党性教育;邀请村党员干部和董福财同志的家属到机关参加“双联系”主题教育会,用董福财精神激励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挖掘董福精神,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多次到北甸子村,深入挖掘董福财事迹,完善丰富董福财精神的时代内涵。2016年6月,与阜新市委共同建立了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已达1万多人次,目前正规划建立董福财精神干部学校。

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精准帮扶。省直机关工委及驻村工作队发挥机关党建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落实帮扶责任,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精准扶贫。一是推动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学习践行董福财精神作为加强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制度,建立党员活动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运用党课辅导、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董福财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三年来,共发展4名新党员,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带领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组织北甸子村党员干部到省内先进村镇学习,将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动员村里两名养牛带头人为贫困户担保贷款,并将这两名具备入党条件的养牛带头人发展为党员。目前,已带动2批32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年平均收入近6万元,肉牛养殖已成为全县闻名的致富项目,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作了宣传报道。三是协调各方力量办好实事。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村党员干部讲授党建知识,组织科普大集活动和畜牧种植讲座,开展免费义诊活动,推动沈阳知名学校与镇九年制学校建立协作共建关系,协调省直机关有关单位为村屯铺设水泥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文体广场、重建村部。面对今年罕见旱灾,及时协调支援抗旱器材,为100多受灾农户送去抗旱资金。2016年底,北甸子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中共朝阳市委组织部

党建统领凝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力推进落实。朝阳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5个县(市)都是贫困县,贫困村662个,占行政村总数1/2,贫困户82万户,贫困人口17.2万人。市委出台了以党建为统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召开3次千人大会,建立4项机制部署推动。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市委书记负总责,市委副书记全力抓,每名常委负责一个县区,组织部长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全市脱贫攻坚综合考评工作并牵头抓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结对扶贫;四大班子合力抓,副市级以上干部每人负责1个村和1个产业扶贫项目,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建立党建扶贫联系点303个。二是建立“2+2+1”工作推进机制。市委每年至少听取2次专题汇报,开展2次专项督查,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1次拉练观摩。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脱贫攻坚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年度实绩考核,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权重提高到30%;实施督查巡查制度,市委组织部会同机关工委和扶贫办,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半年一考评,年终大排名。四是建立“三个一批”奖惩机制,好的表彰一批、差的召回一批、业绩突出的提拔一批,市县两级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49个、先进个人230名;调整召回23个驻村工作队;年初以来提拔46人。

聚焦问题,靶向施策,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抓班子队伍。树立在扶贫一线提拔使用干部的导向,将56名优秀干部调整提拔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选优配强村书记,提拔14名优秀村书记进入乡镇班子,调整村班子185个、村干部267名,撤换118名;从市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实现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二是抓党群共富。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共领办创办合作社1611个,吸纳9189户贫困户,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是抓内生动力。组织贫困村党组织开展“比干劲奔小康”活动,村每两个月一评比、乡镇每半年一评比,共评选出示范户3850户。四是抓集体经济。采取盘活资源、集体股本、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年来,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61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达到90%,10万元以上的达到32%,39个村被确定为省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五是抓基础保障。采取“上级支持一些、财政拨付一些、包扶单位帮助一些、企业捐助一些、基层自筹一些”的方式,三年筹资5亿多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789个,文化广场859个,全市1343个行政村全部达标。

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投入脱贫一线。一是紧盯“685”指标抓行业扶贫。与31个行业部门签订责任状,把基础设施改善成效、向上争取资金政策作为重点考核内容,督促行业部门主动作为。今年重点抓实健康、金融、光伏和农业共营制扶贫,各行业部门协调资金20亿元,实施项目706个。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动,国有企业党组织募集基金114亿元,504家非公企业帮扶资金2亿元,落实产业扶贫项目231个,安置就业5963人。二是全面覆盖抓驻村扶贫。向413个省级贫困村、24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派驻工作队,实现662个省市贫困村全覆盖,把80个省直驻村工作队纳入管理范围,每年末以县区为单位,对三级驻村工作队分别进行综合性排名。三是全程纪实抓结对扶贫。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联系群众心贴心”活动,组织33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每季度至少入户一次,共帮扶物资4653万元,解决实际问题16万多件。

