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萌
(廊坊市环境保护局 河北廊坊 065000)
新形势下的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
于 萌
(廊坊市环境保护局 河北廊坊 065000)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敏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建设现代化的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势在必行。通过平台可以强化环境行政监管,推动行政监管的网格化、信息化,规范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流程管理,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处理和协同能力。
环境监控;信息化;网格化监管
我国最早于2014年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用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城市化质量,以实现城市精细化和动态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出现无疑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利器,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的管理城市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互联网+”双重驱动下,河北省政府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51号)、《廊坊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廊政办【2016】30号),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应运而生。同时,近几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环境污染已成普遍现象,河北省各市区空气质量屡次排名靠后,廊坊市在全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一直在倒数前十的行列中,这不仅给廊坊市城市形象、经济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更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全面提升廊坊市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全市环境决策智慧化管理与环境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工程。
平台由个人办公自动化平台、环保智慧决策与公众服务平台、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平台、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环境水质及流域监管平台和空气质量管控平台六大模块组成。廊坊市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结构见图1。
图1 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通过平台的建设,可达到环境资源数据的统一规整、污染源排放的实时管控、环境事故的决策支持、环境监察的网格化执法、全局业务办公的协同化、环境问题的全民监督、廊坊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廊坊市大气环境预警系统、道路移动源实时管控、城市大气源排放清单建设、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在线来源解析、进行廊坊环境空气质量的立体评价的成效。
3.1 个人办公自动化平台
个人桌面采用门户技术,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自己待办工作和已办工作,可选择某个工作进行办理,查看工作流程进度,可查看已办工作的详细信息。同时,在个人办公自动化平台里实现收发文管理、即时通信、个人日程安排、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
3.2 环保智慧决策与公众服务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括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数据中心和全局业务协同综合办公系统、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环境执法公众监督APP系统和舆情信息采集系统等六个子系统。以廊坊市环保局已存所有项目的台账和全市污染企业所建立的档案形成全市环保系统数据中心,利用平台各子系统开发,支持执法人员提供现场取证、现场执法、现场查询等功能,对执法过程进行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查询,即时检测和采集舆情信息,集合公众监督APP系统,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公开,提供实时监控、数据审核和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廊坊市10个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实现环境管理要素的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责任到区、责任到点,形成廊坊市环境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提高监察人员执法效率,同时可充分发挥公众舆情监督的力量。
3.3 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平台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按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平台主要对廊坊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形成在线自动监测并联网,形成自动监控体系。通过在全市联网112家排污单位和202个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和视频监控设备,对 SO2、NOX、烟尘、COD、氨氮、总铜、总镍、总铬、总磷等废水废物废气污染指标实现在线连续监控,提供实时监控、多画面切换、视频录像功能、云台控制等功能,对排污状况进场抓拍和管控。实现对污染源废水、废气排口在线监测数据、通讯状况、在线联网率等信息的实时查看,基于GIS监控可快速定位、查看企业具体信息,并生成GIS专题图。同时系统提供数据审核、统计分析、远程反控等智能化的操作应用。系统抓取IC卡总量系统相关数据,实现总量控制的精准化、科学化。
3.4 环境应急指挥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括实现事故信息的接报、初报、续报、终报的环境事故接警响应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企业风险源管理系统和放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为指挥员快速、客观、准确的判断现场信息提供可靠依据。按月/季/年填报、统计和管理企业风险源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实现辖区内放射源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放射源台账等。
3.5 环境水质及流域监管平台
用以实现饮用水源地的可视化管理和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可查看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的分布情况,饮用水源地的详细信息,基于GIS缓冲区分析技术,寻找饮用水源地周围的污染源,对污染源污染排放汇总数据(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污水排放量)按指定的时段(年度、月度、周度、日)进行列表和图形方式分析,列表分析。
3.6 空气质量管控平台
与廊坊市环保局原有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进行集成,对我市空气质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并对实时数据进行查询以及统计,同时实现与各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中心数据传输。
廊坊市区主要监测区域和监测点见表1。
表1 廊坊市区主要监测区域和监测点
廊坊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实现全辖区范围内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使得政府能够实时掌控、及时预判、准确预警,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该平台以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为重点,形成“重点污染源实时管控、多源数据集中处理、大数据实时计算、预置模型分析、智能化应急预警”等多维一体的智能化管控平台,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工林,宁迪.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发现了什么问题[OL].[2016-5-10]
于萌(1983.07-),女,河北省保定市,学历: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学,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