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局长 缪晓波
打造全国新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局长 缪晓波
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5亿元;聚集创新创业企业1.5万家;拥有各类人才总量40.3万人,引进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81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新经济产业领域,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动“主体成群、要素成网、产业成链、环境成体”,在成都高新区打造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新经济主体和要素集聚的重要一极、新经济产业原创的重要源头、新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先高地。企业,打造瞪羚企业群。三是通过制定专项政策、配备发展平台、开展专业招商等方式,培育一批成立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打造独角兽企业群。四是通过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加强企业上市挂牌辅导培育等方式,培育一批在沪深主板、创业板、海外板挂牌上市的龙头企业,打造上市企业群。
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跨界经济、IP经济、结算经济等领域,培育一批符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方向和潮流的新经济企业,锻造引领创新发展力的企业主体群落。
一是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金融服务、搭建绿色服务通道等方式,培育一批年销售1亿元以下上规入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微巨人”企业和“微巨人”后备企业,打造微巨人企业群。二是通过打造交流培育平台、提升融资能力、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方式,培育一批营业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的瞪羚型
围绕人才、信息、技术和资本四大新经济发展核心要素,通过建设国际人才城、信息核心枢纽、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和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打造畅通创新供给力的全球要素网。
一是通过实施高端人才招引工程、专业人才实训工程、基础人才职训工程三大工程,构建国际人才城创新人才供给网。二是通过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改造等,构建信息核心枢纽创新信息供给网。三是通过打造菁蓉国际广场高新技术服务旗舰店、建设高新技术服务特色店等,构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创新技术供给网。四是通过完善多层次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创新资本供给网。
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结合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在新经济产业链前端以新技术为核心重点抓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在中端以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重点抓平台经济、分享经济、金融科技和精准医疗,在后端以新价值为核心重点抓结算经济、IP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塑造突显创新竞争力的产业全程链条。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加强新经济技术引领,提升新经济发展质量,补前端切入全球创新链。二是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推动发展分享服务模式、鼓励企业探索开展金融科技业务、促进精准医疗发展,强中端做强核心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结算经济、鼓励发展IP经济、加快发展支撑新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延后端突显高端价值链。
围绕载体园区支撑、法治信用服务、生活配套保障三大新经济产业生态圈营造的关键体系,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生活配套、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最终形成具备创新支撑力的综合环境体系。
一是通过建设新经济苗圃和开放空间、打造新经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完善新经济加速器和产业园区,完善载体园区支撑体系。二是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治信用服务体系。三是通过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和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完善生活配套保障体系。
(责编: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