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教的,是如何画画

2017-10-12 18:33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画画想象力家长

孩子各个时期的绘画特点

3~4岁:无形时期的幼儿绘画往往是最生动的,也是最接近大师状态的,是抽象与具象并存的阶段。但家长觉得这个阶段是需要“教”的,一味地想让孩子画得像。实际上,家长这时最好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表扬的同时顺势引导他,比如,“这个东西是什么?”“他在做什么?”“他有朋友吗?”“他想去哪里?”引导孩子的时候最好加上情节,这样会使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下去。

4~5岁:孩子会用语言来描述画的一些内容,并且通过想象串联成一个小故事。这个阶段还是要特别重视孩子的自由发挥,不要对他作品中的形象做过多纠正,这会使他的创作产生约束感。家长可以多购买一些绘画工具,让孩子多尝试,自己去感受。

5~6岁:孩子开始试图模仿形似,这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家长们不要看“形似色变”,就觉得孩子的想象力没了,其实想象力一直存在,只是表达方式变了,孩子不再满足于“无形”的涂鸦。这时候,引导的困难和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继续鼓励孩子把想象的东西大胆表达出来,应启发他去正确观察并发挥想象力,而不是去一味临摹或模仿,以形似为至高标准。

关于孩子绘画的误读

成人眼光下的批判:画得像才是好画

宝宝独白:妈妈老是说:“贝贝,你喜欢画画就要认真画,不要画得乱七八糟,什么都不像!”其实,我画的兔子的眼球是白色,因为我知道哭了才会眼睛红,我想小兔子开开心心的。可是妈妈没听我解释,就说我。有时候,我还听到妈妈和老师说:“贝贝在培训班画得都很漂亮,回家就不会画了!”

家长可以这样说:贝贝眼里的兔子是白色的眼球,可是妈妈看到的是红色。能不能给妈妈讲讲为什么呢?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首先,到底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我认为,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能顺畅表达内心所想的画就是好的。更准确地说,能独立、自由并顺畅地画“话”。

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眼里的世界,正如法国著名画家柯罗所说:“我每天早上醒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孩子一样天真地看世界。”作为家长,如果按照传统教儿童画的方法,孩子不会画什么时,家长就教他怎么画,这时大部分是以家长的理解去画的,在某程度上就是一种“家长欲”。而家长和孩子的认知不同,如果能鼓励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去画,多加训练,不会画的地方引导他自己去观察,这比直接告诉他怎样画更重要。时间久了,孩子的线条会变得独一无二,眼睛也会越来越敏锐,而且能更好地保留原创性。

因此,家长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有无限可能,是未来创造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利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常识判断孩子的画,这样就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

工具和表现手法并非单一、固化

宝宝独白:妈妈说我一会用铅笔,一会用蜡笔,换来换去,整张画看起来脏脏的。可是我挺喜欢的啊。后来妈妈严厉地对我说:“你画画之前就想清楚,喜欢用什么笔去画,不要那么随随便便的!”我很委屈,明明有这么多不同的笔,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家长可以这样说:为什么这里用铅笔,那里却是蜡笔呢?看起来倒是很有趣!要不再试试毛笔的效果?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笔、颜料及各种工具仅仅是用于孩子内心表达的中介,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和风格并不是最重要的。看过米罗和毕加索等大师原作的人会发现,很多时候,一张画上既有版画印痕,又有拼贴、铅笔、毛笔等的综合使用,只要是画面需要,工具并不受限。家长需要充分意识到,自己不是孩子的裁决者,而是孩子的第一支持者。所以要支持孩子多想、多试。只要你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孩子就该像大人一样,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看到多种表现手法时,不要制止,这是对孩子选择的尊重。

比起“看”孩子的画,更应该“听”孩子的画

宝宝独白: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的画,否则为什么每次都是说那几句话,“看起来不错!”“看起来有进步!”她都没看出来,这次我画的长颈鹿,肚子特别大,里面有个小鹿呢。她也没看出我这次画了七色花,第一次画,我觉得可漂亮了,可是她只说了一句:“真好看!”我有点失望。

家长可以这样说:这幅画看起来真是个很棒的故事噢!妈妈好想听听。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家长要理解,孩子毕竟还小,笔难随心动,很难将一个心里想的故事呈现在一幅画上,一般只能表达一些局部的事物或情感感受。但是,他们有更多的故事想要说出来,这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倾听与精准的鼓励,并非只是泛泛的表扬。“不错、很好、有进步”都意味着结果,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答案,而鼓励是注重过程,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所以,“听”画恰恰是家长关注孩子的绘画过程和他内心的成长变化。

家长可操作的引导方式

从女儿两三岁开始对涂抹感兴趣,我就有意识地观察并引导她去表达,丰富的阅读和生活积累给了她充盈的想象存储,加上不间断地涂抹,现在她已经能用画笔自由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比写字都来得顺畅。这种自然浸润的方式,虽然缓慢,但孩子在想象力方面得到极大保护和宣泄,画笔和写字一样成为自由表达的工具,想到就能画出来。这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怎样让孩子通过笔尖大胆表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

大量阅读:丰富内心

现在的孩子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绘本,开拓了眼界,因此,父母需要为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让他们爱上阅读,在形形色色的故事中得到不同的启发,比如色彩的感觉、构图的意识、内容的情感表达等。这些都是创作的素材积累和灵感来源,使孩子从家庭、幼儿园这些小世界,扩大到整个世界。

看艺术展:锻炼双眼的敏锐

家长要带孩子到好的环境当中,耳濡目染,一方面看到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接触到同样有艺术修养的孩子。要注意的是,带孩子去欣赏,并不是单纯的浏览,而是吸收,这就牵涉到一个“问与答”的过程,孩子充满求知欲地发问,家长则要耐心地解析。所以,家长要先做一个艺术上的“吸收者”,这就会让孩子爱上这场艺术展。

用画笔随时记录:锻炼手与脑

一个画画的人怎么能没有一本画册呢?家长想要锻炼孩子的手的灵活度和脑的想象力,可以给他一本随身画册,这样有助于他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将文字转换成图像,给喜欢的故事配插图等。

旅行等各种户外活动:丰富生活体验

关于旅行的意义,众说纷纭。那么旅行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可能是放松心情和增长见识。对于色彩的最佳感知就是亲身走到大自然当中,自己去寻找;对于物体形态最佳的理解就是亲手去触摸,去观察。

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不以狹隘的形似为标准,追求暂时的精美画面,真正能激发孩子潜能的,是他们的自由表达。

家长还应有一个最重要的心态:孩子的艺术启发不是短线工作,它需要耐心积累。过程虽然很漫长,但只要你努力保护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画想象力家长
家长错了
想象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