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泽鹏,佟泽友,梁雪超,陈铁彪,白 斌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北京100076)
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综述
槐泽鹏,佟泽友,梁雪超,陈铁彪,白 斌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北京10007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导弹武器系统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各分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智能作战指挥思想都必将取代现有的导弹武器系统。给出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定义,介绍其组成部分,阐述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关键技术和典型型号,展望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前景。
智能导弹;武器系统;未来作战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rings new development ideas to the traditional missile weapon system,each subsyste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new intelligent battle command will re⁃place the existing missile weapon system.This paper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smart missile weapon system,introduces its component parts,expound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various members of the smart missile weapon system and typical smart missile models,and provides an outlook of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smart missile weapon system.
Key words:smart missile;weapon system;future combat
1956年,美国Dartmouth学院青年数学家John McCarthy为主发起了Dartmouth会议,此次会议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式诞生的标志。直至今日,人工智能经历了61年的发展,已经在信息识别、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博弈(典型领域有象棋和围棋)、智能机器人、问题求解等关键技术上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应用于交通、金融、医疗、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1]。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最新兴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之一,将人工智能思想与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导弹武器系统也不例外。
未来战场具有立体化、信息化[2]、无人化、快响应等新的特点,打击目标繁杂、作战环境多变、数据信息海量、双方攻防对抗激烈。基于单一工况,打击固定目标的传统导弹武器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战争需求,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新一代导弹武器系统正在孕育,带领世界军事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
本文从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智能技术、现有型号和应用前景这4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定义,阐述智能武器系统里各组元的智能技术,介绍国外典型智能化导弹型号,并对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智能导弹武器系统是传统导弹智能化水平的拓展,是具备较高 “思考”能力的杀伤武器,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军方指挥、作战体系、结构、导航、制导与控制、战斗部等多个导弹武器系统的分系统上,使导弹从探测、跟踪、寻的、突防到最后摧毁目标的整个作战过程实现局部自主性或完全自主性[3]。此类具有一定智能程度的导弹即为智能导弹,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所有组元的集合即为智能导弹武器系统。
关于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定义,许多文献中均有涉及[4⁃5],笔者认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表述如下:“所谓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就是要求它具有某种程度上模仿人类智能去作战的本领。具体地说,就是利用传感器(红外成像导引头、合成孔径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对战场信息进行智能探测和收集,分析获得的信息后,自主制定出正确的攻击策略和作战模式,并可以根据战场突发情况实时修改导弹的飞行路线,通过弹上智能分系统具体实现这一过程,从而实现只需给出打击目标,导弹便可以完全自主打击也就是智能打击的效果,具有此种智能打击目标过程的导弹武器系统就称为智能导弹武器系统。”
