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第一,对购买者,先体验再买单,即买即得。看得到摸得着,例如衣服可以试穿,水果可以试吃,其他的商品不能直接体验也可以看到包装和卖相。有了这个网购满足不了的特征,价格哪怕贵一些,用户也仍然愿意买单。
第二,对品牌商,畅通的用户端到品牌商的数据通道。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每月或者每日每一样商品的销售数据和数据变化趋势。依据这些实时数据,品牌商就能够更准确地研发出符合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并且找到最有效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和市场渠道成本。
无人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一样,需要首先满足第一条,如果以后做大规模,跨过渠道商,各大品牌直连,结合好第二条是趋势。无人便利店这类新的渠道,很多品牌商非常重视。
无人便利店一开始的噱头是“无人”,想着无人值守应该能够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而实际上,店铺值守人员的人力成本占整个店成本的10%~15%,在便利店里,收银员不仅仅是收钱,还负责往货架上摆货、盘点货物、进货等其他工作。只要是有货架陈列商品的店铺,完全没有工作人员协助,在短期来看是不太现实的。
新零售一定是对原有零售门店加以利用的,传统门店两个不显著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第一,传统门店的客流获取几乎不要钱了,只是有没有把客流转化为用户经营而已;第二,传统门店都有一次B2B的补货过程,这个物流成本也已经发生了。如果以客户自提为前提,或者加上最后100米动用传统零售的人工实施补货,这个物流成本也不会增加。
所以,新零售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两个软肋,而传统零售的两个优势又没发挥出来。
战略是在法律、规则保守和财务保守的前提下的选择,换个角度说就是战略要求不做违背法律和规则的事情,不做财务冒进的事情,这是战略思维的首要选择。如果你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就应该具备这样的自我约束能力,进而你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强化了。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有战略思维,其次才是管理理念。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先思考要选择做什么,再思考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好的商业模式永远要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甚至最牛的公司只需两个字就能描述:百度就是搜索,阿里就是电商,腾讯就是社交,新浪就是新闻,360就是安全,滴滴就是出行。如果换成英文,甚至只需一个单词。
因此现在再看项目,往往我问创业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说说你是干什么的,注意:就一句话!我觉得这很重要,如果提炼不出来这一句话,通常是两个原因:一是创始人自己没想清楚,二是业务很杂不聚焦。
目前,市面上对未来革命形态的“推导”,大多缺乏说服力。以某种零售业态作为革命的“划分线”依据,来推导未来。这种“推导”既不客观,也不严谨,且缺乏建设性。
假如大卖场业态的出现是零售市场的革命,那么,大卖场就应该是当下零售市场的主要份额获得者。但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零售市场主要份额的获得者仍是中小非连锁零售商店。大卖场没有替代他们,事实上,大卖场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出现与成长期,也是中小非连锁零售商店发展的黄金期。
生鲜电商拓展线下可以更为有效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电商平台难以触及的消费群体。因为集合零售和餐饮的实体门店更容易为消费者提供场景化消费体验,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促进销售。线下的实体门店更容易拉近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生鲜电商通过搭建门店,可以缩短冷链物流的时间从而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对生鲜配送速度的要求。
电商行业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声音和案例层出不穷,但在母婴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成功的案例,暂时还没出现,线下实体店的电商实力和纯母婴电商的实力无法比拟,线上母婴电商平台同样无法跟线下进行融合,两者就像平行线一样,既缺乏绝对优势的企业,同样缺乏土豪的资本市场支持,在具体利益上,两者也没有良好的分割方式,要想真正融合,何其艰难。
八月初,多家媒体证实e袋洗CEO陆文勇已从该公司离职,正筹备新零售和消费升级方向的创业项目。另一家O2O洗衣店“多洗”则在近期陷入拖欠工资、工厂搬迁、公司租用的注册地人去楼空等消息。
洗衣O2O之所以日渐式微,与其弊端紧密相关。当时洗衣O2O主要分为有自建洗涤工厂和物流体系的重资产模式和没有实体门店,砍掉宅配和人工流动点的轻资产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弊端,重资产受人员、资金及地域的限制,发展速度受限;轻资产则服务质量不可控。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层层加码,大量资本向支撑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的持续注入,来自各行各业新玩家的不断加入,以及老年人口每年超过1000万的净增量和1500万的更新速度……可以看出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以及整个行业的创业环境正在快速变化。
目前养老行业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优秀年轻的跨界人才还很欠缺。虽然行业内已经有一些来自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团队在实践,但是整体来说,数量远远不够,还不足以支持在养老各个细分方向快速跑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首先是知识消费升级。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知识从获取渠道、展现方式到内容分发,其实都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妈妈来说选择产品、知识的成本成为最高的成本。这个时候高效、有效的知识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用户看到,知识付费也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
第二,消费范畴升级。从孕产到女性再到亲子,母婴消费服务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展,更多细分小众特色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来,不能断定它们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比如说儿童家装里面的新风系统,经过我们平台的验证,妈妈的欢迎程度很高,也许这是一个真命题。
第三,消费服务升级。妈妈用户很懒,我们做了一个全国用户调查,提问妈妈们希望在购物过程中增强哪些体验,很多妈妈希望有一键比价,其次,妈妈们还希望有智能推荐、3D模拟、VR体验等,让她在消费过程当中享受更舒服高效的服务。
第四,消费情感升级。随着妈妈用户的多元与消费升级的多元,我们的产品在不断升级,通过用户需求出发,升级所有的产品,从社交、知识到城市服务,还有电商导购、生活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