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1 前言
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倒伏等情况,并且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水稻产量。因此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降低由于倒伏导致籽粒的成熟度和千粒重下降,需要对水稻倒伏进行认真观察分析,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或者症状,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措施。
2 水稻倒伏及其防治方法
2.1 病状
通过对黑龙江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双鸭山中心支公司八五二保险社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调查可以发现,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倒伏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另一种是折秆倒伏,同时基部倒伏发生的频率要高于后者。基部倒伏是指水稻植株的倒伏茎部位出现倒伏情况,而折秆倒伏是指在水稻的胝位节间部位出现折断的情况。
2.2 病因
在对容易出现倒伏情况的水稻田进行调查后发现,出现倒伏情况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术界对于水稻出现基部倒伏情况的原因说法不一,一是认为水稻植株出现倒伏情况与植株节间的椭圆特性有关。根据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的节间形状实际上是为椭圆形,而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圆形,并因此水稻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椭圆特性如扁平度等。将倒伏茎与不倒伏茎的扁平度、扁平率等相比较后发现,水稻高度较高节间的扁平率要低于水稻比较低节间的扁平率,同时较高节间的倒伏茎长度明显高于较低节间的倒伏茎长度,可以证明水稻的倒伏情况与倒伏茎长度、扁平度等有关。
二是通过对比出现折秆倒伏情况的水稻的折断部位后发现,倒折现象一般出现在水稻的胝位节间,同时在胝位节间附近极少发生倒伏现象。因此除了上述的倒伏茎长度以及扁平度的作用以外,水稻植株的短茎轴宽度、长茎轴的宽度等对于抗倒伏特性也有一定的作用。水稻的折秆倒伏情况并不是只局限于几个品种中,相反每个品种的某一特定节间都有发生倒伏的可能,并且大部分折断都是沿着节间横截面的短茎轴方向。因此,倒伏情况的产生并不是仅仅由于水稻的倒伏茎长度、扁平度以及水稻的短长茎轴宽度影响,还与水稻的品种、特性、以及栽植的密度、施肥情况、地形、气候等外界因素有关。
2.3 防治方法
其一,针对水稻品种特性导致的倒伏,可以使用耐肥品種进行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性差是产生倒伏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水稻植株的高度又与倒伏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使用在同等施肥条件下,耐肥性更好的品种进行栽种培养。这主要是由于耐肥性好的品种基部节间的长度较耐肥性一般的品种要更短,更利于抗倒伏。
其二,针对水稻栽种密度不合理而导致的倒伏,应该在进行栽培之前针对单位面积内插秧穴数进行调查,确定能够科学的进行栽培,从而保证栽培的合理性因而确保水稻产量。同时在对穴数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由于水稻种植过密而造成水稻群体间竞争过于激烈,而导致的部分植株生长出现问题。与此同时,在进行栽种过程中,建议早插秧以及培育壮秧,从而延缓水稻的生长周期,确保水稻的高产以及抗倒伏。
3 结束语
引起水稻倒伏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也导致了对于水稻倒伏问题的治理的难度比较高。因此,进行水稻倒伏治理以及提前预测最重要是要对水稻的品种、特性、栽种密度以及水稻植株的扁平度等进行控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农场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