一般情况,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应由3大部分组成:智能探测系统、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和弹上智能分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smart missile weapon system
(1)智能探测系统
智能探测系统就是通过传感器和卫星等模块来侦查、探测和收集各类战场信息,例如红外感应、可见光图像、地形地势、敌方反导阵地信息等。此系统不仅可以探测预先设定需要被探测的战场信息,还可以根据具体飞行情况实时探测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和弹上分系统需要的信息。例如,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意外发现战略价值更高的打击目标,就可以对该对象的战场信息进行探测,交由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判断是否更改打击目标。
(2)智能作战指挥系统
此系统是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核心系统,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又称C4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相结合的系统,是由作战人员、指挥体系、通讯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技术装备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体化系统,是整个作战过程的中枢神经。该系统对智能探测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比较,最后自主决策出最优作战模式和每个弹的飞行弹道。
(3)弹上智能分系统
传统导弹的分系统包含动力、结构、导航、制导、控制、突防和战斗部等系统。智能导弹的分系统就是在传统导弹分系统上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各个分系统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自主性,在完成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指令的前提下达到最优作战效果的目的。
智能导弹的作战模式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智能任务规划与决策阶段、智能飞行管理与协同阶段、智能寻的识别与评估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导弹作战流程Fig.2 Process of smart missile combat
智能任务规划与决策阶段主要发生在智能导弹作战准备阶段,利用智能技术,导弹可以具备战场数据挖掘与态势感知、自主(辅助)决策、智能射前准备与任务规划等能力。
智能飞行管理与协同阶段主要发生在智能导弹发射后,利用智能技术,导弹可以具备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与任务重新规划、编队飞行与协同、智能通信与抗干扰、智能变形与突防等能力。
智能寻的识别与评估阶段主要发生在智能导弹接近目标后,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敌我目标、真假目标、隐匿目标、要害部位的智能识别,弹群通过智能组网实现协同突防,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并回传打击效果图像和数据,为下一波次的任务规划提供输入。
依据作战模式和作战流程,共梳理出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应具备的智能探测、智能作战指挥、智能导弹、智能通讯4大类关键技术,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智能技术关系图Fig.3 Diagram of intelligent technique
(1)战场信息智能感知技术
感知就是通过智能探测系统搜集目标周围区域信息、有关敌方兵力部署、行动和其他战场环境信息。此技术共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战场信息智能探测技术,一个是战场态势智能评估技术。
未来导弹战包络的空间区域会更加广阔,故需要战场信息智能探测技术对太空、空中、地面、水下、网络、通讯、电气等信息进行探测,并根据其他两个系统的实时指令有针对性地对所需信息进行探测,对通过多渠道探测的不同种类情报进行融合,提供战场信息空间地图,这些信息是后续智能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当前美国正在发展新型综合感知平台,包含高空持续侦察监视平台、海上广域侦察监视平台、穿透云层的高性能视频监视平台、水下信息环境持续监测平台,此综合信息感知平台就是为了在战争中得到最准确最有效的战场信息,在战争初始就可以取得主动权。
未来战争一定采用多军种联合作战的复杂作战模式,因此需要战场态势智能评估技术将观测到的战斗力量分布与活动、战场周围区域、敌方作战实体与环境信息、先验意图及敌机动性联系起来,在具体特定背景下结合地形、天文、气候等其他信息,分析战场态势,得到关于敌方兵力结构、使用特点、敌杀伤力、威胁程度的估计,最终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
(2)目标智能识别技术
