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军 唐杨 马兴均
【摘 要】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是集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气载流出物处理的综合处理设施。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难点、主工艺设计、技术革新等工程设计经验;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关联过程关注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处理;建设;技术管理
1 工程简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了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工程,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是一个集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气载流出物处理的复杂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废液处理系统、水泥固化系统、金属废物切割减容系统、工器具去污系统、放射性车辆去污系统、辅助系统、锅炉房、煤棚及烟囱等设施。项目建设周期60个月,要求在36个月内实现设计、建造,并具备热投料条件。
2 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使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剂量符合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
符合区域规划、设施具有良好的使用性,满足废物种类变化的要求;
充分考虑设施的安全性,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并遵循废物最小化原则;选用设备可靠,便于运行、维修和管理,且经济合理;
充分利用现有辅助设施及供水、供电、供汽等公用工程设施,以节约投资。
3 工程设计的主要问题
建设厂址范围可用地有限,工程构筑物及工艺设备布局困难;
工程存在边设计、边施工不利条件,设计管理难度大;
基于辐射防护最优化、废物处理最小化管理原则,工程主工艺采用的很多新方法和新技术,非标设备比重高,设计难度大。
4 工程设计技术管理
4.1 主厂房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采取措施包括:
根据厂区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将放射性废液处理车间、放射性固体废物减容车间、暂存库等组成一个联合厂房。锅炉房及煤棚集中布置在联合厂房的东南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综合考虑可运行性、可维修性要求,确定主厂房为控制区部分地下两层、局部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9150余m2。主厂房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根据工艺要求,科学组织人流和物流,优化布置。地下一、二层主要布置放射性废液贮存设施、转运设备等,地上一屋主要布置处理设施、运行监控等设施。地上二屋为检验、试验设施及运行控制室。实现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路由顺畅合理。
4.2 废液处理设计
放射性废液处理采用活性炭过滤、蒸发、离子交换等工艺进行处理。设计两套处理能力为2m3/h的深床过滤预处理系统、蒸发处理系统和离子交换系统,1套处理能力为0.5m3/h的中放废液预处理系统以及废液排放系统。
根据放射性废液来源及活度水平,分类收集、处理、贮存;中放废液→预处理系统→中间贮收集暂存→2#蒸发系统减容→蒸残液贮存系统待固化;低放废液→低放废液预处理系统→1#蒸发系统减容→蒸残液贮存系统待。蒸发形成的净化水监测合格后实现排放。系统具备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的应急接收贮存功能。
工艺设计结合工程处理源项及废物最小化的处理需求,研发了包括中央循环管一体式蒸发器、雾沫夹带净化器等先进技术处理装备。并应用PDMS三维工厂建设模对工艺布局进行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设备空间。
4.3 水泥固化处理设计
水泥固化处理包括粉料输送计量系统、蒸残液(废树脂)接收计量系统、水泥固化线、剂量监测系统。处理对象为蒸残液、废树脂。
固化主工艺:蒸残液(废树脂)→计量系统计量→湿料加注→搅拌系统、干料加注同步进行→剂量检测→转运养护。
工艺设计根据源项处理需求,结合辐射防护最优化要求,对比论证了国内两种固化工艺(桶内搅拌、桶外搅拌),选定桶内搅拌工艺。研发了包括固化体智能搬运、自动取封盖、装桶搅拌、干物料封闭作业、桶表面自动取样等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处理装备,实现工艺处理过程的智能控制。
4.4 动力机械手自主化研制。
金属切割减容系统用于对放射性金属废物(表面辐射水平≤2mSv/h)切割减容处理,工艺设计为:钢箱(待切割物项)→转运至切割热室→热室内切割、分拣→废物装箱→检测转运分类存放。
系统中核心切割装置-动力机械手安装在切割热室内,是一个多系统集成装备。围绕该设备自主研发,完成设备模块化设计分解,确定了包括移动平台、动力机械臂、快换工具头、控控制系统四基本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并具有较高的可重构能。
结合热室遥控操作工况需求,建立基本模块、子模块、功能阵列,给出解决方案,并完成系统技术设计。
在动力机械手自主化研制过程中,选择国内领域的主流厂家联合开发,并对部分关键部先行进行验证,进一步规避工程风险。
5 设计经验教训
针对设计时间极为不充分的压力,业主单位组织专门设计团队,采取系统的管理及技术措施,积极协调二次设计单位,协同设计,较好解决设计与采购,设计与施工交叉问题,对工程快速推进,按期具备工程配套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受制于“三边工程”交叉进行这种不科学的建设方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反应出一些问题,值得改进提高。
1)要高度重视设计院与制造单位之间资料交换问题。对部分需二次设计或制造单位详细设计的设备。存在因采购工作滞后,制造单位无法及时返资,影响后续设计任务包括配管、土建、电仪等配套设计。往往开天窗开展后续设计,增加后续建设过程措施成本,对项目投资控制影响较大。此类设计计划需同步将采购计划、制造单位二次设计计划纳入设计进度进行管控。
2)要关注大宗设备、长周期设备供货进度。大宗设备、长周期设备滞后供货往往直接影响土建施工方案的设计。 采购控制尤其重要。放射性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因部分地下二层成品贮存设备供应延迟,为保证地上一层构筑施工进度,大量计划外使用钢支撑设计,增加工程成本。
3)各参建方应充分发挥設计、施工、物资供应等各方协调配合。设计单位应有预见性,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动态信息制度,尽时发布物资预警。施工单位依据施工计划,按照“干一、看二、想三”的工作要求,将问题考充分,落到实处,保障工程连续开展。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