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莉++卓静
摘 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下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金属“铁”相关的隐喻认知构建模式,以及金属概念向非金属概念映射过程。研究发现:不同概念域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人们会用金属概念描述非金属概念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以共性为主,其投射的共同领域主要为功能、状态、行为等方面。而“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个性占少数,英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不纯之物”“铁表示方式和任务”“铁表示束缚”,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有“铁表示牢固的关系”“铁表示没有价值的事物”。“Iron”和“铁”的概念隐喻共性归因于英汉民族对“铁”基本性能的感知大致相同,而文化色彩、价值观念和历史背景导致“铁”的隐喻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差异。
关键词:概念隐喻 “铁” 英汉对比
一、引言
人类从刀耕火种时代一路走来,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随着金属材料的发现、开采和使用中,人们对金属的依赖,使之逐渐融入其语言。在金、银、铜、铁、锡等这些金属中,“铁”是封建社会的标志(吴杏全:2009),其使用历史相对较长,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本文选择金属“铁”为研究对象。熊敏芳(2012)分析了汉语中常用金属词语的隐喻模式,但未有学者从英汉对比来研究“铁”隐喻。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金属词“铁”和“Iron”进行英汉对比研究,从而诠释二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异同。认知语言学认为,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相似性,人们参照熟悉的事物,根据已有的体验来认知复杂、抽象的事物。通过“隐喻”这一桥梁,人类从已知领域跨越到未知领域,进一步探索和认识未知(陈晦:2016)。本研究的语料来源:1.纸质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15)、《新华成语大词典》(2012)等);2.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北京大学英汉双语语料库,CCL语料库和网络)。
二、英汉语“铁”概念隐喻的共性
英语中有关表示“铁”的词不局限于“Iron”,“Ironmonger”“Ironclad”和“Iron-cast”等词都在“Iron”基础上构成,因此这些词也在本研究范围中。
(一)“铁”表示颜色
“铁”具有独特的色彩和光泽,自然界中存在与其颜色相近的物质。这一现象被察觉后,人们将“铁”从金属域向颜色域投射,由此产生用“铁”描述独特颜色的表达。例如:
(1)a.He was a tall,lanky man with iron-grey hair.
b.他的两只眼睛,忽然突了出来,面孔成了青铁色,筋都胀了起来。
(二)“铁”表示坚固的建筑
高硬度使“铁”从金属域投射到坚固的建筑。例如:
(2)a.Each belligerent calls his own battle line a bastion of iron.
b.我军犹如铜墙铁壁,保卫着祖国辽阔的疆域。
例句中,城墙坚不可摧的优势能够抵挡外来的攻击,这表明需要有像铁一样坚固的保护层来抵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三)“铁”表示武器和工具
铁,质地坚硬,尖锐锋利,杀伤力强,且易于铸造。迫于生存和战争需要,人们开始铸铁,用于威慑和防御敌人。由此“铁”作为始源域,引申出“武器”的义。如:
(3)a.They may be repelled with cold iron or an opened Bible.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尚武的罗马人崇拜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中世纪炼金术将“♂”代表“铁”,象征马尔斯的盾牌和矛。英语中有“Eat Iron”(伤亡于刀剑之下)、“Ironclad”(装甲舰)和“Iron”(熨斗)等。我国的用铁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杏全:2009),“铁”作为冷兵器,得到广泛使用,汉语中有“寸铁在手”“动铁为凶”“寸兵尺铁”这类表达。
(四)“铁”表示顽强不屈的精神
“铁”的硬度非一般事物所能抵挡,在高温的熔炉中加工锻炼后更牢固。人在与困难的不断较量中,会像铁一样坚不可摧,经受住磨难和考验后,成为强者。基于此过程,英汉民族将“铁”这一特性作为源域,目标域为顽强不屈的精神。如:
(4)a.I knew only two things about my mother: She had an iron will,and she loved nature.
b.生命是一块顽铁,除非在同情的熔炉里烧得通红的,用人间世的灾难做锤子来使他迸出火花来。
面对压迫,人们内心产生反抗,从而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刚正不阿的气概。
(五)“铁”表示真理
铁,坚固并有韧性,不易变形破裂和磨灭,引伸为不容置疑的事实,无法反驳的真理,让人心服口服。英汉民族均将“铁”映射到真理这一概念。例如:
(5)a.That is an ironclad fact that is beyond controversy.
b.当年侵华日军士兵出版日记证实南京大屠杀铁案如山。
“铁案如山”和“ironclad”突顯出“铁”作为确切存在的物质,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同。在证据确凿的条件下,一切毋庸置疑。
(六)“铁”表示较低的等级
根据各金属价值,金处于贵金属,银次于金,而“铁”的价值低于其他金属。Golden wedding/“金婚”长达70年,而Iron wedding/“铁婚”仅持续6年,意味着“铁婚”处于婚姻的初级阶段。“铁”进一步被隐喻为较低的等级,如“恨铁不成钢”。基于金属之间的地位和等级不同,人类将金属作为衡量事物等级的标准。endprint
(七)“铁”表示稳定的状态
在常态下,“铁”相对稳定牢固。鉴于此,英汉民族将其投射到状态稳定,英汉语中存在这类表达:
(7)a.They would have to offer cast-iron guarantees to invest in long-term projects.
b.她认为“铁饭碗“打不破,有恃无恐,继续胡闹,工厂简直拿她没有办法。
“cast-iron”为“一层不变”,保持静止的状态,不出现新的状况。于是“铁”喻指稳定的状态。工作是生活的来源,其稳定对于人们至关重要。“铁饭碗”表示工作不易失去,安全可靠。汉语中有“铁门槛”这一表达,表示家族希望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兴盛不衰。
(八)“铁”表示手段的严厉和强硬
基于对“铁”冰冷坚硬的体验和用于武器的经验,人们联想到残暴凶恶,心狠手辣的手段,对“铁”的生理体验上升为心理感受。“铁”作为源域,被投射到目标域——严厉和强硬的手段。
(8)a.I think that she has an iron hand in a velvet glove.