目标识别就是对基于不同传感器得到的目标属性数据所形成的一个组合的目标身份说明。未来海陆空天战争中,电磁环境十分恶劣,诱饵干扰异常复杂,目标数量日益增多,机动强度越来越高,单传感器和直接识别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完成识别打击目标的作用,因此必须使用目标智能识别的方式进行识别。智能识别是基于多传感器工作的,多传感器系统运用信息融合技术从不同信源综合信息来克服单传感器的缺陷,利用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互补和冗余,从各自独立的测量空间获取信息,追踪对象的不同特质,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此外,多类数据和冗余数据还可以自动区分错误信息和诱饵信息,使得导弹不会被相似目标或诱饵迷惑,在敌方有意提高识别难度的防御技术下智能识别打击目标。因此,多传感器融合的目标智能识别技术是提高作战效能必不可少的技术。
美国在研的智能导弹采用 “图像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能区分外形和尺寸相同的敌友军用卡车、地空和地地导弹等目标和假目标,这将会成为智能导弹发展的重要推力。
(1)数据库智能学习技术
数据库智能学习技术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包含数据库和知识发现[6],其中知识发现是关键因素。
数据库是大量数据的集合,在智能导弹武器系统里,数据库是指战场信息、作战模式、导弹飞行参数、储备体系等有关作战的所有信息,它包含直接输入的信息,也包含通过知识发现自身内部创造的信息。
知识发现(KDD)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可信的、完整的、有用的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模式”可以看成是知识的雏形,经过验证、完善后形成知识。KDD通过学习某个领域、建立一个目标数据库、数据清理与预处理、数据转换、选定数据挖掘算法、数据挖掘、解释和评价知识这8个过程实现从内部数据创新出新知识的过程。
(2)实时智能分析决策技术
此技术是作战指挥的核心,一切作战指令均从这里发出。此技术包含多枚导弹协同攻击决策、导弹在线弹道规划决策这两个功能。
多枚导弹协同攻击决策是指采取何种作战模式进行攻击。通过对战场信息和态势的感知,利用数据库智能学习与智能计算过程,根据作战目的与限制条件,实时提出作战方案,完成地面阵地智能调配、火力智能分配、导弹编队飞行最优数量解算、编队飞行模式、编队打击方式等一套完整的对敌攻击策略。此过程是基于非线性、强耦合、时变高阶复杂系统下实时进行智能决策,并优化作战方案的过程。
导弹在线规划决策是指依据作战方案,根据导弹自身属性和实时编队飞行情况,实时完成协同作战中每枚导弹的弹道规划,智能导弹按照新的弹道规划结果进行飞行。此过程不仅要满足整体的打击策略,还要考虑每个导弹实时的飞行参数,因此不仅需要智能探测系统对战场信息进行感知,还需要弹上智能分系统对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实时反馈各弹飞行工作参数,以便针对每一枚导弹规划出最优最合理的弹道。
弹上智能分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动力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结构技术、智能突防技术和智能杀伤技术[7]。
(1)智能动力技术
发动机动力是提供导弹加速、巡航、爬升、机动飞行所需推力和导弹姿态、弹道变化所需辅助动力的装置,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弹研制,动力先行”的经验表明,动力装置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弹的性能。所以,随着海陆空天潜全方位信息化战争概念的发展,对导弹动力装置大纵深、大空域、大机动的自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导弹动力技术能按照导弹对推力矢量的需求进行能量管理,并具有自适应、自诊断、自修复能力的高可靠动力装置,智能导弹动力技术还可以根据导弹爬升、巡航、突防、大机动的需要具有瞬时推力矢量大幅度变化的能力。如此,智能动力技术不仅可以优化导弹动力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可以与空气舵互补,提高导弹的综合控制能力。
(2)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化控制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扩展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理论和自适应控制、自组织控制、自学习控制等技术。导弹的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多变量、受环境扰动的复杂自动控制系统,弹上智能控制除了要保证飞行稳定性以外,还必须具有对多种战场飞行环境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因此,导弹智能飞行控制技术具有以下能力:恶劣环境自适应能力、智能再规划能力、智能规避能力、跟踪高机动目标能力、自修复能力和高弹体控制能力。智能导弹控制主要有智能控制器完成,它接收智能探测系统反馈的测量信息,结合导弹自身飞行参数,作出智能控制决策。智能控制器所在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弹上智能控制系统Fig.4 Smart control system of missile
(3)智能结构技术
智能结构技术包含智能材料和变形技术。
智能材料集执行器与传感器与一身的优良独特品质,经过严格的材料力学行为设计,必要的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设计,可以在高速飞行时实现自适应变形或者实现基于感知系统的受控变形,在低速飞行时实现受控自主变形。现阶段智能材料主要有磁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和电磁流变材料等不完全智能材料。
智能变形技术旨在实现以下过程:当导弹在飞行中遇到突发情况时,例如隐身技术失效,弹头、弹体或者弹翼可以做出自适应变形或者受控变形,以改变飞行姿态和飞行轨迹,改变升力和速度,就能有效地躲避或解决突发情况,从而继续打击敌方预定目标。
美国空军支持开展的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技术的飞行试验研究[8],已经由装备了AAW的F/A⁃18A试验机完成了首次飞行;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NASA和美国空军等开展智能翼(Smart Wing)研究,展示了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欧洲也启动了由多个单位合作的3AS(Active Aeroelastic Aircraft Structures)计划[9],将变体飞机的研制列入了研究日程。
