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队伍

2017-10-09 20:00王凤
对外传播 2017年8期
关键词:友人河北外国

王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外宣传要“借嘴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中央提出了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五支队伍”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打造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公民“故事员”五支主力军,也需要培育几只特殊小纵队,尽可能使我们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河北省委外宣局通过开办外宣专题栏目、举办留学生才艺大赛、组织外国人采风活动,以及做好外国友人服务等工作,注重发挥来冀工作学习的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作用,不断提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了对外宣传效果。结合国际做法和河北省实践,在此,就发挥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在我国特别是其归国后的作用,确保资源不流失,培育特殊的外宣故事员队伍,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国外非常重视外来人士的引导和服務工作

1. 美国对来美外国人士积极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工作系统而扎实。2013年,我参加了第八期中国新闻发言人赴美国研讨交流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听美国国务院前副国务卿塔拉·索南夏恩(tara sonenshine)授课,我感触良多。塔拉·索南夏恩女士一直致力于赴美留学生、精英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关注赴美留学生、精英的成长,有意识地加强情感维系,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维理念渗透。在她看来,这些人回国后都会不同程度地进入社会核心层,他们的意识理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走向。她热衷参加“中美学生交流论坛”,亲自看望学生代表,与代表们分享感悟和收获。参加论坛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等在京高校的大学生代表,他们走进社会后的作用不言而喻。以塔拉·索南夏恩为代表的美国人就是通过影响“有影响”的人,发挥这些人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裂变效应,实现美国核心价值观传输的最大化。这实际上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外来精英服务的具体体现。

2. 新加坡注重对国外留学生的延伸服务,工作细致而持久。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多学科科研密集型大学。自1992年以来,一直同中组部及各省市组织部合作开办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硕士课程,为我国16000多名中高级官员提供了各类主题培训。新加坡视这些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校友为对外宣传的无形资源,在学习期间及学成之后提供周到服务,做足对外宣传文章。我曾有幸赴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一年的学习,体验到了独特的新加坡文化、新加坡精神,增进了对新加坡的认识和了解。即使毕业回国后,学校也始终与我们保持联系,国际联络部门会不定期发送期刊、电子邮件,介绍新加坡和学校的最新发展变化,做一些回访调查,邀请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学术论坛、毕业典礼等活动,并不忘在生日、节日等一些重要日子送上祝福,让人倍感亲切。新加坡注重为每一名留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延伸服务,增强学生对学校、对新加坡的认同感,从而借助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提升新加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新加坡的良好国家形象深入人心。

二、来华外国人士具有特殊的外宣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访中国。与短期来华参观旅游或从事公务商务活动的外国人士相比,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在华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感知中国,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他们向本国介绍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中国,成为对外宣传中独特的优势资源。

1. 人员数量优势。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来华外国专家数量为62万人次,2014年来华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总数约37.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5.77%。这些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河北省也有上万名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分布在教育、科技、卫生、工业等领域。如果在华外国专家和留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形象的维护者,那么对外宣传力量将迅速壮大。

2. 关系网络优势。在华外国专家是其所属国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大多具有高学历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留学生大都是外国精英人士,有些还是高级官员子女。他们在其国家的亲属、同事、同学多,朋友圈广,社会联系紧密,每人都是本国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个重要圆心,其言行举止在本国具有独特的示范效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向本国和国际社会讲中国故事,更贴近对象国习惯,且成本低,可信度高,直达人心,很容易达到一点传播、多点辐射的效果,也有利于实现文化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

3. 情感认同优势。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是流动的文化,是睦邻的使者,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有些人选择长期留在中国工作,甚至把父母、子女也带到中国。除了日常工作和学业,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由对中国好奇逐渐演变为有感情,在点滴生活中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发挥好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情感认同优势,提高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性,一定能够增强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育特殊外宣故事员队伍的河北实践

1. 织好一张网,部门合力做外宣。自2016年以来,河北省每年年初都会召开省委外宣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除最初的15家成员单位,又根据实际,增加了省纪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法院、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等22家单位为联络单位,省委外宣工作的“核心圈”不断扩大,部门间“大外宣”意识不断提升,外宣工作力量不断增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齐心合力做好河北外宣工作。在这其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外国专家局)、省教育厅等部门,与来冀外国专家、留学生存在密切联系,能够掌握来冀外国友人的情况信息,不仅能够在日常接触中直接输出河北信息、加深与来冀外国友人情感联系,而且能够为省委外宣局策划外宣活动提供靶向信息,增强活动针对性实效性,深化来冀外国友人对河北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省委外宣局注重与这些部门加强工作联系,密切工作对接,协调他们对外国友人做好服务、筑牢情感、保住资源,织就了紧密的外宣工作网络,为更好地开展外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endprint