b.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一般事物在“铁”的强大外力下易碎裂,而人对严厉和强硬的手段心生恐惧,进而被征服。统治者借此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巩固自己的地位。“铁的纪律”意味严格的要求让人不得不服从。与英语略有不同,“铁”坚硬的特點在汉语突显出态度的强硬。“铁肠子”表现出态度生硬坚决,冷酷无情。
(九)“铁”表示能力和气势
武器是“铁”的目标域之一,意味力量和威势。“铁”相对沉重,不易挪动,气势逼人。由此,英汉民族将“铁”这种特征映射到强大的气势和不可抗击的能力。
(9)a.These three excellent players structured an iron delta in the midfield.
b.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c.杨洪基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铜琶铁板,响彻云霄。
例句中,“an iron delta”体现出势力强大,无人撼动的局势。“铜唇铁舌”展现出说话的气势和辩论能力非同一般。“铜琶铁板”表现出豪迈的气势和风格。
(十)“铁”表示强健的体格
相对于许多物体来说,“铁”牢不可破,非常结实。而身强力壮是能承受巨大的力量的保证,英汉民族在该认知下,将“铁”映射到强健的体格这一目标域。如:
(10)a.He had an iron constitution,it seemed, though he looked older than his years.
b.人是铁,饭是钢。
中国是农耕大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人们健壮的身体来完成任务。而英国是岛国,农耕不是主要生活方式,且提前进入工业化时代,机器使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其次,武术起源于中国,并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艺。习武者身手矫健,刚劲有力,掌握如“铁头功、铁砂掌”等招式。所以汉语中表示该含义的词更多,如“铜筋铁骨、铜头铁臂”等。
三、英语中“铁”概念隐喻的个性
(一)铁表示不纯之物。
与汉语“铁”不同,英语中“Iron”不纯粹表示“铁”这类物质,天然的铁里面含有杂质,因此铁被隐喻为不纯之物。如:
(11)a.Continue this exercise with items in a stationers,bakery,ironmongers,fish shop and so on.
b.That pig-iron you gave me really burned out my throat.
例(11)a中,“ironmonger”表示五金商人,“铁”成为不同种类金属的统称。汉语中,“金”包含各种金属类别。例(11)b中,“pig-iron”为劣质啤酒的意思,“铁”折射出不纯之义,而汉语中则用“水”来表示该含义。
(二)“铁”表示方式和任务
“铁”的坚硬和锐利程度远远超过石头(吴杏全:2009)。在帮助人们达到目的的过程中,“铁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引申出解决事情的手段和方法的含义,同时也扩展出待完成的任务的隐喻义。“铁”作为源域,向目标域方式和任务投射。
(12)a.He is putting all irons in the fire to solve the problem
b.There are still a few details that need ironing out.
c.He has several economic irons in the fire, including gold and diamond mines.
(三)“铁”表示束缚
起初,“铁”的身份是工具,为人类服务,但其牢固性有时也引来麻烦并束缚人们。因而“铁”喻指束缚。如:
(13)a.Your ship is in irons.
b.The prisoner was put in irons.
“铁”使人们限制在一定的活动空间内,失去自由。而英语国家恰恰强调对自由的崇尚和追求,因此人们把“铁”映射到束缚这一目标域。
四、汉语中“铁”概念隐喻的个性
(一)“铁”表示牢固的关系
“铁”不易破损裂开,非常牢固。中国人倾向集体主义,注重合作与交情。在人们的意识里,朋友之间应该讲义气。于是“铁”被投射到“牢固紧密的关系”,形容感情深厚。endprint
(14)a.我常常跟几个铁哥们跑到学校外边的录像厅去看球。
在汉语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用“铁”来形容,“铁哥们”表现忠诚友好的情感。
(二)“铁”表示没有价值的事物
物以稀为贵,“铁”的贮藏量远远多于金、銀,所以“铁”的泛滥使用使人们对其价值失去重视,甚至受到鄙视和否定,从而有了“铁”的另一隐喻表达。例如:
(15)a.这位编辑常常点金成铁,把别人的好文章改得乱七八糟。
例(15)a,表示对毫无意义的文章,人们否定其价值存在。
五、结语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Iron”和“铁”的隐喻投射,发现10个大致重合的目标域,其余为特有目标域。英汉民族在感知“铁”的硬度、韧度、颜色和价值等性质的过程中,根据金属概念与非金属概念之间相似性,将其投射到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行为能力等概念,见图1:
无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还是在英语文化背景下,人们不断与外界互动,均被相同事物的显著特征吸引,产生相似的认知,使得双方语言中大部分“铁”的隐喻映射重合。然而受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的影响,英汉民族在“Iron”和“铁”的认知过程中,侧重点略有偏差,导致其目标域不完全重合。希望该研究能为语言学习者和英汉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陈晦.英汉植物词汇词义特征及其文化理据对比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贾冬梅,蓝纯.五行之金背后的概念隐喻和借代[J].山东外语教
学,2013,(6):26-32.
[4]李福印.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语,2005,
(04):21-28.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吴杏全.从商代铁刃铜钺谈我国用铁的历史[J].河北经贸大学学
报(综合版),2009,(03):55-58.
[7]熊敏芳.汉语中常用金属词语的隐喻模式[D].南昌:江西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张柳溪.汉英“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2.
[9]周燚.汉语五行文化中“金”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0]朱琳.“思想”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J].英语广场(学术研
究),2012,(06):32-34.
(朱文莉 卓静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endprint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