(4)智能突防技术
导弹的突防本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尽管由于用途用法不同存在不同的导弹,但有一点是通用的,即打击目标在设防情况下导弹必须具有突防能力,而防御方为了防御来袭导弹,就必须具有反突防能力。就如同前一段时间AlphaGo在围棋领域取得的碾压式胜利一样,人工智能在博弈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此种优势也将被用于智能突防系统。导弹突防的核心是推迟防御系统的探测时间、欺骗其识别系统对真弹头的识别,或制造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使处理系统饱和,或使跟踪制导系统产生很大误差,使防御系统无法获得真弹头的精确位置信息。因此,智能突防系统将综合自主智能运用以下措施来提高自身突防能力:
①降低导弹可探测性;
②加强干扰和抗干扰能力;
③大机动过载飞行能力;
④提高导弹飞行速度;
⑤导弹智能化突防决策;
⑥提高战术使用灵活程度。
(5)智能杀伤技术
智能杀伤目标是指根据打击目标类型、遭遇条件、环境条件和目标要害等的不同,自适应的调整引信起爆方式和启动点位置,改变战斗部的杀伤方式,以达到对目标的最大杀伤效果。采用智能引信技术来对付不同目标,适应超低空地物装置或海面背景和对抗的干扰;采用高效能定向杀伤战斗部或者采取杀伤增强装置合理地进行起爆控制或完全不采用战斗部智能地控制导弹状态,如动能杀伤器(KKV)直接碰撞杀伤目标。此技术需要智能引信、智能战斗部、智能安全执行装置、智能抛撒子弹头等技术的支持。
通讯是智能探测系统、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和弹上智能分系统3个系统协同作战的基础,是3个分系统的公用技术。在电磁环境、敌方雷达干扰、地海强杂波、气象杂波和敌无源箔条杂波等复杂干扰环境下,实现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内的数据传输和通讯就尤为重要。智能通讯技术具有大频宽、大时宽、复杂信号内部结构、可调节的特点:大频宽、大时宽可增强通讯信号识别的容易程度,复杂信号结构可使敌方干扰信号被筛选提出,可调节技术可在具体情况下调节信号频率、功率、结构等属性,此种具有自主智能根据战场环境改变自身通讯信号的智能通讯技术是实现高效可靠通讯的关键。
美国国防部DARPA于2003年提出的XG计划,可根据环境频谱的变化自适应地改变发射波形。XG计划充分体现了智能通讯的思想——认知环境频谱,并根据电磁环境智能地产生最佳发射波形,从而实现复杂情况可靠通讯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导弹武器系统,仅部分型号在某一方面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比较典型的型号有3个,分别为花岗岩反舰导弹、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和LRASM反舰导弹。
花岗岩反舰导弹在苏联攻防武器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983年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Ma>2的超声速中远程反舰导弹,射程可达550km,飞行速度Ma=2.5,可携带750kg的高爆战斗部或500ktTNT当量核弹头。在对敌方舰艇或航母编队攻击时,花岗岩导弹的单枚攻击可对单艘舰艇造成90%的损坏,多枚齐射攻击可造成毁灭性的威胁。
花岗岩反舰导弹采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电子技术,但在服役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它随之不断更新。因此,它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能力,被西方誉为信息化武器的先驱,但其水平较低,也只能视为智能化导弹的一种雏形。
花岗岩导弹具有以下特点[10]:
(1)采用了网络传感器技术获取目标信息,并对导弹飞行实施自主控制
库尔斯克潜艇发射平台将侦察机、直升机、陆基与海基探测器联合组网在一起,甚至将卫星获取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解算目标数据,进行多路径的任务规划,并控制导弹进行自主攻击。
(2)花岗岩导弹建立了攻击目标数据库
在武器系统计算机中建立了美国各类舰船的完整数据库,使导弹有了智能头脑,有火眼金星的本领。弹上计算机贮存了多种现代战船的目标特性数据、可能采用的战术编队与可能采用的电子对抗措施。在计算机中还贮存了根据战场环境制定的攻防战略,并进行任务规划。
(3)多种攻击方式,实现了对单舰或目标群的攻击构想
花岗岩导弹建立了 “一弹对一舰”“多弹对单舰”及 “组弹对目标群”的攻击方式。发射潜艇将目标数据融合后,按程序对攻击目标进行分类,并选择最优的攻击策略。在齐射攻击中,导弹能进行威胁判断,自主决定攻击目标群的某个具体目标,并能实现最优的战术机动,攻击选取的目标。一旦目标群中主要目标被摧毁,导弹就可以攻击其他目标。它是最早采用数据链技术可以重新选择目标和对战场实时评估的智能导弹。
(4)最早引入了领弹概念
花岗岩是最早采用领弹概念的导弹武器系统。在齐射导弹攻击方式中,有一枚导弹在较高弹道飞行(领弹);其他弹为战斗弹,在低弹道飞行(增加隐蔽性)。领弹装备先进的探测与抗干扰系统,作为中继制导站,构成卫星⁃网络传感器⁃发射平台⁃导弹⁃目标⁃领弹诸多组元的闭合网络。它根据战场情况,实时修正数据,并将攻击指令分配给低空飞行的战斗弹。后来这一战术开始被西方重视,战斧Block 4的信息化程序虽然远比花岗岩导弹高得多,但它却晚了20年。
(5)采用复合制导体制,增强了干扰性能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花岗岩导弹的制导系统细节,但可以猜测,它采用了独特的惯导+主动雷达/被动红外复合制导体制。对在20km高空以Ma=2.5飞行的领弹拦截是困难的,主要对抗方法是实施有源与无源的电磁干扰。超声速飞行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复合制导体制是实施电子对抗、进行有效攻击的最佳方法。
