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7-09-29 10:20谢永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汉族藏族

王 珺,谢永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

王 珺,谢永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汉族大学生和内地藏族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是否存在民族差异。采用SPSS对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汉族和内地藏族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维度上都存在不足;此外,汉族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内地藏族大学生在身体状况与社会交往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根据这些结论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点建议。

社会适应性;汉族大学生;内地藏族大学生

社会适应是指在人格水平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适应水平。赫伯特·斯宾塞将“适应”运用到社会学领域,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当中。斯宾塞认为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即是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调试”,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都会自觉不自觉的面对和适应其所处的环境。《牛津心理学辞典》给社会适应下的定义是:个人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1]。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由性别年龄产生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差异等等,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不仅仅是探讨汉族大学生,自从1985年内地西藏班开始创办以来,专家学者就开始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内陆地区求学的西藏大学生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内地社会文化差异,自身积极应对,及时改变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主动去适应学校及社会这个大环境,在思想上和能力上逐步去适应社会的改变[2]。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宗教等因素,多数藏族学生进入内地既不能较好适应内地高校大学环境,也不能很快适应内地社会环境。尤其对于中高职藏生来说,年龄尚小,人生阅历不足,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多种问题[3]。

多数内地高校在管理教育藏族大学生方法上保留了管理汉族学生的举措,比较缺乏差异性管理,一直都在探索更好的途径和方法[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汉族大学生和内地西藏大学生进行对比调查,旨在分析差异掌握当前内地西藏大学生在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和需要,以期为提高内地藏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帮助。

一、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在校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汉族大学生采取随机发放,藏族大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原则,使用统一的调查量表进行调查。汉族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有效问卷379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为99.2%。藏族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9份,无效问卷18份,有效率为96.3%。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结合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编制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进行改编而来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该量表有30个选项,其中家庭生活3项,工作学习13项,社会交往11项,身体状况3项。该测验的内部一致性良好[5]。

问卷的选项采用的是四点评分,“1”表示完全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不太符合,“4”表示完全不符合。

(三) 数据处理

对所有数据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统计工具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利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

二、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整体分析

利用编码统计汉族大学生和内地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中各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维度的差异,见表1。表中得出各个维度和总分p值均小于0.05,所以汉族大学生和内地藏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都很显著。从整体数据来看,汉族大学生的各个维度分值并不高,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而内地藏族大学生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和身体状况均分都比汉族大学生小,说明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各个维度的适应能力还要弱一些,值得高校教育者的关注。

表1 内地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差异分析结果

表2 内地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各维度相关分析

图1 内地藏族大学生问卷分析碎石图

图2 汉族大学生问卷分析碎石图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各维度分析

分别对内地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此来探讨影响这两个群体的因子差异。

首先分析影响内地藏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素。由表2可得出内地藏族大学生身体状况与社会交往相关为0.276**,身体状况和工作学习相关为0.249**,社会交往与工作学习相关为0.454**,都是高度相关,极其显著。说明内地藏族大学生从西藏来到内地的身体适应能力,在内地高校与汉族学生交往和融入汉族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是影响内地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内地西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核心影响因子,特对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问卷因素分析的KMO系数为0.601,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4.513,Sig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抽取问卷中四个维度作为因子,得出碎石图见图1,1号因子是工作学习,变量因子工作学习的方差贡献率是62%,第一主成分特征根为1.693,方差贡献率是42.321%,故该因子被提取,是核心成分。说明内地藏族大学生工作学习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主成分的作用。

然后对汉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表3,由表可以得出汉族大学生身体状况与家庭生活的相关是0.108*,身体状况和工作学习的相关是0.106*,有着显著相关;家庭生活与工作学习的相关是0.145**,社会交往与工作学习的相关是0.353**,是高相关,及其显著。说明汉族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别于高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是否具备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都是影响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

同时,对汉族大学生数据也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问卷因素分析的KMO系数为0.542,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65.586,Sig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抽取问卷中四个维度作为因子,得出碎石图见图2,变量因子社交的方差贡献率是70.4%,工作学习的方差贡献率是66%,第一主成分特征根为1.456,方差贡献率是36.405%;第二主成分特征根为1.018,方差贡献率是25.455%,故两个因子被提取,分别是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说明汉族大学生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因素是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这与影响内地藏族大学生的主成分有差别。

表3 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各维度相关分析

三、差异

由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内地藏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之前的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两个群体的大学生在影响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因素的差异,见表4。

表4 影响两个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能力因素异同点

由表4可以得出,工作学习方面的适应情况无论是汉族还是内地藏族大学生都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可见进入大学生活后,要适应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和应对社会所需技能的掌握都是相对困难的。从四个维度的相关程度来看,汉族和内地藏族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都有着相关,只是汉族大学生的家庭生活这个维度比内地藏族大学生的相关更显著。可能汉族大学生脱离父母的适应生活能力相对比较弱,而本次调查的内地藏族大学生已经在校一年以上,民族凝聚力较强,即使脱离家庭独自在内地读书,也能因为内地藏族班特殊团体很快能找到温暖和依偎。汉族和内地藏族大学生都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比较弱,都显著影响社会适应水平。从差异点来看,内地藏族大学生主要是内地生活和文化融合的问题更为突出,汉族大学生主要是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问题比较突出[6]。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有助于求学期间更好更快地投入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地西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对比性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关联性问题,尤其是对内地西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差异性建议,能给办内地西藏班的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提出几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首先,建立学业导师,帮带引导学习。大学学习和高中初中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今后的职业能力培养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若能给学生配备学习导师,会对迷茫的大学生有很好的指引效果。尤其是对内地西藏大学生,能客观全面了解国内形势,对职业规划有向导性。其次,营造民族融合氛围,提升社会交际能力。无论是汉族还是内地藏族大学生,都是脱离了家庭独自求学,独自面对社会和处理人际交往。若能在校园多开展丰富的活动,加强民族融合和人际交往技能的辅导,使得学生能正确处理交往问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最后,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身心素养。学校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业外,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开展健身活动和成长辅导。若能把锻炼身体和成长辅导相结合,定能塑造一个身强体魄又内心坚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希望这次调研可以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李长珍.当代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4.

[2]张风莲,张春乐.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策略[J].新西部,2017,(3):25-30.

[3]普珍,央宗,肖丹.西藏大学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5):16-19.

[4]刘远,陈万明,朱广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调查研究—以江苏高校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4,25(4):36-41.

[5]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6] 霍静,陈爱民.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策略与路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48-51.

[编校:杨英伟]

Investigation on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ibetan and H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ANG Jun, XIE Yong-we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Yueyang Hunan414000)

The paper explores whether ethnic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Han and Tibet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re analyzed by SPSS, and it turns out the Han and Tibetan students are both lack of work and study ability; in addition, family lif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an students, while physical condi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Tibet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us, some advices are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H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ibet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807.4

A

1671-9654(2017)03-0108-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29

2017-06-05

王珺(1987- ),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心理测评研究。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内地藏汉双语幼师培养实践创新研究”(编号:XJK016BMZ002)和2016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内地西藏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编号:16MYF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汉族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沙漠里的精灵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