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走进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北街101号的张辉美术院,你会感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意境。他的画直白中富含深情,写意中注重写心,与其说是在看画不如说是在读人,是在解读他对于自然景致不一样的感悟。只有家乡才能给我灵感
美术院非常安静,只能听见参观者在作品之间移动的脚步声。张辉是个不健谈的东北汉子,安静也是他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这样他才可以让参观者用心去看画,让画来说话。有人说张辉是田园画家,因为他创作的作品多为乡土题材;有人说他是实力派画家,因为他的作品形神兼备。我则认为他是一位大自然的灵者,是一位讴歌家乡的赤子,因为他的作品已超出了一幅好画的范畴,可谓是大象无形。
当问到他的作品取材时,他坦言之:“我只画我的家乡东北黑龙江,只有那里才可以给我灵感。”他也曾去过婉约的江南、秀美的漓江、如画的蜀中,但他丝毫没有创作的欲望。他觉得家乡给了自己无限的感动与激情。张辉的画一般都没有留白,画面极其充实,给人以向外延展的想象力。那是他的绘画风格也是对家乡的爱,他認为家乡是永远展不尽的画幅,自己的画也只是局限罢了。家乡的美用多大的画卷,即使画一辈子也画不完的,家乡处处都是美,只是你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感受美的心灵。心中的净土——湿地
张辉的老家在大庆的市郊,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心中永远的一片净土。那里还有着世界上最美的自然生态系列一一湿地。张辉的家毗邻龙凤国家湿地公园,五千多公顷的湿地公园,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既有北温带分布的植物属,又有温带亚洲分布的属、东亚分布的属、中亚分布的属、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属、地中海至中亚分布的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的属等无比丰富的植物;湿地还有野生动物数百种,其中鸟类就有142种,国家1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19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9种。来到龙凤湿地即便是一个麻木的人也会被这神奇的大自然所感染,心跳加速心情愉悦。而从小生活在那里的张辉,更是从6岁就开始挥动手中的画笔,想把这美景都收录在纸间。近年来,电视里网络上世界各地很多湿地系列大面积被破坏的新闻让他更加快了创作的步伐,他想用手中的笔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湿地的美,湿地对全球生态的重要性,保护住那一方净土。
秋天是湿地最美的季节,也是张辉湿地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季节。《秋水合情》,一池秋水与周围风吹过金灿灿的野草,构成了一只大眼睛的形态,这只大眼睛望穿了秋水,期盼着游子的归来,那游子也就是张辉自己,他用此画表现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秋雨漾漾》,漾漾细雨间丘陵、野草、池塘、飞鸟还有远方的乌云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俯仰的野草、低飞的鸟儿还有滚滚而来的乌云,使人预感到微雨之后大雨将至。
《湿地烟雨》,则又比《秋雨漾漾》进了一步,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雨已更密了,风也来了,水面在风雨中已失去了平静,草地在风雨中也失去的形态。这画中的烟雨你仿佛触手可及,深吸一口气好像就可以闻见秋雨的味道。
《已远走何必留》,用了一个晚归大雁的视角。深秋已至,第一场大雪让这只眷恋湿地的大雁不得不踏上南飞之路,但它还是在回头俯视着那片美丽的地方,已远走何必留,明年当你回来的时候这里依然是一片春光。“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
我心野葵
世上有那多种美丽的花卉,张辉唯独只爱画向日葵,他画的向日葵没有梵·高娇艳的金黄,那不是瓶中的向日葵,也不是农田中的向日葵,它是黑土地与湿地间野生的葵花,是更顽强更有生命力的野葵。而且他只画秋后的野葵,其他的植物的花朵不管夏天有多么的绚烂,秋后都会凋谢;而野葵则不然,虽然它在夏天可能没有其他花那么娇艳,可秋天之后它依然保持着初态,只是它的头深深地垂了下来,那是一份高雅的谦卑,如同花中的大家一样,内涵满满为人低调。这份高雅全都表现在作品《不歆百卉放鲜艳》之中。
《历经风雨换秋来》,野葵没有农民的照料,没有附加的养料,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秋天,那时它已经历练,那时它果实饱满。张辉以此画来比喻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秋风过后静相思》,秋风可以让鲜花枯萎,可以将落叶扫尽,可以让百草低头,而倔强的野葵就是不弯腰,挺直了腰杆矗立不倒。秋风过后,它的心平复下来,低下头静静地回味着曾经的风吹雨打,宛如一位暮年的英雄。
《离别的秋天》,秋天已经过去,冬雪降临大地,野葵妖娆地倒在养育它的黑土地上,呈现出优美的姿态。它的头紧贴着大地,那不是终结,那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种子也植入地下,就等待着来年那一场知时节的春雨。不一样的黑土地
黑龙江省地跨两大黑土地平原,大庆就处在松嫩平原的中部,它东边的绥化市更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连片黑土地,14万公顷耕作面积,粮食产量占黑龙江的四分之一,可谓是真正的北大仓。在一般人看来黑土好像就意味着丰收,而在张辉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黑土地与黑土地文化。
《圣光》,是张辉对黑土地文化的一种理想,他认为黑土地是神圣的,圣光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哲学,给予追随者们精神力量和精神指引。在画中那道光来得是那么的热烈,来得是那么的恢宏,来得那么的真实,就在你的面前让人觉得要窒息一样。张辉在作品中追求着这道希望之光,追寻着那至高无上的黑土地文化。
《远望》,黑土地是一片有生命的土地,丰厚的黑土是它的肌肤,丰沛的河流是它的血脉;黑土地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天与地在远方交融;黑土地是一片活力的土地,无穷的生机从这里进发。远望黑土地就像在阅读大自然的一本书,这本书只有用爱心才可以读懂。
《野秋》,没有黑土地农田里秋天收获的场景,也没有滚滚的麦浪与丰收的喜悦。它是另一番黑土地的秋天,野草黄得是那么的自然,黑土黑得是那么的豪放。没有人耕作它不是因为它是不毛之地,而是因为世人多与它素未谋面;没有人发现它不是因为它远不可及,而是因为上天的眷顾,让画家打开灵感的大门。
《晨》,冬日里太阳从厚厚的云间探出了头,好像是怕被这东北的严寒冻到。阳光西在雪后的黑土地上,让未被雪掩埋的枯草烁烁放光。黑土的肌理在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见,万物萧瑟的寒冬正孕育着来年春天的新绿。
经过三个多月的创作,张辉把他对黑土地的爱都融化入了一幅2.5米宽、3.6米长的巨幅画作《情在不言中》。走到画的跟前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参观者往后推,站在十步之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画中不言的那份真情。最下面悦动着腥红的蒲棒,那是没有枫叶的秋中最鲜艳的色彩;蒲草后涌动的野草,那是秋风带来的韵律;野葵上的鸟儿静静地矗立,它们已经为冬天做好准备,剩下的只是欣赏那秋天醉人的景色;最上面沃土千里一望无边,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秋天的黑土地之中;这时画面中一道天光洒下让观者不由地心中一惊,只觉得如果没有那道天光,好像整个人都会永远沉入画中不可自拔。
张辉有时会在旁边关注着观者的表情,感叹、激动、品味乃至心中的一惊,都看在他的眼中,他暗暗地笑着,那是创作的喜悦,那是心灵的被解读,那份甜美只有画家本身才可以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