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元
“我们从板材开始做家具,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办公环境的升级。”黎胜国总结道,“要建立办公环境的生态圈”
2017年,是黎明家具(全称:北京黎明文仪家具有限公司)坐镇北京的第24个年头。
这家企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比较陌生。它几乎不打广告,也不进驻类似红星美凯龙那样的大型连锁家居卖场,但它服务的对象,列出来却着实惊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中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中国石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联想集团、奇虎360……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到金融、IT等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可谓一应俱全。
多年来,黎明家具以对公业务为主,提供办公家具及配套服务。在外人看来,是传统行业中的传统企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智能办公“生态圈”
转变发生于2015年。
彼时,黎明家具的总部展厅开始重新装修。来自马来西亚、台湾、珠海等地的设计师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探讨如何能更好地表达这家老牌企业的新形象。原本从设计出发,最后却演变成了对企业的新定位——“科技黎明、数字黎明”。
对此,黎明家具总裁黎胜国笑谈:“这是聊出来的定位。”
其实,这个时期的黎明家具,已经实现了连续12年中央国家机关家具采购排名第一的业绩(来自《政府采购信息报》),影响力可见一斑。不过,止步不前向来不是这家企业的性格。早在十年前服务中国银行的时候,黎明家具就曾投入100万元,大胆引进了当时鲜见的视频会议系统,用于优化企业的沟通方式。这套在今天看起来仍然不落伍的体系,或许可以视为黎明家具“敢为行业先”的一个注解。
而“科技+数字”的提法,又进一步明确了黎明家具办公业务的发展方向——“我们从板材开始做家具,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办公环境的升级。”黎胜国总结道,“要建立办公环境的生态圈。”
“生态圈”的打造,仅靠单打独斗当然不行,一头牵动着产业链合作,一头牵动着市场需求,方方面面都需要打通。黎明家具采取的打法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黎明家具凭借多年来的行业积淀,集科、工、贸于一体,在上下游拥有极大话语权。这使得它有实力摆脱家具行业的局限性,跨行业去寻求、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和改良新型技术手段(如智能锁、空间管理系统、云视频会议系统、共享屏幕、无线充电、智能升降系统等),为实现办公智能化奠定基础。
兼具风险投资人身份的黎胜国,会着意选择、扶持那些与黎明家具主营业务相关的技术团队、创业公司进行合作,而后顺理成章地将对方的技术引入自家企業。这种方式,既增强了科研技术本身的实用性,又能将企业的使用效果反馈给研发团队,促进技术不断升级;既加大了企业对技术方向的把控力,也促成了创业团队产品开发的定制化、商业化,一举多得。
“我现在每天都会抽出三个小时的业余时间,来看各种新的技术信息。”黎胜国说。据悉,科大讯飞也是他投资的企业之一,这也为黎明家具未来迈向人机交互智能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除了主动寻求技术创新,在以往与百度、联想等科技巨头的合作中,黎明家具也依据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因此,打通科技的生态圈对于黎明家具而言,更像是内外力结合的产物。正如黎胜国所言,“人家比我们前卫,这些我们永远要学习,把好东西引进来,内化在企业,普及到行业。”
面向市场需求,黎明家具也在积极寻找和解决用户痛点。以共享办公空间为例,2015年以来,小微创业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传统的固定、封闭的办公室已经不再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个相对开放、办公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的空间里进行办公。
在共享空间的办公模式没有出现之前,很多人都会到咖啡馆里进行办公,但也有很多创客反映,咖啡厅的环境相对嘈杂了一些。同时,创业初期的团队,资金比较紧张,对于购买办公设备这种重资产的投入更加谨慎,而共享空间的出现,解决了这一人群的办公需求。
目前,共享办公空间的经营主体以自持物业的地产商和“租赁+二次装修+分租给初创公司”的运营商两类为主。据克而瑞研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已超3500家,提供超过10万张工位。有了之前各种“共享烧钱大战”的市场教育,我们不难推想,这一领域也将迎来血战。
黎明家具看似是个局外人,但无论主体是谁,办公家具总是不可或缺的,双方争夺的结果,无疑使办公家具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过,黎胜国更加关注这个“生态圈”里的技术含量——如何打造更适合共享办公的家具?
