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有时是孩子的自护措施

2017-10-12 21:14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向赵老师内向

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有时候很难判断。因为孩子的表现有时会因时间的推移、场合变化而发生改变。孩子内向也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怕生,有的是因为不自信……内向有时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比如,当他进入新环境,内心不够安全时,可能会出现“内向”的表现。

类型一:时而外向时而内向

点点: 女孩 4岁6个月

在园表现

幼儿园里,点点正和圆圆玩餐厅游戏:“我们来做寿司吧,看看有什么可以当作寿司的材料,美工区的绿色锡纸不错,走,我们去美工区。”赵老师来到了餐厅,圆圆冲过来:“要点餐吗?”赵老师扫视了点点一下,感觉点点故意避开了赵老师的眼神。当赵老师在美工区的时候,点点一直在低头做寿司,没主动和赵老师说过一句话。过了一会儿,赵老师离开,苗苗老师路过“餐厅”,点点拉住苗苗老师的手:“苗苗老师,看看我们做的寿司,你要不要尝一个?”

不少孩子和点点一样有“选择性内向”,在不同的场合表现截然不同。

来自家庭的信息

点点在家很活泼,乐于交往,喜欢不停地问问题,一边讲故事一边玩,小嘴巴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经常到家里串门的张阿姨来做客,点点更是成了一个小话痨。可是一出门点点就变了一个人。有一次坐电梯,电梯间里挤进来很多人,点点一直低着头,还一直往妈妈背后躲。一个爷爷问点点几岁了,问了几遍,点点都不回答。

分析

有些孩子在熟人面前不但一点都不内向,还有点喋喋不休,但在陌生人面前仿佛变了一个人,甚至一见到陌生人就躲起来,以避免自己在交往时感到尴尬。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孩子会根据不同的人,有时随和温柔,有时严肃呆板。从点点对赵老师与苗苗老师截然不同的反应可知,兩位老师给她不同的心理安全体验,点点采取了不同的交往策略。

老师这样说

点点喜欢交往,又有点敏感,害怕在交往中受到伤害。她爱面子,喜欢把好的一面展示给老师,接受批评有困难。作为老师,我们注意为她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认真倾听并尊重、理解她的想法。每一次和她交流的时候,我们都会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专注地听她说,还针对她讲述的内容有意提一些问题,让她感到自己的发言有价值。在集体面前会多给她一些表现的机会,比如在过渡环节,请她给小朋友讲故事。而且事先征询她的意见,帮助她将要分享的内容练熟,再请她在集体面前展示。多让她尝试自己能胜任的小任务,在她积累足够多的成功经验,有一些自信体验后,再逐步给她一些小挑战。如果点点有什么小失误,我们会尽量用动作、眼神提示她,或者悄悄走到她旁边提醒她,绝不会在人多的场合批评她。我们多鼓励、多发现她的亮点,用委婉的方式给她提要求,如,“你今天做操的时候很认真,能记清楚每一个动作,如果小胳膊再伸直一点,就又正确又漂亮了。”

给爸爸妈妈的话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心和他一起去做他感兴趣的事。孩子内向与否是判断他的人际氛围是否宽松自由的标志,可以从孩子身上反观自己,调节自己与孩子的交往模式,让他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一般来说,孩子越是在尊重、理解的环境中成长,越能放松,对外界敞开心扉,积极进行探索活动。孩子会捕捉父母的态度,并确认是否可以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有的爸爸妈妈嘴巴上说“你做得不错,画得很好”,眼睛却没有仔细地看孩子的画,发自内心地送上自己的赞叹,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夸奖不真实。孩子喜欢收集小树枝、小亮片、小石头等,这些父母觉得没用的小物件,孩子却奉若至宝,所以对这些孩子喜欢的东西,父母最好准备一个专门的好看的小口袋,依照孩子的要求把东西保存好。如果在家里,孩子不太愿意和父母交流,大人就应该想一想自己的态度、做法是否能让孩子放松下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多倾听,多理解,这样孩子才愿意和父母分享他的心事。

让孩子有适当的私密空间。孩子有时候外在表现内向,内心渴望你的关注;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被打扰,自如地做些事情。比如,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喜欢画画,讲公主的故事。她在纸上画自己心目中的漂亮公主,然后根据自己画的人物编故事。她会假想自己就是故事里的角色,进行人物对白。当爸爸妈妈无意间看到、听到,她会使劲关闭卧室的门,不让任何人打扰。一旦有人进入她的空间,她会红着脸,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然后停止讲故事。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不介入她的活动,别特别关注她,大家各忙各的。但是,如果父母一边洗菜,一边似乎漫不经心地关心一下她的故事:“你是说公主坐着小鸟去旅行吗?但是那只鸟有点小,可能会坐不下吧?”她反而能坦然接受他人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不对,它是一只会变大变小的鸟。”

类型二:在集体场合下内向

蕊蕊: 女孩 3岁11个月

在园表现

蕊蕊在玩益智区的小丑拼图,她认真观察小丑衣服的颜色和小丑的外形轮廓,然后把同样颜色的拼图放在一起,很快就完成了。一会儿,亮亮也来玩小丑拼图,总是拼不好。蕊蕊趴在亮亮旁边,告诉他:“这块你放错了,你看小丑的衣服是粉的,这是小丑的肩膀,应该放这里。”她经常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朋友。平时老师私下和蕊蕊交流,她可以把操作过程说得清楚明白。可到了分享环节,请她在集体面前讲述时,她就低着脑袋,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

