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释放想改善同中国关系的信号(社评)

2017-09-29 10:33
环球时报 2017-09-29
关键词:钓鱼岛两国态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8日傍晚出席中国驻日大使馆主办的国庆节庆祝活动,这是相隔15年后日本首相第一次出席中国使馆举办的庆祝活动。在当前关系低迷的情况下,这是安倍政府发出的一个对中国的示好信号。

安倍在中国使馆表示,希望力争日本担任主席国的日中韩首脑会谈能在年内举行。他还表示:“希望届时举行日中首脑会谈,以促进关系发展。”安倍还向中方提出,“在我访华之后,希望习主席能访日。”

自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陷入自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僵局。安倍再次上台后,日本国家路线进一步右倾化,外交完全倒向美国,日政府对中国则采取近乎对立的态度。两国的各种摩擦全面爆发,老问题变严重了,新纠纷不断出现。

中日做了一些改善关系的努力,日方的口头态度经常挺积极的,但它的实际表现则是另一种样子。它是针对中国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以及“价值观外交”的积极倡导者,在南海问题上也起了破坏作用,成为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活跃的配合者。

然而与中国对立也让日本付出了战略代价。首先日本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加重,从而进一步失去了美国对它的尊重。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华盛顿对美日关系的要价明显提高,而东京几乎不再有与美讨价还价的筹码。

另外,为了与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日本在东南亚等有传统影响力的地方失去了不少主动性,外交成本随之增加。东京本来想借助美国的力量获取对中国的结构性优势,但现实情形却是,它越来越多做了美国调试与中国关系的一大砝码。它根本左右不了华盛顿对北京的态度,而它的选择则越来越少。

经过这5年的持续冷淡和摩擦,中日两国实际都积累了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些潜在意愿。对两国来说,结束僵持可以给两国各自的整体外交形势带来重大改善,那将是亚太地缘政治引人注目的动向,中日都将因此从华盛顿赢得更多尊重。

但问题是,这种改善会发生吗?

中日当前的钓鱼岛之争和历史问题矛盾都有一定的表层性。比如钓鱼岛的纷争的确难以解决,但它导致的中日冲突烈度与该纷争的规模不相称。中日冲突有很大一部分是意气之争,这样的感情对立既是容易绕开的,又是最难化解的。

中国社会绝不会忘记日本的侵略,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现在离那场日本侵华战争更近,但中日友好反而超越了记忆。中国人的愤怒是日本右翼抵赖和日本政府不正确与中方互动的结果。

两国的这些纠纷能够给双方关系造成根本性冲击,原因被认为是两国的“结构性矛盾”。确实中日包括韩国等,都有在大国化道路上相互碰撞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日本对中国崛起,取代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耿耿于怀,这与它试图重新成为政治大国的强烈愿望形成共振。妒忌加野心使它的对华思维出现严重错乱。

但有一点很重要,日本是无力回天的。它作为亚洲最强大国家已经大势已去。调整国家战略,努力适应新形势是它未来的唯一选择。对时代变局采取对抗态度是日本走不下去的牛角尖。

中日重回友好路线应是两国的理性选择,但两国各自的心理障碍依然沉重。时至今日,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展示反对对方的强硬姿态更容易得到各自国内舆论的欢迎,而主张温和路线则意味着更多风险。

由于有美国这一强大外部因素,中日改善关系的曲折更会是高概率的。加上这是互联网大大增加了民意对外交影响力的时代,所有这一切让重建中日友好成为两国翻越它都很不容易的高山。

但是,5年的僵持也会给两国社会都带来诸多思考,中国社会的战略雄心更宽阔,日本社会对本国的认识更趋客观。这些变化会潜在影响两国今后对待摩擦的态度,两国关系即使一时难以大幅改善,但重新逐渐积累拉近两国的元素还是大有可能的。▲

猜你喜欢
钓鱼岛两国态度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两国”演义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