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甜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2017-09-30 02:25陈木清罗伟景朱振中陈小丽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初报甜玉米新品种

陈木清+罗伟景+朱振中+陈小丽

摘 要:引进优质甜玉米示范试验新品种共6个。通过筛选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有广甜11号、新美甜809和粤甜28号,并对这3个优质甜玉米新品种提出了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甜玉米;新品种;示范试验;初报

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12

甜玉米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高品质保健型特种玉米,市场消量大,经济效益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特别近年来对膳食的鲜、嫩、甜、脆、味、色等结构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促进加快东源县甜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2016年秋由东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引种,并由东源县农业局上莞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及相关农技部门协助共同完成甜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任务,通过甜玉米新品种的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优质甜玉米新品种在东源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为进一步加快甜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筛选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加本次筛选试验优质甜玉米新品种共6个(含对照种),分别为:粤甜28号、粤甜30号、粤甜16号(CK)、新美甜809号、佛甜10号和广甜11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前茬种植花生作物,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地力均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田块进行。

1.3 试验设计

本次筛选试验严格按照《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方法》进行。品种田块按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安排,筛选试验面积为333.5m2。以1.3m包沟起畦,行距50cm,株距32cm,以每667m2种植株数为3200株。

1.4 栽培技术管理

1.4.1 适时播种,及时定苗

播种时间为8月15日。出苗后及时到田间进行查苗、间苗、定苗、补苗,以确保苗齐、苗匀。

1.4.2 重施基肥,科学追肥

种植前结合深耕,全层重施有基质肥料,每667 m2用腐熟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在栽培管理早施攻苗肥,在5片期叶时每667m2施尿素7.5kg;在8片期叶时重施壮秆肥,每667m2尿素12.5kg,复合肥20kg,同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大覆土;在12片叶期时应施攻苞肥,每667m2施复合肥10kg、尿素10kg、氯化钾6kg。

1.4.3 适时采收

一般在果穗吐丝授粉后22d,花丝变褐色采收为宜。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期间做到防虫不防病的原则。在生育期间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详细的田间调查记载,适收期时各个品种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适收期时称取各个品种的鲜苞产量并折合亩产量(表2)。

2.1 生育期

各个品种全生育期在76~78d之間,对照种粤甜16号全生育期为76d,其它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种迟熟1~2d。

2.2 产量

各个品种每667m2产量在1002.8~1193.6kg之间。对照种粤甜16号产量为1056.1kg,名列第5位。广甜11号、新美甜809、粤甜28号、佛甜10号667m2产量分别为1193.6kg、1187.8kg、1083.3kg和1071.1kg,名列第1~4,比对照种增产分别为13.0%、12.5%、2.6%、和1.4%;

2.3 抗性

2.3.1 抗病性

经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记载,除了新美甜809中抗纹枯病外,其它品种均为抗纹枯病;除了新美甜809、粤甜30号、佛甜10号中抗大、小叶斑病外,其它品种均为抗大、小叶斑病。

2.3.2 抗倒性

参试品种在整过生育期间未见有倒伏现象,其抗倒性均为强。

3 品种评述

3.1 广甜11号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每667m2产鲜苞1193.6kg,名列第一,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3.0%。生育期77d,比对照种粤甜16号全生育期迟熟1d。植株高202.0cm,穗位高70.8cm,穗长19.4cm,穗粗5.2cm,秃顶长1.0cm。单苞鲜重378.1g,单穗净重265.4g,千粒重345.2g,出籽率65.4%,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该品种表现,植株强壮,整齐度较好,前、中期生势强,后期叶色保绿度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果穗美观,籽粒饱满,甜度中甜,果皮较薄,适口性好。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建议进行扩大生产试验。

3.2 新美甜809

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667m2产鲜苞1187.8公斤,名列第二,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2.5%。生育期78d,比对照种粤甜16号迟熟2d。植株高214.3cm,穗位高63.1cm,穗长20.7cm,穗粗5.1cm,秃顶长1.7cm。单苞鲜重363.0g,单穗净重269.5g,千粒重332.8g,出籽率63.3%,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田间表现中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该品种表现,植株强壮,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果穗长粗,籽粒饱满,甜度高甜,果皮薄,适口性好。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建议扩大生产试验。

3.3 粤甜28号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提供。每667m2产鲜苞1083.3kg,名列第3位,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2.6%。生育期77d,比对照种粤甜16号迟熟1d。植株高216.1cm,穗位高91.3cm,穗长18.6cm,穗粗5.0cm,秃顶长1.2cm,单苞鲜重379.0g,单穗净重268.2g,千粒重326.7g,出籽率68.8%。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该品种表现全期长势强、匀称,叶片宽厚,叶色淡绿,茎杆粗壮,株型稍开张,每穗粒数多,甜度高,适口性好,但存在散粉后才吐丝现象,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建议进行扩大生产试验。endprint

3.4 佛甜10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提供。每667m2产鲜苞1071.1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4%;生育期76d,与对照种粤甜16号生育期相当。植株高203.5cm,穗位高66.3cm,穗长19.2cm,穗粗5.1cm,秃顶长1.2cm。单苞鲜重333.6g,单穗净重250.1g,千粒重305.2g,出籽率66.4%,田间表现抗纹枯病,中抗大、小叶斑病。该品种表现,植株强壮,整齐度较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果穗美观,籽粒饱满,甜度高甜,果皮较薄,适口性良。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建议取舍。

3.5 粤甜16号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提供。每667m2产鲜苞为1056.1kg,名列第5。生育期76d,株高219.3cm,穗位高82.5cm,穗长20.3cm,穗粗5.4cm,秃顶长1.1cm,单苞鲜重353.5g,单穗净重283.8g,千粒重383.6g,出籽率69.3%。果穗筒型、粗大,籽粒淡黄色、饱满。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大、小叶斑病。植株壮旺,整齐紧凑,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

3.6 粤甜30号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提供。每667m2产鲜苞1002.8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减产-5.0%。生育期77d,比对照种粤甜16号生育期迟熟1d。植株高201.3cm,穗位高66.0cm,穗长20.7cm,穗粗4.9cm,秃顶长1.0cm。单苞鲜重320.2g,单穗净重243.7g,千粒重312.3g,出籽率68.2%。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田间表现抗纹枯病,中抗大、小叶斑病。该品种表现,植株壮旺,整齐度较好,前、中期生长势中等,后期保绿度好。丰产性一般,适应性一般,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果穗长粗,籽粒饱满,甜度高甜,果皮较薄,适口性优。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建议取舍。

参考文献

[1]钱卫红,秦礼宝.鲜食甜糯玉米新组合(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金陵科技學院学报,2005,21(1):61-66.

[2]黄崇卫,阮秀华.景洪市优质鲜食甜糯玉米引种试验初报[J].中国农业信息,2012(11):60.

作者简介:陈木清(1966-),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推广;罗伟景(1981-),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报甜玉米新品种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青菜新品种介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毛刷式采茧机的研制初报
蛇龙珠组培繁殖试验初报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春季甜玉米和反季节四季豆轮作栽培技术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