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实证研究

2017-09-29 08:18屈朝霞齐秀强
关键词:培育文明家庭

屈朝霞,齐秀强

(1.华北电力大学 数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3;2.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实证研究

屈朝霞1,齐秀强2

(1.华北电力大学 数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3;2.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对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作用重大。调研结果显示个人层面的性别因素、家庭层面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高校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因素、社会层面的媒体宣传等因素、国家层面的执法力度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显著影响。为此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着力实施分类培养,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优化生态文明培育环境,全力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新媒体时代;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网络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教育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发展观、利益驱使等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自然的支配、掠夺已超出了自然所能承受的极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严峻挑战,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不经意间已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新媒体时代[2],新媒体时代的平等性、互动交流、传播即时性与广泛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也是缓解生态危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动力之一。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及培育状况的优劣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有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对新媒体时代特点关注相对较少实证调研较少。本文旨在通过调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状况,以期提高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与行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数据

本次调查选取某省八市高校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633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62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其中,58.5%为男生,41.5%为女生;从家庭所在地来看,44.5%来自城市,55.7%来自农村;29.0%是学生干部;文科、理科、工科所占比例分别为21.6%、37.8%、36.9%;8.7%是党员,85.8%是团员。大学生基本信息描述分析如表1。

表1 大学生基本信息描述分析

(二)变量选取

从数据分析结果看,51.2%的大学生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环保志愿活动,89%会使用一次性餐具,79.2%的大学生会剩饭,29.2%对节水节能行为不注意,61.2%的大学生分类处理垃圾行为不到位,57.8%很少使用回用水,71.9%在购物时不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29.2%不能严格做到人走断电。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现状如表2。

由表2可知,大学生在参加环保类志愿活动、使用一次性餐具、平时吃饭的剩饭情况、垃圾分类处理、使用回用水、对商品环保标志的关注等方面问题突出,故选此为因变量。自变量着重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故选取个人层面、家庭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作为自变量。

表2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现状描述分析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仅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非常重视环保,15.6%不太重视环保,说明家庭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大,亟待加强。在高校层面中,仅有21.1%的学生指出所在高校已开设环保类课程,38%对此持否认态度;仅有14.3%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涉及内容丰富的环保知识,40.9%的学生认为虽然涉及,但并不丰富;43.8%的学生指出所在高校有环保类社团组织,16.7%的学生指出所在高校没有环保类社团;20.5%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经常组织环保类活动,55.9%的学生表示虽然有,但很少;16.4%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行为有管理制度,且执行严格,54.6%的学生认为制度虽有,但执行不力。这说明高校对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作用至关重要,其所开展工作相对较好,但在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在社会层面中,仅有9.2%的学生认为所在生活环境中垃圾分类情况很好,38.5%的学生认为一般,其余感觉较差甚至没有;10.3%的学生表示所生活的社区对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有鼓励政策,其他表示没有或不了解;48.5%的学生认为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对环保的宣传较多,14.5%认为较少。这说明媒体宣传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较大,但所在地对生态文明重视比较欠缺。在国家层面中,28.1%的学生认为国家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完善,其他认为一般或有所欠缺;20.6%的学生认为我国对破坏环境、资源的打击力度较强,其他看法则相反,这说明国家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惩罚力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因素,本文利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一)个人层面特征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显著影响,即男生在吃饭剩饭、注意商品环保标志方面明显好于女生。一般而言,男生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承担的责任相对比女生多,关注的内容较为正式、传统,接收的信息量更大些,故在对男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培育时,应多往女生倾斜。

(二)家庭层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

如表3所示,家庭经济情况、家庭重视环保、母亲受教育程度都较为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大部分行为较为环保,如较少地使用一次性餐具、更多地关注环保商品;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第一阵地,家庭越重视环保,他们的生态文明行为表现越好,这与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大学生的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行为越环保,这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也会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受母亲言传身教影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更易养成。

(三)高校层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丰富的环保内容、环保类社团组织建立、组织环保类活动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显著影响。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丰富的环保内容能有力促使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行为;另一方面,高校设立环保类社团组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类活动,能激励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四)社会与国家层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

社会层面中的家庭所在地、媒体环保宣传、社区的环保鼓励政策、所在生活环境的垃圾分类情况、国家层面中对破坏环境与资源的执法力度都是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

家庭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剩饭较多,可能是因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较为宽裕,平时吃饭量较少,不太适应学校饮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对环保的宣传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更加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所在生活环境中的环保行为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而社区的环保鼓励政策则以激励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行为;国家对破坏环境、资源的执法力度则督促大学生严格规范自身生态文明行为。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的路径选择

