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发展,无数文人或游边或入幕或奉使,伴着马蹄声和驼铃声行进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写下了荡气回肠的边塞诗歌,勾画着壮美的丝路风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
陇关
从长安西去踏上丝绸之路的第一道自然屏障即为关陇之间的关山(古称陇山)。
经陇头分水
○【唐】岑参
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
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陇西之地虽然不是“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荒寒之境,但对于那些远走塞外的行客而言,关山的艰险与崎岖,承载着太多的悲苦和无奈。离开“秦中自古帝王都”的长安,潺潺的陇头流水好像幽咽断肠之声,寄托着行人无尽的思绪和悲愁。因而,从汉代陇头歌古辞开始,关于陇关的感发汇成不绝如缕的歌声,飘荡在古老的关山之间。岑参的这首《经陇头分水》借呜咽的陇头流水表达了其羁旅行愁中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怀念。
凉州
翻越关山,经过南北两路皆可到达凉州,凉州自古以来为河陇重镇。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同时又被视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咏日纵横”的商埠重镇。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那精美的夜光杯中盛满甘醇的葡萄美酒,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曲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王翰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又名《出塞》,它既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句句精彩,妙绝千古。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露出一股慷慨之气,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阳关和玉门关
古丝绸之路到敦煌分为两道,自玉门关出是北道,自阳关出是南道。阳关和玉门关是毗邻胡、戎的战略要地,是唐代诗人着意刻画的西域门户。自汉代班超上疏曰“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后,“生入玉门”成为此后西出大漠文人的口头禅。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輕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人多在渭城送别,友人要奉命前往安西了,诗人特来相送。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就再也没有旧友了。
诗中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然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倍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这杯酒是浸透了诗人深挚情谊的感情琼浆。
从军行七首(其七)
○【唐】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其中第七首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人们戍边传递消息的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那里山深林密,马跑过一会就看不见踪影了。虽然已经看不见马了,但仍然能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
天山
出阳关与玉门关,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在描写西域风光的诗人中,岑参最具代表性。作为来自南方的诗人,西域与内地迥异的自然风光引起诗人发自内心的惊叹,凝成壮丽奇伟的诗篇。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岑参
天山有雪常不开,
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
一夜天山雪更厚。
正是天山雪下时,
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
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前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后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送别时大雪纷扬,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在冰天雪地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但戍边将士乐在其中。全诗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同学们,如果你喜欢这些诗歌,就有感情地吟诵它们,然后扫描杂志封面二维码,将音频发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