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复苏之路漫长船企犹需苦练内功

2017-10-10 09:04吴秀霞
船舶经济贸易 2017年9期
关键词:交船船舶工业中资

本刊记者 吴秀霞

市场复苏之路漫长船企犹需苦练内功

本刊记者 吴秀霞

融资难和融资贵阻碍行业健康发展;海工项目交付难题依然待解,在手订单风险加剧;手持订单持续下降,连续生产面临挑战;低价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今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震荡加剧,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造船业深陷市场“寒冬”之中,我国船舶工业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抓住市场调整期机遇主动作为,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不少造船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受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下滑,手持订单持续下降,船舶企业“融资难、接船难、盈利难”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船舶工业仍需苦练内功,加强精益管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不断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难”现状未改观市场仍在低谷徘徊

近期,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1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4%;承接新船订单158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3%。截至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比2016年底下降18.6%。其中,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降。1—8月份,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7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2%;承接新船订单14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7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4%。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已连续15个月小于造船完工量。受此影响,我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持续下降,大部分船企生产任务只能维持到2018年,2019年船台(坞)空置率明显上升,部分船企开工船舶严重不足,企业连续生产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部分船企负责人表示,船市疲软,船价持续走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高,“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等仍然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今年以来,船企“交船难”尤为突出。由于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海工辅助船的需求量大幅下降,大部分船东提出延期交船的要求,因不能按期交船,船企资金难以回笼,生产经营面临较大风险,部分民营企业转型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当前,船舶市场总体仍处在低谷区间。业内相关人士预测,预计2017年第三季度,航运市场仍将低位小幅波动,新造船市场难有明显回升,手持订单仍将继续下降,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将比第二季度有所下降,总体上仍将处于偏冷区间。由此推测,2017年全球新船成交量约为45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在1.1亿载重吨左右;手持订单量可望保持在1.8亿载重吨水平。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表示,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所回升,海运贸易需求略有增长,但船队运力过剩的状况没有明显缓解,新船需求依然乏力。船企可在成品油船、中小型化学品船、支线集装箱船、液化气船以及特种船舶等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船型中细分市场,抢抓机遇,开拓生存空间。

加快转型升级船企仍需苦练内功

尽管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一些骨干船企主动作为,拓展高端产品领域,批量承接了一批高附加值船型,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上半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骨干企业积极开展特种船舶、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制和应用,并在细分市场领域取得明显成效。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承建世界首艘深海半潜式大型智能渔场“海洋渔场1号”,并顺利交付;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双塔半潜式钻井平台 “蓝鲸1号”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中小型化学品船手持订单位居世界第一;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手持订单位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广大船企做稳船海主业,稳步开展多元经营。骨干企业在做稳船海主业的同时,积极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开展相关业务,努力提升船厂盈利水平。在盾构机、陆用电站、陆用环保、海上风电/风塔、桥梁钢结构等非船领域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船舶骨干企业加大精益管理,降成本,多措并举提升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

纵观当前的市场形势,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发展仍存在困难、面临挑战:融资难和融资贵是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海工项目交付难题依然待解,在手订单风险加剧;船企手持订单持续下降,连续生产面临挑战;为了抢夺订单,低价竞争现象依然存在。为此,船企仍需苦练内功,并紧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不断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船舶企业还应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船舶以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断夯实船舶精益制造基础,重点实施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加快建设船体分段、智能涂装、智能管子加工等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

融资难导致订单流失船企急盼金融“活水”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走出低谷,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融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争夺订单的关键因素。有船企负责人表示,银行将船舶行业列为高风险行业,把船舶行业的贷款审批权限收到省级分行甚至总行,船舶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增大、成本上升。有些企业因为落实不了贷款,丢失订单,开工不足,按时交船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国内中资金融机构及中资金融船东“舍近求远”,赴韩国订船的行为也对国内船企承接订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去年以来,我国一些中资的金融机构采用金融租赁的方式开展船舶租赁业务,成为市场低迷期全球新造船市场的主力买家。然而,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以工银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民生租赁及中国太平基金等为首的中资金融船东,在国外船厂订船超过56艘订单,其中有52艘是在韩国三大造船集团订造。另一方面,中资金融租赁公司在国内通过人民币融资筹集资金,通过美元购买海外资产,对我国外汇管理造成了冲击。在船舶和海工产业低迷的外部环境下,韩国三大船企债务重重,“萨德”事件也让中韩关系蒙上了一层阴霾,中资金融租赁公司在韩订单能否按期交付都将成为疑问。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新船订单极为紧缺的市场背景下,中资金融租赁公司将半数以上的订单拱手相让给了韩国船厂,这有悖于国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战略支持,有碍于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迈进。业内专家呼吁,希望相关中资金融租赁单位在当期行业困难时期,充分发挥市场地位作用,响应国家号召,为推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竞争力而努力。★

猜你喜欢
交船船舶工业中资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中资美元债券责任管理:流动性压力下的主动应对
江南造船厂交付一艘22000立方米液化气船
2016年中资海外矿产能源投资报告
上周国际船舶市场报告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光船租赁交还船的“甄别性”法律判定标准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