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

2017-09-29 06:03金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童真童趣语文课堂

金丽

【摘要】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童真?笔者从课堂元素儿童生活化,课堂语言儿童色彩化,课堂意味儿童审美化进行阐述,让语文在“儿童视野”下呈现,就能让她成为儿童生命汲取的营养,就能让她成为学生道德和审美的风向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儿童;童趣;童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33-01

“谁会飞呀?鸟会飞。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时候的儿歌诵起来,犹如回到了童年时代。我们常常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问题,那么我们思考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贴近儿童的语言、是否贴近儿童的审美、是否贴近儿童的认知?现行《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数量相当多,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仅一、二年级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就有72篇之多。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童真?

一、课堂元素儿童生活化

“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生活,就是儿童认识自然、感知社会的舞台。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与自然、生活紧紧相连,让儿童不再为文本、课堂所束缚,真正地由课堂走进生活,回归自然。

1.让语文走进触手可及的儿童生活

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的知识储备薄弱,思想处于浅层,还不能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思考问题,他们的认知往往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场景”之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儿童走进触手可及的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文本的真情实意。例如人教版二下《找春天》教学。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用文本的字符进行解读,感受春天到来时大地的变化,未免太过生硬。孩子们是否因为没有真正触摸春天而兴趣大减?为此在教学前,笔者引导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大自然探索之旅”,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去寻找春天的脚步,获得亲身体验;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课前的亲身感受,以及课堂上的情景创设,孩子们兴趣盎然,体验深刻。

2.让语文充满绚丽多彩的儿童想象

在儿童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无奇不有。他们是天生的想象大师。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充分地关注儿童的想象力,努力为孩子创设一片想象的天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用神笔干什么?只要我们善于给儿童想象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花园。

二、课堂语言儿童色彩化

儿童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思维的关键时期。儿童语言学习有以下基本规律:一是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紧密相联;二是语言的学习必须借助特定的生活情景;三是语言学习需要反复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促进其语言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的语言丰富饱满。

1.让儿童的语言充满儿童本色

儿童的语言学习必须借助特定的生活情景,什么样的场景催生什么样的语言。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呈现自我语言。如苏教版五下《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教学中,课文运用了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对春天的热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陶醉其中,眼前仿佛出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野花遍布的山野……这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场景描写,对课文进行创作,加入自己的想象展开描绘某个场景。如此描写既有学生充满童趣的想象,又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

2.让儿童的语言自由奔放

由于儿童的认知有限,很少受到思维的束缚,使得他们的语言常常令人耳目一新。一位语文老师在教《 春天来了 》一文时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位小学生说:“她睡醒了,他想看太阳。”第二位小学生说:“他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第三位小学生说:“她也长耳朵,相听小朋友唱歌。”还有第四位小学生说:“她张开笑脸,想看小草穿上绿衣随风起舞。”突然,一位小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学生们喜欢她,就仰起她的脸,笑了!”听到这儿,学生们都笑了,那笑脸比花儿还好看。其实,只有老师知道,预先设计的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就开了。”这里,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和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洒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三、课堂意味儿童审美化

儿童成长的过程既是知识吸纳的过程,又是能力获取的过程,更是审美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审美,就不会有儿童价值观的成长,没有审美就没有儿童审美的自我存在。

1.让儿童的审美充满童真

童真是最美好的。在课堂这片小天地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知,调动起学生最本真的审美情趣。如在执教人教版二下《找春天》时,学生通过课前的“大自然探索之旅”,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亲身体验;又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呈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教师问:“你在春天里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生说:“我好像聽见了小草和春风说话,那是轻轻的呼呼声。”如此美妙的回答,不禁让我们身临其境。

2.让儿童的审美充满愉悦

愉悦感是影响审美取向的一个指标。它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喜恶和判断。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设一种愉悦的环境。如在教学《九寨沟》时,笔者先播放一段有关九寨沟风光的图片,配着优美的音乐导入:同学们,在中国,风光秀丽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最闪亮的一颗。尤其是九寨沟的水,她是九寨沟的灵魂。她时而婉约,时而恢宏。她因清纯洁净、色彩丰富、姿态万千而著称,故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美誉。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人间仙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九寨沟》。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课题。

“鱼到水里”畅游不已,“鸟到树林”自由飞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荣,“一天新似一天”。总之,当我们语文在“儿童视野”下呈现,就能让她成为儿童生命汲取的营养,就能让她成为学生道德和审美的风向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真童趣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童趣
华丽追梦者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蓝湖童趣
萌趣圣诞
童趣游乐场
回归童真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