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博文(长沙市一中历史教师)
三国军师争锋之诸葛亮拼爹时代,他才不是没有背景的农民
文/张博文(长沙市一中历史教师)
诸葛亮扮演者金城武。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气贯长虹的对联勾勒出诸葛亮的奇幻一生,神乎其技的描绘渲染得诸葛亮如天人下凡。后世无数的狂热粉丝将诸葛亮捧上神坛,而近代大文豪鲁迅则评价这样的诸葛亮为“孔明之智近乎妖”。那么,诸葛孔明到底走过了怎样的人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是诸葛亮的自白,一副饱经世事一脸沧桑的老农形象(虽然当时诸葛亮才26岁)。联想此后诸葛亮贵为蜀相,被后人奉为神人,真是草根逆袭的传奇。然而孔明先生才不是孑然一身的农夫,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
且不说诸葛家曾是东汉高官,因避难而来到荆州。诸葛亮的岳丈家很不简单,相貌堂堂的孔明先生娶了一丑女为妻,还一度被当地人传为笑谈。但诸葛亮因此成为了荆州的红人,荆州牧刘表成了他的远亲,徐庶、司马徽等名士都与他交往甚密,且叹服孔明才智,称其“卧龙”。
正因为这层关系,才有了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故事。所谓乱世出英雄,凭诸葛亮的能力,既然要出山,选择还真不少,北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东有少年老成的孙权,还有自己的远亲荆州牧刘表,论实力都远胜刘备,然而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屡战屡败的刘备呢?
诸葛亮志向远大,自命不凡,《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第一功臣,乐毅是以一己才智荡平一国的一代名将,出将入相才是我的抱负!
纵观天下英雄虽多,但能实现我志向的怕也不多,远亲刘表胸无大志、人才不能善用,不是我的菜;曹操唯才是举,手下人才济济,只怕要成为曹操众谋士之一,我不愿将就成为其中之一;孙权少年雄主,然而政权被江东大家族把持,我诸葛一个外来户难有立足之地。刘皇叔是皇室之后,善于用人,又恰恰失魂落魄,我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诸葛亮是何许人?我不要低眉顺眼地加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而要我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五百强!这,就是我诸葛亮的志向!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献上隆中对,刘备集团的核心战略就此奠定:联合孙权共御曹操,先夺荆州后定四川。
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坐拥荆、益两州,历史的轨迹正像隆中对那样发展。此时静待天下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夹击,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然而,一场背叛引来的一场怒火烧毁了一切。与春风得意的刘备集团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孙权集团,赤壁之战出力最多,但刘备集团得利最多。孙权好意同关羽联姻来巩固联盟,却被关羽僵硬拒绝(一种戏说是关羽回复孙权“吾(虎)女焉可配权(犬)子”)。
东吴吕蒙奉命白衣过江,偷袭荆州,关公就此殒命,刘备也丢失半壁江山。刘备被彻底激怒,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寻孙权报仇,满腔怒火的刘备在夷陵被陆逊的七百里联营大火烧得仓皇而逃,落得白帝托孤,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丢失荆州和蜀汉主力部队损失殆尽两件事情完全打乱了隆中对的部署。许多人对关羽的傲慢待人、刘备的意气用事颇为感慨,认为两人性格的缺陷彻底葬送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然而看似预言未来的隆中对真的就是金科玉律吗?
毛泽东读史至此曾评价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此评也颇有道理,后来诸葛亮上《出师表》的首句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蜀汉自身力量本就弱小,更应该集中力量取得优势。况且北伐中原的前提是天下有变,蜀汉要后发制人,而诸葛亮主动北伐五次,终致无功而返,为后人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伤感。
自夷陵之败后,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刘备招诸葛亮来白帝城交代身后事,留下了被传为千古君臣佳话的一段故事。刘备当众对诸葛亮说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拼尽全力,忠心不二!一番对话立马塑造出了蜀汉君臣看淡权位、天下为公的形象。
然而从一个君王对身后事的谋划来看,刘备非常成功,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顶梁柱,而非蜀汉的篡位者。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平看,诸葛亮并无不臣之心。但作为帝王,一切可能性都不敢放过,如果诸葛亮真有二心,刘备用最后的生命演绎以退为进的苦情戏。诸葛亮万不可能当着众臣的面说“那好吧,我取而代之”,一旦做出承诺,诸葛亮违背诺言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即使黄袍加身,也必落得声名狼藉。
刘备临终之日所想如何已无从探知,诸葛亮是否洞察了刘备心思也不重要,孔明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矢志不渝的理想,无论经历过怎样的明争暗斗,无论鞠躬尽瘁的结果如何,只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人生就不留遗憾。
课外加油站
前人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
汉末三国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两晋南北朝
袁准: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王羲之: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隋唐两宋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苏轼: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元明清
陈子龙: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近现代
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诸葛亮扮演者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