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豪
在上个月末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X事业部向外界展示了覆盖智慧物流——分拣、配送——等多个环节的无人机、无人车以及无人巡检车。这些新产品的亮相连同此前京东打造的无人配送机、无人仓构成了一幅智慧物流全景图。
根据京东方面的表述,智慧物流本质上是自动化+人工智能模式,而机器人产业则是自动化最核心的部分。有业界人士指出,京东在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和应用布局,并非只是针对无人机或者配送机器人等单个智能项目,而是以点结面,让数据、商品在整个产业链中流动起来,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均衡与产能的增效。
京東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相信“推动零售革命不是零售本身,而是零售基础设施”。今年中旬,刘强东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机器人运送快递可大幅降低成本并彻底改变整个物流行业。“眼下我们组建了拥有7万人的快递大军,维持这个队伍成本相当高。如果能用机器人送货,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目前,京东拟申请在北京南六环周边的大兴部分地区试点无人机送快递。“我们正筹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南六环周边大兴部分地区的空域使用权,希望在北京首次试点无人机送快递。”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北京地区严格的禁飞令将为这一计划蒙上一层阴影。今年2月19日,北京首都机场公布了“机场净空保护区”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净空保护区”是一个矩形的地带,南北长、东西短,近似矩形,覆盖面积约1058平方公里,约为北京五环面积的1.5倍。这意味着通州区、朝阳区、顺义区、怀柔区和昌平区的相应区域都禁止无人机起飞。
有业内人士对这个计划表示担忧,目前大兴第二机场正在兴建,考虑到新机场的位置距离南六环已经非常近了,这个项目的批准恐怕有些难度。虽然京东可以控制无人机的高度和用途,避免对航班造成影响,但能否申请下许可还不得而知。
事实上,无人机操控师的稀缺也是搭建智慧物流的现有难题。无人机与一般的遥控车模不同,在天空中飞行就决定了其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遥控设备,高速旋转的旋翼、沉重的机身、对航班的威胁都是无人机的潜在隐患。无人机一旦出现事故,极可能造成坠机导致地面的人员伤亡,或者因操作不当导致操控师受伤。尽管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3年11月8日下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但由于这些规定仅限于使用范围,而机型、飞行高度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界定。一系列完备管理体系的缺乏,也让市场上的多数无人机都处于“黑飞”状态。
毫无疑问,频繁出现的无人机“黑飞”事件是导致首都国际机场设立“净空保护区”的直接原因。仅今年年初,国内就发生近10起无人机进入机场附近敏感区域、严重威胁航班起降安全的事件,而国外更是发生了无人机与航班直接相撞的事故,虽然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无人机在敏感区域内对于航班的飞行安全还是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威胁。
不过这些麻烦尚不足以让国内诸多电商、快递、物流服务商企业打退堂鼓。
麦肯锡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包裹派送花费一年可达783.8亿美元,而光是中美德三国就占了全球市场的40%。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今年中旬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透露,中国物流的实际效率是美国的1.5倍。过去15年里,中国相当于用美国差不多的钱,运了两倍于美国的货。根据高红冰的表述,中国物流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单节点效率高,多节点之间的协同效率差,这意味着,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依然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所有人为此押注智慧物流赛道,一个证据是:经过近两年来智慧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电商快递包裹时效2016年同比提升了10%,比2014年提升了15%。阿里方面双11期间处理一亿包裹的时间从2013年的9天,提升到了2016年的3.5天,加速趋势明显。
政策加码是另外一股推力,从2014年国务院对外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单位以平均1年至少1次的速度,相继公布了各自版本的“智慧物流”提速方案。最新一次相关政策是国务院在今年7月20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对于阿里来说,依赖足够数量、质量的数据打造的智慧物流网络,是支撑其新零售战略的根基;对于京东来说,智慧物流成为打造智能商业体的重要手段;对于顺丰来说,智慧物流是其多元化发展的技术支撑;对于通达系来说,打造智慧物流已经是他们提升服务品质的必然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要的物流企业及平台已经开始探索智慧物流,且已经获得了不少成果。诸多物流及商贸企业已经就“智慧物流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达成共识,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还在处于互联网+转型升级、推行运行自动化阶段。
有分析认为,智慧物流建设无论是基础设备,还是人力方面,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企业贸然进入,技术无法驱动商业,反而让企业陷入危机。
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一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企业的运转效率,更关乎所有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过一个不太妙的消息是,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和GDP保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社会物流费用却增速缓慢。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物流需求在持续增大、并且对于流通过程及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我们的仓储、流通、包装等环节却没有实质提升,形成了效率堰塞湖。
之前有数据显示国内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37%,物流企业中90%的自有货车拥有量平均不足10台。整个物流行业面临的“单节点效率高,多节点之间的协同效率差”问题,在冷链这一环节尤为凸显。大量设备、基础设施、信息、管理不对称让诸多物流企业不敢把冷链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因为那会造成巨大浪费。但当这些物流企业动手自己搭建冷链体系时,就会发现这迫使他们跳进了另外一个资金黑洞。
除此之外,消费市场冷链物流推广理念薄弱同样令人头疼。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生鲜食材会优先选择那些更便宜的品牌。事实上,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过程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他们不了解即使再好的产品如果在运输、储藏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那么这个产品就不会新鲜,而通常新鲜两个字不会写在食物表面。
当消费者选择更便宜的食品时,他们也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那些资质欠缺的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把产品卖得更便宜的秘诀就在于他们不会全程使用冷链,也不会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执行。这些产品除了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之外,还让一些全程使用冷链的规范企业遭遇不公平竞争,进而危害整个行业。
为此,在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引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
在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鼓励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强先进冷链设备应用;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鼓励商场超市等零售终端网点配备冷链设备,推广使用冷藏箱等便利化、标准化冷链运输单元。
在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方面,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提供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设施。
《意见》公布当天,A股市场冷链物流概念股集体走高。在此之前,李克强曾3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有机构预计到 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4,700 亿元,年均增速为 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