中共西丰县委

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模式

建立微信平台,创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于2016年10月份,建立了微信号、公众号、微信群“三位一体”的“脱贫路上党旗飘”微信平台。其中,“微信号”重点转发人民网、中国扶贫等网站信息,使县乡村三级干部第一时间掌握党建及扶贫资讯;“公众号”设立“脱贫一线”“攻坚先锋”“经验交流”3个主专栏,宣传惠农政策、扶贫做法、致富典型;“微信群”将县级领导、乡镇干部、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及174名村党支部书记等490多名同志汇集在一起,工作日晚六点半到九点,依次进行“要闻速递”“乡镇汇报”“乡村展示”“驻村工作队展示”;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特色产业带头人等,与群成员就“脱贫帮扶”“政策技能”“脱贫金点子”“特色产业”“供求信息”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线上交流,并对基层提出的问题,建立问题交办机制,确保“线上解答”与“线下承办”有机结合。目前,通过微信平台已开展论坛活动200余次,转发消息1483条次,发布信息701条次,解答基层咨询3898个,解决问题106件,落实资金、贷款6240万元。

注重一线工作,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今年以来,全县实施“一线工作法”,确保每个乡镇和贫困村都有县级领导包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保,每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都与1至2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要求县级领导干部定期、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包保村,开展入户走访、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在一线;开展政策宣讲、法规宣传,宣传政策在一线;开展党的活动、业务培训,党建指导在一线;开展问题排查、协调落实,解决问题在一线;开展进村接访、排解纠纷,化解矛盾在一线;开展扶贫扶智、研究项目,助力脱贫在一线。目前,县乡领导干部深入包保村2150人次,解决问题872件,制定脱贫计划96个,走访贫困群众712人,提供帮扶资金303万元,上致富项目1000余个,协调贷款2000余万元。

实施“牵手计划”,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在省市向西丰县派驻60支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为全县其他114个村全部派驻工作队,实施“牵手计划”,全县174个行政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驻村工作队全力开展“五帮”:帮建好队伍,提高村“两委”推动发展、脱贫攻坚能力;帮理清思路,研究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帮人才技术,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帮资金项目,扶持一批适宜“牵手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和支柱产业;帮化解矛盾,建立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机制。目前,各级驻村工作队为全县174个行政村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已落实帮扶项目73个,帮扶资金3858万元,办好事实事1728件。

强化人才建设,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实施“农村脱贫人才建设工程”,对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调查摸底,建立90名乡土人才组成的“土专家库”,开展微信平台“送技术下乡”活动,涉及技术20项,开展培训50场,惠及农户近万人。依托辽宁电大农科学院教学平台,通过“百生带百人、百师带百品、百计带百队、百企富百村”的“三带一富”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办村级创业致富人才培训班,让学员接受“微信讲学”“平板教学”“学员互学”“讲师授学”“外出考学”全方位培训。目前,已培训90名村级创业致富学员,学员毕业后每人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一做法被确定为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示范案例。

义县九道岭镇党委

百姓要脱贫党建必先行

夯实责任,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九道岭镇有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79户、2463人。镇党委切实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是突出党委主导作用。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建立责任传导、信息共享、扶贫协作、典型带动、党建保障和监督考核六项扶贫机制,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无缝对接”,坚持每月调度一次工作,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二是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包户制度,并签订责任状;明确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是主要责任人,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是直接责任人,指导13个贫困村制定脱贫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做到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以及脱贫项目。三是不断强化监督考核。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村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及机关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完不任务的“一票否决”;对长期在扶贫一线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2016年,有2名扶贫业绩突出的干部被提拔进镇党委班子,1名村支部书记被推荐考录为公务员。

固本强基,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一是补强村“两委”班子。全镇13个贫困村,共调整村支书、村主任8人,贫困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工作干劲明显改观。二是发挥堡垒作用。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支部+协会”等特色党建载体活动,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裸地菜生产等主导产业,投入扶贫资金420余万元,发展10个扶贫项目,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16年全镇435户贫困户、978人实现脱贫,3个贫困村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帽子。三是强化投入保障。将村级运转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了村干部“五项工资”和双百分考核办法。投入资金4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22个村部及文体广场建设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80%,绿化亮化率达到50%。

示范带动,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一是宣传引导,当好“贴心人”。开展“道德扶贫”主题宣讲活动,全镇选树10名党员道德模范,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等靠要可耻、自力更生光荣”理念;动员全镇47名党员致富骨干深入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心,手把手言传身教;通过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创业致富能力。二是示范带动,当好“排头兵”。开展“三带三创”“三提升三满意”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让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结对帮扶,当好“引路者”。开展“先富带后富,党员帮群众”活动,鼓励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有帮扶意愿的产业大户与贫困户作亲戚、结对子,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找出路,研究致富项目。目前,全镇共有81名党员及产业大户与13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已帮助3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2016年全镇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建昌县小德营子乡党委

