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赤红色的两极世界

2017-10-10 18:29
旅游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德里清真寺王朝

清晨,火车缓缓地停靠在德里的尼扎姆丁火车站。我看了一下时间,比预计提前了20分钟,如果不是车厢内的乘客都已消失,我们估计还要傻傻地坐等火车再次发动。在印度,95%以上的火车都会晚点,这种提前到达的情况是千年一遇。

虽然天刚蒙蒙亮,车站里已经人头攒动,非常拥挤。站台上穿梭着大量的行人,有急匆匆的乘客、卖奶茶水果的小商贩、运送货物的搬运工、裹着麻袋片蜷缩在墙根儿下睡觉的乞丐,当然还有不少混在人群中寻找“猎物”的出租车司机。不出所料,一群出租司机蜂拥上来,狡黠兴奋的眼神仿佛我们是两只待宰羔羊。我们对印度的火车站已经非常熟悉,目不斜视地随着人群往出站口走,毫不去理会他们的纠缠。走出车站,在预付费出租车厅定好一辆TUTU车(三轮车),离开火车站。

眼前的世界焕然一新。这里的街道井然有序,绿化极好,道路两侧不断出现高档的酒店、时髦的购物中心、气派的殖民建筑,与之前到过的印度城市完全不同。我和Amy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这座现代化的都市。随着不断地前行,街道两侧的情形又把我们带回熟悉的印度:路上罕见行人车辆,但大街上散落的各种垃圾和杂物,屋檐下裹着毯子一动不动的流浪汉,在垃圾堆里奋力地刨食的野狗,与印度其它的城市毫无两样……德里作为首都,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新德里、旧德里以及周边的一些村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的神话般的德里。直到17世纪,莫卧儿王朝建立起沙贾汗阿巴德,即今日的旧德里,这里才成为帝国的首都。20世纪,英国人在旧德里南部建立起欧式风情的新城区,成为殖民时期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今天,新德里与旧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德里门”,却并没有把新德里和旧德里分开。旧德里虽然曾是帝国都城,现在除了完整保留下来的辉煌建筑,已经彻底沦为平民城区,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而新德里则是一座真正的现代化花园城市,随处可以看到殖民历史留下的痕迹,优雅的环境和现代的设施也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悄无声息地变换,新旧德里犹如贫富悬殊的邻居,对比强烈、超乎想象。

红堡:莫卧儿的新中心

红堡前是一条热闹的大街,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道路两侧商店鳞次栉比,嘈杂混乱。这条大街名为ChandniChowk,直译过来是“月光集市”。据说当年红堡内王宫贵族的妃嫔们常常趁夜色出宫,借着月光购物,因而得名。也有人说,由于过去这里卖金银首饰的店铺很多,所以又叫“银色市场”。现在,这条大街依然熙熙攘攘,道路两旁挤满了小商店和摊点,出售廉价的服装、鞋帽、日用杂货。道路上人、狗、牛、三轮车、机动车混作一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印度人,感受德里这座国际大都市少有的市民生活气息。穿过月光集市,一座气势恢弘的城堡出现在眼前:整座城堡一片赤红,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莫卧儿皇帝王沙·贾汗(对,就是修筑泰姬陵的那一位痴情皇帝)因爱妻泰姬-玛哈的离世,决定迁都德里。他仿照著名的阿格拉堡,使用红色的砂石建造了这座壮观的建筑。这就是红堡,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皇宫。

红堡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有公众大厅、私人大厅、私人宫殿和明珠清真寺等。宫殿的设计模仿《古兰经》对于天堂的描述,以砂岩砖石和红色大理石建成,建成融合了波斯、贴木儿王朝和印度建筑元素,同时又保持了伊斯兰传统特色。皇宫内殿的柱子和墙壁都有精美的大理石花卉浮雕,窗棂也是用整块大理石镂空雕刻而成。沙·贾汗的爱如此深沉。我想,这一定是泰姬-玛哈一生最爱的图案,才作为某种爱的图腾,盛放在泰姬陵和阿格拉堡殿内。

这些建筑饱经历史风霜的洗礼,如今仍然巍峨,虽空空如也,我们似乎还可以窥探出红堡当年的气派与豪华,时过境遷,古堡的每一处建筑都在向游人诉说着人世沧桑、历史无情。红堡里也有一些风格迥异的建筑,那是英国殖民者的军营。英国殖民者曾把这里变成了英属印度陆军司令部,大量建筑被改造成殖民风格的军事建筑,把莫卧儿王朝花园改造成英式花园。这座城堡的辉煌过去见证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莫卧儿王朝的辉煌,寄托沙·贾汗对爱妻泰姬·玛哈的无限怀念,同时也记载了当年英国入侵印度的殖民遗迹。

