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桃
摘 要: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语言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语言建构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建构了人的社会存在,建构了人自身的精神与意义世界。语言的建构功能依赖于人类各种感官的感知,离开了后者,语言的建构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语言 建构 功能
传统语言研究非常重视语言的工具性,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这固然没错,但问题是,语言仅仅是工具吗?语言的工具性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工具,如书写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可以等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他工具虽然也是人创造的,但它们是外在于人的,可以脱离人而存在的。但语言显然不是如此,语言已经成为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成为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萨丕尔——沃尔夫认为语言对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家园,钱冠连认为人活在程式化的语言之中。这一切都说明,语言不仅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语言建构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建构了人的社会存在,建构了人自身的精神与意识世界。
一、语言建构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世界,是物自体,但是如果没有进入人类的视野,没有被人类感知和利用,它对于人类来说,基本等同于不存在。只有被人类感知和理解的客观世界,对于人类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
第一,亲身经历,通过感官直接感受,这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感觉等感知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具象和感性认知。比如,我们通过看、闻、摸、尝一个苹果,就会获得对这个苹果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质感、口感等方面的具象感性经验,但是这种感性经验不是对苹果这一类水果本质特点的认知。要获得对苹果根本属性的认知,要将苹果很好地区别于梨子、香蕉、葡萄、桃子等其他水果,就必须通过思维对千千万万个苹果的根本特点进行抽象概括,获得关于苹果的抽象理性认知。换句话说,对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不是人类的具象感性经验,而是抽象的理性经验。而人类要将具象感性经验上升为抽象的理性经验,必须通过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来进行。语言不仅是抽象思维得以进行的工具,也是记录和巩固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正如钱冠连先生所言:“以言辞按住思想,思想锁定在言辞中。你可以不出声,但是你不得不默默使用语言形式。作为存在物的自我,是妥帖地栖息在言辞之中。言到而意渐到,言显思渐显。语言让存在归家,语言让思想落定。”[1]。
第二,间接感知,通过语言来认知客观世界,这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间接方式。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之中,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学习了解前人的认知成果来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前人的认知成果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记载和传承,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所言:“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知识的普遍积累,是通过业已认定的语言用法进行的,是可靠的。”“没有语言,人类就会像動物那样,无法将经验与智慧一代代地传下去”[2]。由此可知,语言反映了人类的间接经验,或者说,人对客观世界的间接认知,完全通过语言建构。
综上所述,无论是直接感知,还是间接学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必须依赖语言,由语言来建构。
二、语言建构了人的社会存在
语言不仅建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建构人的社会存在。所谓社会存在,是指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存在。语言可以建构和维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建构人的社会身份,可以建构各种社会规约和社会事实。
(一)语言可以建构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就必须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建立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语言是人们之间彼此交流与沟通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雅克·拉康认为:人作为说话动物,通过言语达到彼此承认,而言语总是一种契约,一种协议,个人通过它进入合同关系,并成为其中一员。依据互主性逻辑,双方经由语言进入契约,建立起交换承认的互主关系。[3]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要遵循质量原则、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这样交际才能得以顺畅进行,这是构建基本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另外,一个人要维系与他人已有的社会关系,往往不能离开语言。日常见面时的招呼语和寒暄语、节日时的祝福语,我们很难说它传达了某种实质性的新信息,但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俗语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语言对于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语言可以建构人的社会身份
在社会环境中,个人会因为年龄、性别、职业、阶层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即个人语言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会产生个人的言语变异。受个人社会属性影响导致的个人言语变异主要有:性别方言、年龄方言、职业方言、阶层方言等。这些不同的社会方言可以表达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在听话人的心中,通过说话人的社会方言来构建其社会身份。社会语言学界建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卡伦认为:“女人并非生下来就是那么样的女人,而是成长为所说的女人。人在一生中不断地进入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他(她)必须不断地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合所属的社团的要求,从而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社会语言学者区分sex和gender。前者是生物学术语,后者用来描述在前者基础上由社会建构的属性。”[4]在社会建构人的性别的过程中,语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观念认为男人说话要慷慨豪壮、掷地有声,女人说话要轻言慢语、温文尔雅。生理性别上的男人或女人往往按照社会观念对男女性的要求使用语言,结果便逐步建构了社会性别上的男性和女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