抓好党建促脱贫稳步打赢攻坚战

明思路,绘制脱贫“作战图”。小德营子乡有5个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未脱贫657户、1754人。乡党委坚持统筹发展、先谋后动、规划引领。一是抓领导。乡党委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制度,听取扶贫款发放、脱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筹措汇报;各村党组织都在显著位置竖立脱贫攻坚倒计时牌,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二是抓责任。乡党委建立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乡村干部每人包保5户;乡党委与各村签订责任状,提出“三个必须”的要求:必须保证每个贫困户当年新上一个项目,必须将资金协调到位,必须完成当年脱贫任务。三年来,乡村干部共协调资金11045万元。三是抓联动。连续三年与扶贫包扶单位省科协机关党支部合作,组织乡村干部定期到省科协接受科普培训。四是抓统筹。确定长期项目抓林果、中期项目抓养殖、短期项目抓种植和光伏的脱贫规划,三年来,全乡发展核桃、山杏、板栗、银白桃376万亩,牛羊驴养殖户102户,入户式光伏125户;建设村级扶贫电站2座,带动贫困户200户,每户年增收2000元。2016年,全乡375户、1160人实现脱贫。

强组织,筑牢脱贫“主阵地”。一是重教育。乡党委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乡村党员到大梨树村、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实地接受学习教育;为10个村安装46组党建宣传无线大喇叭,定期宣传党建、扶贫知识,实现党建宣传全覆盖。年初以来,全乡91名乡村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身份”,严格执行乡机关干部“十条禁令”、村干部“五要十不准”制度。二是重激励。连续四年组织村干部体检,为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三险一金”;对村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按月发放工资报酬;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达标增星”创建活动,对县委评定为四星、五星的党支部书记由乡党委另行奖励。三是重带头。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动员在外打工人员、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帮助在家的能人党员上项目、办实业,已培育党员示范户120多个。四是重保障。全乡11个村级活动场所在全县率先实现达标;全面推行村干部值班制度,村部全天24小时有村干部值班;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开展便民服务“阳光行动”,今年上半年为群众代办事项1250件。

兴产业,找准脱贫“主攻点”。一是发展户户脱贫项目。对210户强劳动力贫困户,通过“金融贷款+发展产业项目”模式,重点发展养殖业、林果业;对120户弱劳动力贫困户,通过“强党支部+弱劳动力+农民合作社”模式,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对329户无劳动力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光伏扶贫”模式,发展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户有项目,户户有稳定收入。二是摸索集体经济项目。集中攻坚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全乡10个村今年已全部新上村级集体收入项目,其中7个村共投资280万元,发展集体光伏发电站项目,每村年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2个村共投资400万元,发展服装加工项目,解决就业100人,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1个村创办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三是落实民生保障项目。三年来,年年为贫困户免费办理平安保险;投资1116万元,翻建险房372户;投资3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55盏。

团省委驻宽甸县杨木川镇大安平河村第一书记赵莉

履好第一书记职责 抓实党建促脱贫

我是团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赵莉,现任团省委驻宽甸县大安平河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多来,我把抓好党建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实现了后进村转化、贫困村摘帽的目标。

聚焦主责抓党建,着力打造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驻村后,我们主动融入群众查民情、访民愿,与乡镇党委共同找穷根、谋出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决定从抓党建入手,着力选好干部、建好阵地、抓好管理,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协助镇党委严把换届程序和人选标准,把2名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同志选进村班子。通过团省委党组争取资金35万元,修缮了村部和文化广场,设置12个党建宣传栏,配备办公设施、音响设备和图书室。扎实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帮助建立“三会一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26项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两年来,共召开村“两委”协调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40多次,讨论村级重大事项21个,全村凝聚起了上下一条心、共同奔小康的精气神。