2. 搭好一座台,大家齐唱河北好。为了更好地发挥来冀外国友人的宣传作用,河北省委外宣局在办好外宣栏目、搞好外宣活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注重鼓励来冀外国友人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发挥自媒体优势,做好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以实现对外宣传的几何裂变效应。《老外在河北》《我在河北挺好的》外宣栏目以独特视角吸引了大众关注。这些外宣栏目主要讲述外国人眼中的“美丽河北”。《老外在河北》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开播,播出音频报道108篇,图文54期,采访外籍友人逾百人,推出我在河北的教师生涯、我在河北当女婿、我在河北学会的新技能、情义燕赵—河北听众送别亚森、外国专家在河北等10多期专题报道。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竞相播发,形成了宣传合力,提升了宣传效果。《我在河北挺好的》外宣系列报道2016年8月正式启动,采制28篇报道,连续在《河北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网络电视台、冀事儿和即通客户端、《今日头条》同时推出,同频共振的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线上线下一片点赞。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肯定“专题节目社会反响很好,是个创新尝试”。“冀之光”外籍师生汉语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老外在河北”微视频大赛等借洋眼洋事展示美好生活。“冀之光”外籍师生汉语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由河北省委外宣局与省教育厅共同举办,自2002年起至今已举办十届。大赛由最初单一的外国人唱中国歌比赛,拓展到汉语技能、中华才艺综合赛事;赛制由“个人全能赛”调整为单项竞技赛及学校团体赛;参赛人员由六个国家的30多名留学生,逐步发展到31个国家1100多名外籍师生,选手在备赛和参赛中更加深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加了对河北的了解和热爱。“老外在河北”微视频大赛征集微视频156个,参赛及出镜外国友人逾两百人。微视频大赛专辑在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等门户网站集中上线,推广优秀微视频115个,点击率破百万。活动中,很多参赛的外国友人纷纷通过微信、QQ将精彩瞬间发至朋友圈和个人空间,通过E-mail将多彩生活发给所属国的亲人和朋友,促进了河北故事在国际上的有效传播。2017年,河北省委外宣局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外国留学生辩论赛。辩论赛以愚公要不要移山为题展开正反激烈辩论,选手们既锻炼了汉语表达,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四、培育特殊外宣故事员队伍的几点建议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宣传系统特别是外宣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成果是外宣工作的重要任务。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外宣工作的重要方法。

培育特殊的外宣故事员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我国及其归国后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拓展延伸服务,实现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机制化。

1. 做好延伸服务,传递文化理念。在构建大外宣格局、建立外宣工作机制的工作中,按照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的原则,统筹做好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服务工作,延伸服务领域,传递更多文化,使他们时刻感受中国“亲诚惠容”的理念。建议国家层面外国专家局、教育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要求,提高各地外国专家局、教育部门、高校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要求各地有意识地做好对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延伸服务。一是建立信息库,筑牢基础。从外国专家、留学生进入中国开始,除基本信息外,建立工作、爱好、对华兴趣点等个性化的信息库,真实记录每位专家和留学生的情况;保持同归国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长期联系,为他们提供持续信息源,引导他们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发挥他们熟悉中国的优势,鼓励支持资助他们从事中华文化交流、开展对华贸易。二是维护长期关系,形成制度。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每位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值得纪念的日子,有针对性地传输图文资料、寄发中华文化元素浓厚的外宣品、传达节日问候;为精英人士举办聚会,邀请他们返回中国从事科研或访学……通过各种方式密切联系彼此,增进情感认同,确保资源保得住、用得好。三是组织多彩活动,增进感情。开展才艺大赛、征文比赛、旅游游览、摄影展览等活动,为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提供开阔眼界、扩展交流、丰富阅历的良好机会,增加其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将活动情况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广泛传播,增强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在华的融入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2. 开展游学工作,体验中国文化。游学即组织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到国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产业发达和经济建设先进的地区、企业、场馆,去原汁原味地体验中华文化魅力和改革发展成就,不断加深对中国社会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深入了解,加深对中国发展成就的直观认识。建议国家教育部门以学分形式,制定外国留学生游学方案,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外国留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一步将中国印象、中国感情根植于内心,形成中国形象的叠加效应;鼓励他们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辐射作用,将游学经历、体悟分享给国外家人和友人,改变本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传统印象和偏见,激发更多外国人对华情感共鸣,实现优势传播。

3. 推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需要国际视野、国际惯例、国际平台和国际人才。类似河北省这样的省份,借助涉外媒体、借助外国友人是实现国际传播的捷径,实现“借嘴讲话”“借筒传声”。建议各地宣传、外事部门鼓励支持涉外媒体、网络媒体、省级传统媒体聘请外国专家和留学生作为特约通讯员,由他们来捕捉、传递我们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开辟专题专栏,讲述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在中国的精彩故事。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习惯,使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使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中国声音越传越响亮。(作者供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友人河北外国
丁耀亢“敷衍”挚友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火烧衣裳
失眠
梁丛
孙婷婷
送别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The Shortage of Water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