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侬
推进山西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思考
□任志侬
山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卷帙浩繁,蕴含着圣哲先贤的思想和智慧;晋商五百年的经营发展,绵延不绝,传承着企业文化的脉络和力道。山西,表里山河,人杰地灵,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源远流长的工商业发展,不仅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祖国繁荣富强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其辉煌业绩载入了共和国成长的历史画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加速推进,“五位一体”全面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改革如火如荼,创新不断加快。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山西如何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和竞争优势,已成为新时期培育先进文化、实施品牌战略、重塑美好形象、实现转型崛起的战略选择。
山西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与山西工商业的形成与发展相辅相成。山西的工商业,发轫于明清,形成于民国,建国后大举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得以迅猛发展。
据史料记载,山西早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就已出现了钱庄和钱铺。道光四年,钱庄改组为票号,其后迅速发展。极盛时期,晋商商路通达万里,款项汇通天下,富可敌国,彪炳史册。
清乾隆主政期间,山西物阜民安,商人王廷煜投资开采铜矿,刘永和投资兴办龙门煤矿,通过兴办实业使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产业资本。晚清洋务运动兴起,在“坚甲利兵,强国富民”思想的影响下,山西创办太原火柴局,筹办绛县纱厂,设立山西机器局,并兴建正太铁路,建设太原电灯公司,成立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大力兴办民族工业。民国初年,孙中山莅晋视察,提出《建国方略》。山西在此方略的指导下,经过十年养蓄,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山西在“造产救国”“建设西北”的主张下,制订了以振兴山西工业经济为主的“厚生计划”和《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大力“发展公营事业,”规划建设了煤矿、铁矿、炼钢、机器、兵工、化学、机车、耐火、洋灰、电化、造纸、毛织、卷烟、火柴等工厂44处,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山西省银行,还兴建了西北炼钢厂(太原钢铁公司前身)和酒厂、皮革厂、造纸厂和印刷厂等,大大地拓宽了产业布局,形成了山西自成一体的独立工业体系,为山西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期间,山西建立了晋察冀、晋鲁豫和晋绥三个边区政府,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落户山西11项;“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又有一大批国防工业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山西。从1953年至1963年,十年时间里,国家先后在山西投建厂矿220个,其中煤炭工业项目110个,机械工业部项目78个,其次是电力项目13个,化工冶金项目10个。20世纪80年代,国家兴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煤炭工业为先导,又扩建和新建了许多煤矿与火电厂,使山西迎来第二次历史发展的拐点,形成了以能源重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工商企业的发展,不仅对山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山西在长期的工商业发展过程中,沉淀了一大批承载工商业文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比如艰苦创业、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太钢“李双良精神”,诚为本、酿为乐、创为魂的“汾酒精神”;“实业兴邦,产业救国”、“经营品牌、创造市场”的经营理念;“严制度、细规范、重人本、强激励”的管理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学习是第一需要”“文化建设是第一管理”的战略意识与发展理念;“效益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人品、客户就是市场”的质量意识与效益理念;“诚信经营、经营诚信、真诚服务、合作双赢”的营销意识和服务理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安全第一、规章至尊”的安全理念,涌现出了如太钢不锈、太重制造、汾酒杏花村、潞安环能、晋煤蓝焰等一批企业品牌,极大地丰富了山西企业文化的内涵,亦已成为新时期企业推动改革、提升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先导、文化引领和精神动力。
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构成企业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品牌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产品荟萃、名牌云集、老字号享誉中外的地区。明清时,山西就有日升昌、都一处、广恒信、大德通、川字茶庄等老字号品牌43个,占当时全国51家老字号的84%。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焕发了企业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山西再次涌现出如早于海尔、在北京销售份额达到50%以上的海棠洗衣机,先于长虹、行销全国13个省市的春笋电视机,名列全国第三、与春都、双汇齐名的同风熟肉,以及杏花村汾酒、溢源庆老陈醋、“远”字牌龟龄集、广誉远定坤丹、三餐源食品、平遥牛肉、经纬细纱机、华杰电子表、大光香烟、环球自行车、彩虹九姑娘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
名牌、品牌,山西曾经拥有过,也曾经辉煌过。近年来,太重创造了451项亚洲第一,太钢不锈享誉全球,杏花村汾酒清香天下,同煤、焦煤、潞安等企业都创造了享誉中华的知名品牌……但无论在观念、规模、投入、效果等方面,山西与山东、广东和华东等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2014年6月中国驰名商标网统计,山西有效注册商标51265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5件,占全国驰名商标4321件的1.5%,不要说与广东的445件、江苏421件、山东428件相比,就同周边和中部地区的河北174件、河南117件、湖北128件、湖南266件相比,也相差甚远。这与山西资源大省和文化大省的实力很不相称,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更不相当。
