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用于促进卧床患者的肺康复

2017-10-09 10:32:03黄燕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氧分压肺活量卧床

黄燕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呼吸训练用于促进卧床患者的肺康复

黄燕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促进卧床患者的肺康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卧床患者,包括脑卒中90例,脑出血80例,重症肌无力17例,吉兰巴雷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差、摄氧量和无氧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差、摄氧量和无氧阈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前pH、PaO2、PaCO2、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pH、PaO2、PaCO2、S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胸片炎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卧床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程度及肺部感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出血;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呼吸训练;康复

卧床患者常发生褥疮、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者认为药物治疗配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1]。为了探讨呼吸训练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的疗效,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200例卧床患者,并对其中10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卧床患者,包括脑卒中90例,脑出血80例,重症肌无力17例,吉兰巴雷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3~72岁。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41~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及呼吸训练器训练。缩唇呼吸:经鼻吸气,吹口哨样呼气6秒,呼气时缩唇程度由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腹式呼吸:患者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吸时压住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2倍。呼吸操:仰卧时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10次,平静深呼吸10次;两臂交替往前上方伸出,呼吸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10次;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时呼气,做10次;口哨式呼气:先吸气,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10次;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10次;2次/d,15 min/次,训练20天。呼吸训练器:每次训练以患者的体力耐受为标准,2次/d,15 min/次,连续30天。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训练器与呼吸管连接,指导患者平静呼气后将口唇对准呼吸管口缓慢吸气,使黄色气标浮在best位置以上,同时右侧白色活塞缓慢上升,继续缓慢吸气,直至吸不动为止,将嘴唇离开呼吸管口,正常呼气,至活塞复位后反复训练[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康复训练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肺容量、肺通气量及心肺运动指标;肺容量包括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肺通气量包括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心肺运动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康复训练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患者训练前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较(±s,%)

组别 n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100 54.2±9.8 55.0±7.6 2.3±0.7 2.3±0.6对照组 100 53.7±10.1 61.3±9.8 2.3±0.9 2.4±0.8 t 0.892 2.794 0.672 1.849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肺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肺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比较(±s)

组别 n 肺弥散量(%) 动脉血氧分压(mmHg)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100 2.2±1.8 2.2±0.6 98.3±9.7 100.3±29.6对照组 100 2.2±1.7 2.7±0.2 98.4±9.9 112.4±30.8 t 0.094 1.015 0.052 1.423 P>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比较(±s,L/min)

表4 两组患者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比较(±s,L/min)

组别 n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100 87.2±11.8 89.0±12.6 2.8±0.7 2.9±0.6对照组 100 87.4±11.4 95.3±11.8 2.8±0.6 3.4±0.7 t 0.051 2.853 0.042 1.957 P>0.05 <0.05 >0.05 <0.05

2.2 肺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评分

两组患者训练前pH、PaO2、PaCO2、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pH、PaO2、PaCO2、S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动脉血气分

2.3 肺康复训练前后肺部感染情况

训练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胸片炎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肺感染情况比较

3 讨 论

导致长期卧床患者的病因较多,本研究中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出血、重症肌无力及吉兰巴雷。长期卧床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损,缺氧又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而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肺部感染及肺部功能受损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3-5]。

训练后,观察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弥散量、动脉血氧分压差、摄氧量和无氧阈值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pH、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胸片炎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呼吸训练可改善肺功能、生活质量、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程度。原因为呼吸训练可减少肋间肌等辅助呼吸机的无效性劳动,使辅助呼吸肌保持一种松弛的状态,达到休息的目的,有助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呼气时,腹肌和膈肌的协调性运动使膈肌松弛,增加潮气量。而吸气时,腹肌松弛,膈肌下降保证吸气量。通过有节律且缓慢的深呼吸气能使肺泡氧分压增加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同时使循环中静脉回血量增加,改善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提高肺部换气量,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6]。呼吸训练通过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的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卧床患者采取呼吸训练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通气量、肺容量、心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程度。本研究使用的呼吸训练器价格低廉,且呼吸训练的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周 舟,韩小彤,宁凤玲,等.呼吸训练加振动排痰的肺康复治疗对腹部手术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3):255-259.

[2]王 卉.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1):27-29.

[3]刘晓丽,蒋延文,张 捷,等.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850-853.

[4]胡细玲,凌 聪,吴金萍,等.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7):87-89.

[5]李 玉.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1):98-99.

[6]谭会领.长期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94-95.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6.31.02

猜你喜欢
氧分压肺活量卧床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小学科学(2022年22期)2023-01-20 12:43:42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45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特点及病灶分布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医疗装备(2020年9期)2020-05-28 12:52:54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手机测肺活量不科学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