根据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状况、学校课程、社团组织与实践活动、媒体宣传、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有显著作用,故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一)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新媒体时代为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培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政府、高校、家庭等相关主体应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规律,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如网络生态文明微电影大赛;各相关主体应积极提高自身及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建立虚拟社区、互动平台,主动与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互动,合理引导规范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行为;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并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并适当曝光部分不良行为;严格规范网络生态文明行为,组织网络生态文明相关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文化。

(二)着力实施分类培养

针对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各相关主体应进行个性培养教育,对女生多从观念、心理、小事、活动、游戏等入手,发挥其长处,使其在环保宣传、实践、学习等方面能更便捷地开展,而对男生则从组织协调社团与相关活动、拓展宣传形式与内容、深入进行生态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加强;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各相关主体应积极挖掘其优点,加大对其资助力度,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生态文明行为活动中,而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应积极引导其养成珍惜节约习惯,发挥其自信的长处,给予其活动空间,使其能更好带动其他学生。

(三)积极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针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破坏环境与资源的执法力度有待提高这一现状,建议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府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力度,以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制度加大对资源、环境破坏的约束力度。

第一,应整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府应积极整合、修订现有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出台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法》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配套法规条例,加大对生态文明行为的监督、奖惩力度。第二,应严格执法。执法人员应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严格执法、依法执法,严厉惩罚生态文明破坏行为。

(四)努力优化大学生生态文明培育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始终处于一种社会环境之中,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努力优化生态环境,能有力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培育。

1.优化社会环境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必须要有良好社会环境的支撑。一是正确运用媒体的引导。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违法曝光力度。二是建立绿色社区、绿色农村。在社区、农村宣传栏中展示生态常识和国内外生态事件,加强生态宣传;制定完善的奖惩政策,对社区、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行为适时地加以奖惩;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居民进行垃圾处理、实地参观、生态讲座等活动。三是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高校应与环保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环保团体等机构和组织协作,发挥已有生态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建立覆盖面广、参与范围大的各类生态教育基地,组织、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2.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有较强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一是在校园网站、橱窗宣传栏、草地提示板等场所对生态文明行为大力进行“有意思、有意义”宣传;二是在校园内设立环保设施,如分类垃圾桶、节能路灯、电池回收箱等;三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评优、入党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对表现恶劣学生实行教育引导与惩罚相结合。

3.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一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突出对环保的重视,多带孩子参加社区、高校组织的生态实践活动、参观野生动植物园、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二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珍惜粮食、分类处理垃圾、选择环保出行工具等,使子女从小、从细节处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五)全力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涉及政府、高校、家庭、个人等多个主体,其关键是应全力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1.政府提高重视,加大对高校、社会、家庭的支持力度

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战略上、观念上、政策上、财政上重视并支持各主体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由专门机构负责组织推动实施,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体系,为各培育主体提供指导和参考标准,在培训、制度、资源等方面为各主体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2.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培育,与政府、家庭形成合力

一是高校应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培养单一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关注生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适度地将生态环保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知识及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专业课中的比重。三是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提升教师的生态素养,政府及相关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理论、行为培训,教师也应自觉学习生态理论及相关常识,提升生态理论素养。四是学校应积极邀请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家长参与学校的生态文明讲座、交流会、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利用国外优秀资源。五是积极支持环保类社团活动,鼓励支持其举办生态文明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对优秀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激励更多学生参与,提升生态实践意识和能力,做到自我教育。

3.家庭应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家庭应积极关注孩子的生态意识和行为发展情况,适时地向子女讲解生态环保常识,使其不断积累生态常识、指导生态行为,家庭成员也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生态理论素养,注意自身的生态文明行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政府、学校、社区相关活动,有意识带领子女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4.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生态文明意识、行为

一方面,应深入学习生态文明知识,了解生态观、生态伦理知识、生态环境科技知识、生态环境政治与法制知识,关注国内外生态事件,做好知识储备与意识提升。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社区、高校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从日常行为、生活细节入手,如环保出行、使用回用水等,养成生态环保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生态情感,提升生态意识。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4):67-70.

(责任编辑:杜红琴)

The Empirical Study on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havior in the New Media Age

QU Zhao-xia,QI Xiu-qiang
(1.Dep.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2.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bout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havior in university students,families,universities and the society.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hows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havior including individual-level gender factors,family-leve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university-lev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other factors,media publicity and other factors on a social level and law enforcement at the national level.So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university students'network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based on categories,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ctively,improve the cultivative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ful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the subj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new media ag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network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G641

A

1008-2603(2017)04-0111-06

2017-01-1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青少年学生生态观培育研究——基于河北省20所学校调查数据的分析”(201301034)。

屈朝霞,女,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党总支书记,教授;齐秀强,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华北电力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培育文明家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家庭“煮”夫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对不文明说“不”
恋练有词
文明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