贾玛清真寺:多情皇帝的最后虔诚

红堡向南不远,过了一片很大的市场就可以看到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这座壮观的清真寺建于旧德里一处高地上,居高临下,雄伟壮丽,是沙-贾汗留下的最后一座辉煌的建筑。沙·贾汗无疑是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艺术爱好者和建造者。全世界的清真寺格局大体相同,无外乎是一座高墙围绕的四方形庭院,正面是面向圣地麦加的礼拜殿。沙·贾汗为了显示自己审美的与众不同,整座清真寺没用一块木料,完全使用红色的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组合,外观异常优美。他修筑的建筑基本都是这两种颜色和材质,这也成为了德里的代表颜色。

大殿之中多处镶嵌名贵的宝石,显得极尽奢华。登上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不仅可以远眺红堡全貌,还可以俯瞰旧德里错综复杂的街道,景色十分特别。与清真寺内平和、宁静、安详不同,贾玛清真寺门前市场是那么的嘈杂,一个地摊挨着一个地摊,兜售各种各样质量低劣的廉价商品,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人,摆摊的、购物的、闲逛的、揽客的、拉车的,暴土扬长,乱到让人1分钟都不想驻足。清真寺门前的台阶上或躺或卧着很多人,大多是衣衫褴褛、四肢不全、五官残缺的乞讨者,或者奄奄一息等死的人。他们不时地拉拽着行人的衣角以换取廉价的同情,使人越发感到恐怖。

胡马雍的陵墓:泰姬陵由此而来

除了红堡和贾玛清真寺,我们还看了印度门以及旧堡。乘坐地铁来到德里中心地带的印度门。德里印度门外型酷似凯旋门,不过它不是为了庆祝战争胜利,而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印度士兵而建。这座高达42米的印度门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因战争而去世的13500名士兵的名字。现在,印度门将新旧印度分开,一面是繁华,一面是破败,一面代表未来,一面代表历史。

在印度门以东,是一座与红堡类似的城堡。它建于1533年,人们习惯称它为旧堡。旧堡最早由胡马雍规划,但是刚刚继位不久的胡马雍就被来自勐口拉的舍尔·沙击退,暂时中断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建立属于自己的短暂王朝,并且根据胡马雍的设计修建了这座城堡。这是德里的第六座城池,建于《摩诃婆罗多》中般度族的都城天帝城原址之上。1555年,胡马雍率领一支波斯军队,打败舍尔·沙的后人,重新占领德里,并且将居所移至到旧堡。旧堡由石块和红色砂岩堆砌而成,内部仅保留了一座安静的小花园、一座舍尔·沙建造的清真寺以及一座八角形的图书馆。1556年,刚刚恢复莫卧儿王朝统治的胡马雍从这座图书馆的楼梯上滑倒,并最终死去。

在旧堡不远处是胡马雍的陵墓。这座巨大的陵墓由胡马雍的波斯王妃于1565年建造,设计融入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特点,是莫卧儿王朝在印度修建的第一座花园式陵墓。陵墓拥有一座很高的拱形大门,拱门内是整齐美丽的花园庭院,庭院中央是一座八角形、左右对称的建筑。建筑建材也是红色砂岩配合白色的大理石,显得既肃静又典雅。建筑中央放有白色墓穴,胡马雍的遗体就安放在里面。胡马雍陵成为莫卧儿王朝陵墓建筑的典范,富丽堂皇的泰姬陵就是从胡马雍陵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

面对这座由两个对比强烈的城区组成的城市,这个因红堡和贾玛清真寺的赤红而被牢记的城市,我很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形容。旧德里的混乱、嘈杂、拥挤、肮脏,与想象中的国际大都市相距甚远。但这座由莫卧儿皇帝和英殖民政府兴建起来的城市,随时能唤起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记忆。赤红色代表了德里的厚重与沧桑,经历岁月和风雨洗礼的德里,散发着平凡而又独特的气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里清真寺王朝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德里、新德里,区别在哪里(答读者问)
德里女性专用车厢受青睐
早啊,小家伙
西班牙 马术周
投鞭断流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