此型号智能技术包含战场信息智能感知技术、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和实时智能分析决策技术。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系列中最新型号——战术战斧(Tactical Tomahawk)巡航导弹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最具有智能化控制能力的导弹系统。
如图5所示,战术战斧巡航导弹配备智能化巡航导弹实时再瞄准系统(Cruise Missile Real⁃Time Retargeting,CMRTR),包括飞行计算机和小型化伺服机构、GPS接收装置和红外(IR)飞行稳定系统。它能在飞行中进行再编程攻击,从15个目标中选择出1个按GPS定位的目标;它还能在目标区用电视摄像头评估其毁伤情况,重新选择要攻击的目标,具有在飞行过程中对目标的再瞄准能力;具有对特别重要的地面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瞄准点的精确选择和命中能力;激光雷达导引头具有能在强干扰背景下自动目标识别能力;具有在飞行过程中对飞行路线自主规划的能力[11⁃12]。
图5 战术战斧巡航导弹Fig.5 Tactical tomahawk cruise missile
同时,为战区任务规划中心开发了专门的先进任务分发系统(MDS),构成一个攻击网络。导弹在攻击预定目标过程中,如果目标或任务发生变化,导弹便根据指令在战区上空盘旋,并在飞行中接收来自卫星、预警控制飞机、无人侦察机及海军陆战队的岸上探测器等设备发送的重新确定的目标数据和攻击命令,然后自主搜索和重新选择、确定合适的攻击目标。
战斧巡航导弹智能化实时再瞄准系统具有3种可选的工作状态:默认状态(Default)、灵活任务状态(Flex Mission)、应急任务状态(Emergent)。导弹可根据弹上对目标测量和地面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在飞行中判断采用哪种攻击状态。
如图6所示,代表美国下一代反舰导弹方向的LRASM导弹可执行不同打击任务,将是一种智能化的导弹。LRASM导弹能依靠先进的弹载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目标探测和识别,弹载设备中包含GPS接收机、数据链路等,能在无任何中继制导信息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完全自主导航和末制导,智能完成打击任务。
图6 LRASM导弹作战流程Fig.6 Process of LRASM missile combat
未来的智能战争本质上是智能化技术和应用水平的较量,呈现出智能武器主动思考、主动决策、与指挥官平行工作等新模式。未来智能作战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智能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导弹武器系统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人员必须参与的过程越来越少。未来战争的形态就是指挥官发出打击目标指令或做出打击决策,其余的一切包括战场态势分析、作战方案选择、武器装备保障,都可以交给智能导弹武器系统自主处理。
(2)平行指挥特点鲜明
战争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完全脱离人的参与将失去战争的意义。智能导弹武器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作战的自主性、灵活性、快速性和有效性,但服从人的可控作战依然是智能作战的底线。未来战场将呈现指挥官通过战场信息和态势模拟结果在场外进行指挥,智能导弹武器系统通过接收指令和分析战场态势,在内场完成智能武器装备实际作战指挥的平行指挥模式。
(3)打击效率不断提升
智能化导弹武器系统具有在线群体智能运作能力,能够根据战场态势不断优化打击策略,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打击方式,即使在局部受损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智能容错,主动实现有限资源整合、在线任务重构和系统重构,实时以最优配置完成最优打击,大大提高可靠性和打击效率。
(4)战争成本严格控制
智能技术在研发、实验、生产各环节都增大了资金投入,极可能出现一枚智能导弹是传统导弹价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现象,这样不仅严重制约了新式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能力,更增加了战争成本。因此,如何控制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成本价格,并合理运用其特点打一场经济战争是未来的重要作战模式。
(5)非确定性攻防博弈更加激烈
战争与围棋不同,没有确定的规则和战法。未来作战一定更加注重攻防策略的对抗,智能技术本身性能的发展空间可能存在上限,但如何更好地发挥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则成为未来作战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导弹一定会朝着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方向发展。可以大胆预见,当未来战争来临时,智能导弹武器系统会全面统筹、监控战场态势,为指挥官呈现若干优化方案以供决策,并按照指令自主发射、突防、寻找目标并完成毁伤,在未来战争中发挥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杀手锏作用。因此,开展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研究意义重大,能够大力促进我军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跨越,是我国未来保持新型非对称制衡能力、确保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威慑力量。