聚集发展抓产业,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动力。我们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思路,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共同选产业找路子,确定了“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探索新兴产业”的思路。巩固传统产业,发挥村民有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传统的优势,成立柞蚕养殖合作社,请专家讲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带动30多户农户参与;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通过扶持大户牵动,推广种植黄芪、天麻、五味子、桔梗等20多个品种,近40户农户参与。发展绿色产业,我们在筛选、试种全绿色、无公害软枣新品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进圣兴软枣红豆杉种植基地,投资4000多万元,种植600亩,带动全镇突破2000亩,成为辽东地区最大的软枣产业基地;组织62户农户流转土地、入园打工,每户年收入突破2万元。探索新兴产业,我们利用宽甸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民间资金3000多万元,重新规划浴水山庄建设,启动溪山圣地综合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就地销售农产品。配合搞好旅游资源开发,我们改善基础设施,修建贯通全村75公里的青年路,整修38公里河道,安装环保厕所86个,给每个村屯安上路灯,使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聚集长远抓助学,点亮永久脱贫致富的新希望。我们把公益助学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对贫困学生逐一摸排、列出清单、登记造册,5次召开由县教育局、镇领导、致富带头人、企业家和公益人士参加的对接会,确保每一名贫困生都被跟踪管理、都有资助对象。协调省市新闻媒体5次到村里拍摄专题公益节目,通过蒲公英计划“七彩心愿包”活动筹资33.67万元,“一支铅笔乡村助学”活动筹资5万元,解决镇村学校教学设施和学生用品问题;争取中国福利基金会“爱心午餐”项目,两年投入资金120万元,为426名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午餐;争取市县教育部门支持,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新盖中、小学教学楼,修缮学生宿舍楼;筹资8万元,建立村小网络教室,组建“新少年足球队”和“农村娃娃中国鼓乐队”;组织全省260多名专业教师走进乡村学校、贫困家庭,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教学指导。目前,我们的助学行动已经覆盖到全镇乃至全县,通过“暖流计划”“希望厨房”等活动筹资20万元,覆盖全县19所小学;通过“圆梦大学”活动筹资49万元,资助98名贫困大学生,为贫困家庭实现永久脱贫拨亮希望的灯火。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党支部

支部带着群众干脱贫不丢一个人

支部引领,把“小葡萄”干成“大产业”。车新村地处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适宜葡萄种植,10多年前也发展过葡萄种植,规模近千亩,但一场雹灾使葡萄树大面积死亡,葡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2014年初,村党支部借助阜新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契机,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骨干到省内多地考察,最后下定决心,把冷棚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抓起来。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问题,党支部采取市场化模式,经驻村帮扶单位牵线,引进阜新金亿亨公司,垫资300万元,建设冷棚580亩;2015年初,又采取企业化模式,通过垫资企业成立了阜新关山实业公司,流转土地660亩,投资2100万元,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给群众作出了示范。为掌握种植技术,党支部与市县果树部门挂钩,请科技专家现场传授;为解决销路问题,村干部到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立销售网络。三年多来,全村冷棚葡萄发展到2000亩,种植农民达到100多户,其中贫困户62户;每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人均9300元,车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党员示范,让群众由“站着看”变为“跟着干”。由于有以前种葡萄的教训,推进冷棚葡萄种植时,群众抱着“边上看”的态度。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干部做示范,村书记白金山第一个建起了8栋冷棚,“两委”班子成员建了12个,党员张为民挑头建了10个棚,群众看到村干部和党员都干了,也跟着干了起来。2014年,全村61户共建起300亩冷棚葡萄,党员干部占32户。2014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11级大风,将300亩棚的塑料扣膜掀掉了三分之一。又是党员干部冲在前,半个月内就带领群众筹资40万元,及时修复了棚体。2015年,种植户每亩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是大田收入的30多倍,更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当年秋天就有25户农户自发种植冷棚葡萄370亩。为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党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棚”,组织党员群众结对帮扶,还成立党员服务队,传授种植技术,提供全程服务。

合作社带动,让每个贫困户都尝到“喜日”(蒙古语“糖”)的甜。2015年,全村贫困户从2014年的203户708人,减少到62户192人。剩下这62户怎么办?村党支部提出,“不能让1个贫困户掉队”。全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精准脱贫与冷棚葡萄产业结合起来,组建了“喜日”果树种植合作社,将扶贫资金、市县财政建棚补贴,折股量化到62户贫困户和村委会、合作社,统一购苗、统一设计、统一建棚、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建立了精准脱贫冷棚葡萄产业园区,不仅兜底保证最后6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也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从2015年开始,车新村举办3届关山生态葡萄采摘节,“车新葡萄”成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全村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本栏编辑/高文生 邮箱/gcdylsj@163.com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