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有所提升,传统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农贸市场作为居民主要的交易场所,对产品安全、交通便捷、环境良好等具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南新农贸市场为例,通过对现状的研究与分析,从功能分区、道路交通、景观绿化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为三亚市市民打造一个出行方便、购物便捷、环境优美的商业空间。
关键词:农贸市场;优化设计;海南三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65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早已从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人们的日常购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交易,而是对商品质量、商店区位以及购物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商城、专业市场作为现代人们主要的购物交易场所,却都存在着商品质量不过关,购物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共性问题,其环境与质量的改善显得迫在眉睫。
1 南新农贸市场的优化设计
1.1 现状分析
荔枝沟镇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部,距市政府8km左右,而本次设计的规划区范围主要依据基地周边道路状况而划定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8ha左右。其中南新农贸市场位于荔枝沟路与东岸三路的交叉口处,是当地重要的蔬果菜肉的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周边居住大部分是农贸市场的经商者,住宅楼层大多是3~6层的多层建筑,總共大约175户,大多为经济适用的小户型。市场仅有1层,主要经营的有鲜肉、冷冻、蔬菜、水产等,沿东岸三路布置有摊位,总面积大约4000m2,详见表1。
基地总体来说交通比较便利,但由于整个片区商业比较集中,且部分道路已被摊位侵占,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另外由于缺少停车场,开车前来购物的将车辆停在人行道上,大量占据了步行道,影响了购物者的使用空间。
基地北侧是一些沿街商业,南侧大多数是居住楼房,东侧是华强大厦和一些零售商业,西侧基地内部现有农贸场,仅有1层但层高有4m左右,周围是一些商住用地,内部有一些正在建设的居住楼房和老式的多层居住楼房,还有1个公安局。总体来说基地功能混杂,商业业态单一,功能配套不齐全,缺乏统一的管理。
规划区内没有公共绿地,内部建筑楼都是拉手楼,不能满足消防和日照间距,整体建筑景观差,由于农贸市场内部功能分区混乱以及管理不到位,水产品、肉类、禽类混杂,各种气味混在一起使购物环境恶劣,使得周边的居住环境和购物休闲环境都很差,周围更没有供居民游憩和交往的公共绿地和建筑小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设计构思
商业空间一般位于城市中心,要改造好一个商业空间,必须处理好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即两者之间功能、交通、区位、空间的关系。设计总布局是在现状的条件下进行整合的,总体以南新农贸市场为中心,周围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居住用地。对于该项目的建筑设计,主要适应三亚市的整体建筑风貌,采用现代中式低层建筑,由2栋主体建筑——南新农贸市场和柏尔源宾馆带动周边沿街商业,再加上保留的小高层居住建筑,形成一道美丽的天际线。
1.3 总体规划布局
以农贸市场为规划地块的中心建筑,将现状中东岸三路路上两侧的商业摊位全部搬入农贸市场内部,有效改善农贸市场的环境,其次对原来的沿街商铺做一些改善,并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另外为方便商业业主,在其旁边建有一个居住组团供经商者居住使用,并保留现状中正在建设的居住楼房,组团内其他居住楼也延续此风格,在小区内部配置各种公共绿地和建筑小品,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1.4 功能分区
首先将居住与市场的分区划开,使两者之间的干扰减少,居住楼主要保留现状小高层建筑,并按照该户型另建182户,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其次将商业集中、整齐的安排在沿街,使人们的购物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商业建筑的尺寸也略有扩大,创造出更加适宜的购物空间。
对于农贸市场内部,整体分为3层,第1层主要安排蔬菜、肉类、水产品和粮油等,方便货物的运送和市民的购买同时将水产区布置在西区,家禽区布置在南侧,以便于低卫生环境及湿环境的功能区独立运行;2层的功能布局做减法处理,安排熟食、面食以及干货等,并在西南侧设置一处公共厕所,便于经商者、购物者以及管理者的使用;而3层主要是水果、冰冻品之类的,他们对市场内部环境影响不大,因此要与低卫生环境的功能区分开运行,便于管理和清洁。
1.5 道路交通
荔枝沟片区高标准的路网规划使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可达性,不仅有方便的城市主干道,还依托城市生活性干道,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线性服务带。
规划将现状小路都拓宽至7m,将荔枝沟路拓宽至32m,保留原来的四板块,尽量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小区内部有一条8m主干路和若干入户小路,主干路上预留出停车的位置;在静态交通方面,规划在农贸市场南侧建有一个大的集中式停车场,方便购物者的出行,而小区内部则主要设置地下停车场,节省出地面空间作为小区公共绿地。
1.6 绿化景观
规划首先将该地区的绿化进行集中布置,除了在小区内有布置一个中心绿地之外,每栋居住楼之间还会设置宅间绿地,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半私密空间,供老人和小孩的休憩与玩耍。由于基地现状在环境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规划中特地预留出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给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给购物者一种轻松愉快的购物气氛。除此之外,这些公共绿地还具有“弹性”作用,在未来城市的扩建或者改建中能节约很多成本。其次,将建筑外墙材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善,颜色统一设置,使规划地块整体显得更加协调。
2 小结endprint
本文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结构形式,通过对三亚市南新农贸市场的现场调研与踏勘,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规划构思,并将这种构思运用到规划设计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文还强调了农贸市场的改造不仅仅局限于它自身,更重要的是周围环境的优化,以此为三亚市建成一个生活体验丰富、交通组织灵活、功能分区明确的开放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文倩.轨道交通建设对北京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06):19-22.
[2]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叶强,鲍家声.论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发展模式优化[J].经济地理,2004,24(04):480-484.
[4]王丽丹,张红娟,杜佳. 解读武汉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布局[J].台声·新视角,2005:204-205.
[5]张昊峰.郑州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6]吴荔. 绿色交通,复合空间——“紧凑城市”背景下商业中心区外部交通空间优化策略初探[D].重庆大学,2012.
[7]张燕飞.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发展与规划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集美大学,2014.
[8]宋桐庆,朱喜钢,宋伟轩.城市新空间——商业公共空间系统[J].城市规划,2012,36(05):66-78.
[9]董超.TOD模式下地铁站点地上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0]吴良镛,徐莹光,尹稚.对三亚市城市中心地区城市设计的探索 [J].城市规划,1993(20):53-57.
[11]刘念雄.城市步行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J].规划师,1998, 14(03):70-78.
[12]罗彦,周春山.城市商业空间结构问题与优化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1):23-26.
[13]马云甫,杨军.传统农贸市场改造的必要性、原则和模式[J].農村经济,2005(02):109-111.
[14]欧振敏,张瑜,刘兰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农贸市场规划——以海南兴隆农贸市场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06): 133-137.
[15]张舒,卢鑫,冯启凤.浅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必要性——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4,(030):40-40,49.
[16]雷亮.浅析农贸市场的环境改造——以商丘市平台新街农贸市场为例[J].文艺生活,2016(04):267-268.
[17赵波.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思考——浦东新区农贸市场(菜市场)专项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13(08):109-111.
作者简介:甘思雁,在读研究生,现读于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