[1]闫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 《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 《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1):26⁃35.YAN Zhi⁃ming,TANG Xia⁃xia,QIN Xuan,et al.Integrated,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rend of educ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the United States“prepares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D strategy planning”[J].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7,35(1):26⁃35.
[2]张朋华.论未来战争形态[J].信息化建设,2016(7):38+40.ZHANG Peng⁃hua.On the future war form[J].Information Construction,2016(7):38 +40.
[3]关世义.导弹智能化技术初探[J].战术导弹技术,2004(4):1⁃7.GUAN Shi⁃yi.Study on missil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J].Tactical Missile Technology,2004(4):1⁃7.
[4]魏东辉,王长青.人工智能在飞航导弹上的应用与展望[J].飞航导弹,2017(1):3⁃9+54.WEI Dong⁃hui,WANG Chang⁃qing.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ir missile[J].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2017(1):3⁃9+54.
[5]知人.智能导弹与导弹的智能化[J].今日中学生,2002(Z1):64.ZHI Ren.Intelligent missile and missile intelligence[J].Today's High School Students,2002(Z1):64.
[6]孙吉红,焦玉英.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5):528⁃530+527.SUN Ji⁃hong,JIAO Yu⁃ying.Knowledge discove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J].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Ap⁃plication,2006,29(5):528⁃530 + 527.
[7]夏国洪,王东进.智能导弹[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XIA Guo⁃hong,WANG Dong⁃jin.Intelligent missile[M].Beijing:China Aerospace Press,2008.
[8]Cumming S B,Diebler C G.Active aeroelastic wing aerody⁃namic mode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for a modified F/A⁃18A airplane[C].AIAA Atmospheric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 and Exhibit,Guidance,Navigation,and Control and Co⁃located Conferences,NASA TM⁃2005⁃213668,2005.
[9]Suleman A,Moniz P A.Active aeroelastic aircraft structures[C].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2006.
[10]张北晨.俄罗斯 “花岗岩”巡航导弹[J].中国军事科技期刊,2012(7):79⁃80.ZHANG Bei⁃chen.Russia “ granite” cruise missile[J].Chinese Journal of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7):79⁃80.
[11]张东青,李东兵,王蕾,等.导弹智能化技术初探[J].飞航导弹,2008(8):21⁃25.ZHANG Dong⁃qing,LI Dong⁃bing,WANG Lei,et al.Study on missil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J].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2008(8):21⁃25.
[12]宋贵宝,丁超,熊厚情.智能巡航导弹特征探析[J].飞航导弹,2010(11):15⁃17+27.SONG Gui⁃bao,DING Chao,XIONG Hou⁃qing.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cruise missiles[J].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2010(11):15⁃17 +27.
Overview of Smart Missile Weapon System
HUAI Ze⁃peng,TONG Ze⁃you,LIANG Xue⁃chao,CHEN Tie⁃biao,BAI Bin
(Tactical Weapons Division,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Beijing 100076)
V11
A
1674⁃5558(2017)07⁃01464
10.3969/j.issn.1674⁃5558.2017.05.018
2017⁃08⁃28
槐泽鹏,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导弹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