长期以来,在煤炭资源吸纳效应和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意识的主导下,山西工业经济与煤炭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谊,“成亦煤炭、败亦煤炭”,以开发能源产业为主的“黑色思维”就像幽灵一样左右着人的观念和思维,挖煤、炼钢、建电厂,使有限的资金过度倾向了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虽然也几度高喊“转型发展”,但煤电产业越做越大,资源陷阱愈陷愈深。产业结构单一,产能严重过剩,工业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大,使得轻工、电子、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信息、物流、服务等新型产业的投入长期不足,致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被压缩,吸纳优质资源、嫁接先进技术、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扩张的能力削弱。加之,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市场机理发育不全,企业长期受命于政府和国家指令,唯官唯上唯中央,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以至多年积累而形成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和创新不足“素质性”矛盾,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品牌兴晋”战略,确立并成功举办了“山西品牌节”“山西品牌网上行”和“中华品牌万里行”等大型活动,大力营造“品牌兴晋”“品牌兴企”的经营环境和舆论氛围,为企业转型拓宽了道路,为推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
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衍生、积淀和升华,代表的是企业形象,体现的是企业价值,凝结的是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知识产权、市场信誉等企业文化内涵决定的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与服务定位,彰显的是企业品质核心竞争力,影响的是人们的思维习惯、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山西,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新常态下,我们再不能将自己封锁在“表里山河”,以“不东不西、不喊不闹、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的姿态搞建设了。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不仅需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发展,更需要走文化强省、品牌兴晋之路,借中国“海陆并举”的世纪战略态势,突围能源魔咒,以晋商“行大道、重仁义,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走向世界,顺势融入天下,打造“中国山西”工业经济大品牌,实现转型崛起。
一是坚持“传承创新、融合提升、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原则,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构建和转化为根本任务,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民族内涵、具有山西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企业文化。
二是挖掘传统资源,传承晋商文化,以汾酒、双合成、清徐老陈醋、大同水泥等企业集团为龙头,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改善工艺流程,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着力培育一批尊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和一批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蝶变,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山西风采、行销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重点行业(如煤炭、电力、旅游、装备制造等)、重点企业(如太钢、太重、焦煤、同煤、潞安、晋煤、格盟国际、晋能集团等)和重点产品(如太钢不锈、TZ油膜轴承、大同动力煤、阳泉无烟煤、华晋焦煤、晋煤蓝焰、大齿变速箱、清洁能源等),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与现代科技与信息产业的融合,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信息化,品牌产品国际化,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四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专业化重组,构建跨界融合的文化旅游集团和文化产业联盟,培育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市场,营造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环境,打造山西文化旅游大品牌。同时,要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抓好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业旅游品牌。8月3日,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山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旗舰企业的重大举措,在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五是突出重点抓关键,按照“培育特色、做优产品、打造名牌、做大品牌”的思路和原则,实施大公司和大集团战略,打造山西工业经济发展的联合旗舰,形成富有山西特色的企业规模优势,努力做精产品,做强企业,做大市场,实现“品牌产品-品牌项目-品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山西”的升级转化,着力打造“中国山西”工业经济大品牌,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文化强省、品牌兴晋、转型崛起、重塑山西美好形象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山西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