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勇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土地开垦会对耕地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要做好垦后种植养护工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耕地是土地中的精华,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也是农业生产的资料。我国农业用地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垦后土地,这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垦后种植养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垦后;种植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53
前言
我國农业生产和发展离不开粮食的生产,因此要想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就要对耕地进行及时的保护,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耕地越来越珍贵,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耕地的质量,而且要改善土壤的现状。垦后种植养护,不仅是对耕地进行了改造,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确保土壤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可以结合不同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耕地。
1 开展耕地垦后种植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农产品的供应实现了总量平衡,但是目前的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尤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不断的促进农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因此要不断的提高粮食生产力,这就要重视耕地的使用情况。我国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保证的是粮食安全,因此要合理的调整人口与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还是粮食生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必须重视耕地的作用。垦后种植养护工作能够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需要确保耕地得到保护,相关政策表明,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首先要保证耕地的数量和安全,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农田的稳定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想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的生产力,就需要保证耕地的安全,提高耕地的质量。分析并解决垦后种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找到相应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1]。
2 垦后种植养护存在的问题
垦后耕地的情况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分析,不同地区的耕地受到了地势以及耕地资源等影响,而且一些干部群众缺乏垦后种植养护的意识,目前垦后种植养护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看来,很多乡镇街道等垦后种植养护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很多乡镇街道没有成立垦后种植养护领导小组,缺乏详细的工作制度,因此没有确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职责,这就导致垦后种植养护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条件较差,一些承包人缺乏种植积极性,因此导致垦后耕地资源贫乏,尤其是一部分垦后耕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因此交通不便利,地势不平、土壤贫瘠等直接阻碍了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增加了种植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无法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这部分垦后耕地处于荒废的状态。
垦后耕地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承包经济人,因此无法有效的开展垦后种植养护工作。根据垦造耕地管理办法中的内容,必须落实承包人之后才能进立项造地。不过目前有很多地区都存在承包经营人空挂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街道、乡镇等虽然重视垦造过程,但对垦后种植养护工作却不够重视,因此导致耕地出现了三无的情况,也就是没有承包经营主体,没有养护主体,没有种植养护措施。
很多垦后耕地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规模小,承包经营主体不能尽快落实,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导致无法集中管理,尤其是交通不便增大了管理难度。
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设施,但是在很多地区都缺乏这样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地区偏离主干道,偏离水段,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大量的水源,水利设施的缺乏,增加了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难度。
垦后耕地地力培肥难度大。很多地区的垦后耕地由于运输肥料较困难,导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无法有效的提升土地的肥力[2]。
3 垦后种植养护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政策的引导
在垦后种植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政府以及政策的支持,要注意不断的加强引导,并且可以吸引一些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进来,完善垦后种植养护的工作,构建完整的垦后种植养护工作体系。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扶持垦后种植养护的具体项目,在时间上也可以有所调整,增加资金的投入,在乡镇街道等处可以采取优惠承包费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垦后种植养护工作中来。
3.2 落实承包主体
结合实践的经验进行分析,对耕地项目首先要进行验收,确保合格之后,要注意将承包主体进行落实,尤其是要保证垦后种植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土地变更的登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断的将承包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的落实,如果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承包经营主体,可以鼓励规模集约经营。
3.3 提高垦后耕地的质量
3.3.1 培育耕作层
在实地考察之后,可以采用生物以及农艺措施对地表进行处理,可以深耕去除砂砾,保证土地平整。还可以采取聚土垄作、客土回填的形式,不断的加深耕作层,加速土壤熟化。
3.3.2 培肥地力
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或者是秸秆还田等方式来培养土壤的肥力。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轮种的方式,比如与豆科作物轮作,冬闲田可以种植绿肥。在一些坡度较缓的土地上可以施加农家肥,主要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项目区可以实行秸秆、仙草以及套种作物秸秆等覆盖还田,不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而且可以减少地表水蒸发以及水土流失的问题。
3.3.3 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
由于垦后耕地的位置一般比较偏远,尤其多数处于山区,因此坡度较大,一些降雨量较大的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现象,因此会导致安全事故,同时会造成财产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尤其是要突破局限,满足基本的需求,对基础设施也要加强维护,保证符合使用的要求。
4 垦后种植养护地力培肥技术
结合耕地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种植、翻耕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水的能力,提高土壤产量。
4.1 选择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结合土壤的情况进行分析,比如蔬菜等农作物可以种植在一些交通、水源便利的地区。水果、中药材等可以选择在一些条件差的地区种植。如果实际海拔高、土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油茶等作物。
4.2 培育耕作层
主要是采取一些方式,比如生物或者是农艺措施,平整土地并且深耕去砾,保持土地平整,然后可以采用聚土垄作等方式,加深耕作层。
4.3 水土保持
减少春夏季深翻,采用横坡耕作、空闲区养草等措施。
4.4 测土配方施肥
很多垦后耕地缺少磷和钾,还有一些地区的耕地确实硼、铁等中微量元素,因此为了满足作物的基本需求,要结合土壤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最好可以补充缺少的部分,尤其是要增加磷、钾肥以及一些微量元素[3]。
5 结论
垦后种植养护工作必不可少,尤其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的发展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重视,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壤的现状,提高垦后耕地的质量,采取正确的措施,有助于不断的完善垦后种植养护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戴金标,胡荣良,孔樟良,鲍琴书.建德市垦造耕地后续管护现状和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4):47-48.
[2]孟超.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实施现状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
[3]朱萍.冷季节草坪的种植养护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5(36):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