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到1857年。
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出生在德国汉堡,是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和出色的建筑设计师,他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在中国上海、青岛、天津等地生活,其中青岛的经历最为丰富。
1897年,德国借“巨野教案”之名,出兵前强占胶州湾,开始了其在青岛及山东的殖民统治。希姆森1898年跟随德国侵略者来到青岛,主要从事民用建筑的开发和运营,希姆森对青岛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亚热带建筑形式创新成一种新的商住形式引入了青岛,这种后被统称为“青岛里院”的建筑形态,也成为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
这段历史不单是希姆森的家族史,也反映了青岛这座城市的一段建设与发展史。
如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孔少武所言,“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于建筑、人文与城市的记忆,探索东西方文化的奥义,昭显历史对于现今的启示,并最终达成存史资政、丰厚城市文化的目的。”
2016年10月18日上午,由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和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策划编写的“青岛印象丛书”的首部——《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一书的首发仪式暨青岛里院建筑特色研讨会在位于南海路23号的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办公楼(海滨旅馆旧址)举行。
作为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希姆斯·希姆森专程从德国波恩赶到青岛,并向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赠送了他祖父所撰写的回忆录的手稿,手稿将作为珍贵的中德文化交流的见证收藏于青岛印象博物馆。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总监金山在演讲中讲道,“在当前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里院建筑和里院街区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青岛是德国人一次系统的城市建设尝试,希姆森的里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和建筑法规一样,是这次建设尝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更加适应本地生活习惯和使用需求,里院建筑成为青岛近代最主要的城市建筑类型。
做为“青岛印象”丛书的出版方,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刘咏表示,集团将继续本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宗旨,积极投身青岛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與传播,共同推动青岛城市建设文化研究走向新高度。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惠新安在讲话中表示,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历史建筑文化保护工作,同时也欣喜于越来越多的民间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友人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发掘、保护、传承青岛的城市建筑文化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1年,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后代们在德国波恩自费出版了《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一书,一直致力于城市建设文化挖掘和整理的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专程赴德国接洽了希姆森后人,组织力量对《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进行翻译,并增加了祥福公司部分经营资料以及对该公司工程相册中所有建筑作品的解读。
据悉,《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发行之后,“青岛印象丛书”的第二部书稿正在策划当中。
(本刊记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