来自家庭的信息

蕊蕊喜欢唱唱跳跳,家里一放音乐,她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做动作,合着音乐哼唱。有一次蕊蕊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妈妈提议她给大家“唱首歌吧”,蕊蕊执拗地说:“我不想唱,就是不想唱。”

分析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帮助同伴是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途径。所以蕊蕊喜欢在同伴遇到问题时,主动伸出援手,在和小伙伴单独相处的空间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可蕊蕊一遇到大场面,就习惯性地往后缩,失去了让更多伙伴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机会。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还是不够自信,总担心自己在很多人面前说错、做错,而在小范围里,她的压力比较小,表现更真实自然。她更愿意尝试一些自己有把握的事情,遇到喜欢但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她会放弃表现机会。endprint

老师这样说

针对蕊蕊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情况,我们更多是理解支持她。我们会努力给每个孩子公平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但不会强求。如果蕊蕊有交流分享的愿望,但不愿意在集体场合下分享,我们会请她在小组里发言。有时候在集体面前胆怯的孩子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受了委屈不敢说。一次,蕊蕊刚骑上一辆小车,就被一个叫平平的男孩子拿走了车:“我也想玩车,先给我玩一下。”显然蕊蕊面对这样彬彬有礼地“侵犯”自己权益的同伴,有点无所适从。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就鼓励她:“是你先拿到的小车,而且你还没有骑呢,告诉平平,也许你可以要回小车。”她还真做到了,我们真为她高兴。

给爸爸妈妈的话

在群体中,内向的孩子会不自觉地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比如莫名其妙被人插队了,或者大家玩的不是他喜欢的游戏,他只能默默地服从别人的安排。爸爸妈妈可以帮他总结、梳理一下与伙伴相处的策略,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是有效的。比如孩子排队玩游戏,妈妈看到别的小朋友总是插队,自己的孩子一等又等,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插队,你要说出来,不然你就一直轮不到了。孩子会想着运用妈妈提供的策略,来逐一验证哪些有效,哪些需要调整。慢慢地,孩子会发现只有主动交往才能解决问题,不然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类型三:天生内向

小元: 男孩 6岁

在园表现

小元在班级中是一个沉默的孩子,只有别人主动与之交流,他才会说几句,不然就一直默默地做着手上的事情,很少主动发起交往。

来自家庭的信息

小元的妈妈经常出差,小元由爸爸带得多,而小元的爸爸也不爱说话。小元在家爱和爸爸一起下五子棋,玩魔尺、魔珠,他一个人玩魔尺能玩近1个小时,拼出许多连大人都不一定会的形状。直到大人说让他休息一会儿,他才会做别的事。

分析

6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呈现出性格的雏形。小元的主要教养人很少与小元作语言交流,受家庭的影响,小元的性格在交往上较为被动。另外,小元在交往模式上表现内向也和小元的兴趣爱好有关,他沉迷于需要个人独自长时间探索的智力游戏,体现出高度专注的学习品质,且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制约了他的人际交往。

老师这样说

内向、外向是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没有好坏之分。一般,内向的孩子沉稳、细致、坚持性强,外向的孩子热情、开朗、处事灵活。对于小元,我们多关注其优点,当他有突出表现时,在集体面前赞扬他,让他感知外界真诚的肯定,加固与他沟通的良好情感基础,并抓住他的优势,促进他与人交往。比如,请他教别的小朋友玩五子棋、玩魔珠,在教的过程中为他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交往场景。不强迫他在集体面前讲话,尊重他的意愿。其实,小元在必要的时候,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记得一次幼儿园召开运动会,孩子们为运动会设计场地,小元发现大家画的平面图没有确定好方向,他大胆地提了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在班级生活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给爸爸妈妈的话

密切关注孩子,主动了解其想法。内向的孩子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不主动,想法藏在心里不和别人说。一旦有一些消极情绪或者思想波动,家长不易觉察、发现、解决,所以平日应多注意,及时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主动和孩子交流。内向的孩子也有自我表达的需要,但需要我们给他创设合适的时机、条件。父母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主动问问他:“今天在幼儿园里都和谁玩了,玩了什么游戏?”“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哪个小朋友?”“你今天带去分享的故事,小朋友喜欢吗?他们听了这个故事都说了些什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一些细节入手,聊的内容越具体越好。内向的孩子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往往喜欢自己独立解决,害怕自己软弱的一面暴露给别人。当他情绪低落不想交谈时,父母可以抱着他,让他安静一会儿,再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给他一些自我调节的时间,隔一两天再问:“昨天你很不高兴,是怎么回事?”当孩子心境平和时,父母更容易了解事情的一些细节,这时候给一些合理化建议,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从小范围开始,给孩子创设交往空间。孩子的性格带有极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人际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外向孩子一起游戏的机会。一开始让孩子从人群的边缘人物转变为中心人物是很困难的,引导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他产生交往的挫败感。从实际条件出发,可以先让孩子结交一个外向的玩伴。只要时间允许,和小伙伴约一下,大家一起外出玩耍。也许开始时,内向的孩子大多扮演忠实听众,旁边的小家伙喋喋不休,总有新话题新事物让他倾听、观察;慢慢地,他也会在话题中穿插自己的一兩句见解;再到只要和小伙伴一起,他就放松下来,愿意说点什么了。这时候可以让他再扩大一点自己的交往圈子,再多约几个伙伴一起出行了。在伙伴群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新发现、新点子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关注,到底能不能做到,就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抓住伙伴们的注意力,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向赵老师内向
内向的你
A song in his heart 心中的歌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内向者压根不需要“修复”自己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