在黎明总部展厅,记者见到了几款为共享办公量身打造的产品——扫码识别的办公桌,可以将租用的时间精确到分,真正实现了“分时租赁”,更适合自由职业者,或者临时办公的个人入驻者;办公桌自带的智能灯具具有记忆功能,可以识别和存储同一用户每天办公的时段与时长,然后依据这些数据,自主调节灯光明暗,避免了因为忘记随手关灯带来的资源浪费,也不失为对创业者的过劳办公的一种提示。
升级版的视频会议系统,参会者可在任意地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一键进入会场,可以分享任何内容,并直接在显示屏上勾画、存档……这些设计,使得黎明家具与行业中依靠低价租赁换取“共享”空间的家具企业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黎胜国强调,“我们不只是做家具,而是要做整个办公系统的解决方案。”
迈向C端
“做了多年的办公家具,我们发现了定制家具的风口。但是,办公家具与定制家具,差不多相当于两个行业了。”黎胜国坦言,在试水民用家具之初,也曾有过因为设计不合理遭投诉的经历。直到2015年,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子公司——小尼宅配的成立,黎明家具才真正向C端市场迈出了坚实一步。endprint
小尼宅配所在的互联网家装行业,在2014年还是个新兴产业,2015年受到资本热捧,行业快速复制,一度有超过200家线上家装平台及企业。由于模式雷同,缺乏核心竞争力,2016年,大批无硬实力企业在短期内消亡。今天,行业进入高速洗牌期,第一梯队中的平台型企业土巴兔、齐家网,垂直型企业有住网、爱空间等已然形成寡头之势。
小尼宅配就是在这样暴风骤雨般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也是逆势上扬的一匹黑马。据小尼宅配CEO刘杰介绍,小尼宅配推出的“软装+硬装”全屋定制一站式解决方案,在销售上采用O2O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用户既可以在线上应用沉浸式VR展示厅,感受设计风格,DIY更换和设计家装,也可以到线下的实体店亲自体验,感受材质。
依托于黎明家具在北方地区深耕多年的市场优势,小尼宅配目前已有100多家体验馆布局,今年渠道还将继续下沉,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市场补充。而黎明家具20多年来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也在小尼宅配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据悉,包括龙湖地产、自如家在内的高端白领公寓企业,都与之展开了全面合作。而“首次置业、40岁以内的年轻白领一族”,也正是小尼宅配的目标群体,二者的用户画像高度吻合。
在刘杰看来,小尼宅配更引以为傲的是引入德国生产线打造的“工业4.0智能工厂”。在这里,“拆单”软件将家具产品拆解成机器语言,直接传输给机器,然后智能开料机依据定制化的数据,对大量订单进行智能拆单、混合排产,不同规格尺寸同时裁切,省时省料;智能打孔机利用三维坐标精准控制钻孔位置和深度,定位精确至毫米。
整个智能化生产过程,仅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让一件产品从选材、生产、仓储、物流及安装等环节形成自动连接管理,极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成本,将大规模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定制化生产变为现实。
谈到“智能”,黎胜国说,“智能应该分两种,一种是智能产品,一种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上文指向的自動化生产体系。而谈到智能产品,黎胜国则很感慨:“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只能称它为‘伪智能。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只要比过去的生活更方便,就算是‘智能。从营销的角度讲,这也可以理解,但是离老百姓的生活还是远了。”
黎胜国说,“智能应该分两种,一种是智能产品,一种是智能制造。图为黎明家具的“工业4.0智能工厂。
的确,在“智能家居”呼声高涨的当下,一些商家打着“智能家居”的旗号,噱头的意义远大于价值本身。他们所谓的“智能化”,无非将产品连上了一款APP,将实体操作变成线上操作。实际上,这是很初级的操作方式,相当于电视机的遥控器。而真正的智能家居,不仅要求完成对设备的控制,还要尽可能贴近用户的需求,依靠物联网实现家居设备彼此之间的“沟通”,完成信息采集和传达。在这里,智能家居就像一个管家,能凭借感知、探测和反馈能力,在信息平台和多媒体平台采集海量大数据,再对用户的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从而呈现有效精准的服务内容。例如,智能灯泡不仅可以自动开关,还应能根据情景、甚至感知主人的喜怒哀乐,设置不同的色彩、亮度,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二者看似形似,却在技术根基上有着天然的不同。
面对浮躁多变的市场乱象与尚待成熟的技术、标准,黎明家具在产品层面的智能化思路有着难得的清醒。
“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在黎胜国看来,“从定制家具到智能家具,到智能家居,到平台型的智能家居,这是我们的发展思路。”但路还要一步一步走,以智能家具为入口,先做与家具强关联的智能化(如家具收纳系统),然后再做弱关联的智能化(门锁、灯光、窗帘等),最终形成闭环。他说,“我们以家具为本,首先要把本行做好,做到无可挑剔,然后保持对科技前沿的敏感,引进或联合开发,这才是我们想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