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讨
植物秸秆直接还田。把玉米、大豆、小麦秸秆直接打碎,用翻耕机深翻在20厘米的土层下,经过一个冬季的微生物作用,植物秸秆腐熟分解,变成了有机质,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气饱和度增大。经过三年的连续实验,土层疏松度较以前提高了4%~6%,土壤容水量提高了3%,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生物活性提高了13%。
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把设施农业换茬生产的植物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建立生物反应堆是一种很好的生态农业技术,在每个日光温室里开挖宽50厘米,深70厘米,长与日光温室宽一样的槽(不影响作物种植),用于贮藏温室内换茬生产的植物秸秆,把植物秸秆粉碎成7~10厘米,压一层秸秆撒一层快速发酵菌,再使用一些气味诱虫剂(诱杀害虫),最上层用树枝整齐排列,覆上一层3~5厘米的黄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秸秆生物反应堆产生热量、释放CO2、高温杀灭虫卵。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使作物茎粗,根系发达,侧根多,吸收营养多,利于作物生长。能有效地提高地温,土壤中埋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地温比对照高2~3℃,深冬平均高出3.6℃。能显著提高作物抗病能力,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的发病率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秸秆反应堆释放出蔬菜生长所需的CO2,促进蔬菜生长,即提高了蔬菜产量又改善了品质。
建设温室沼气池。在每个日光温室的后侧建了一个容积10立方米的沼气池,因为每个温室后侧阳光照射不足,土层温度没有其他地方高不利于作物生长。把沼气池与卫生间或散养猪鸡结合起来,利用动物粪便和温室作物的秸秆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可以给温室加温、生产有机肥料、补充阳光、消灭害虫,通过3年温室里用沼气池生产效益对比,平均纯收入增加了4500元以上。
黄河水沉淀除污加温滴灌。由于引灌的黄河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农业生产,为此我们建设了3个容积450立方米的温室蓄水池,提灌上来的黄河水经过降压沉沙处理,再经过化学净化和三级过滤,沉淀了游离的重金属离子和碱性物质,在经过温室加温后用于作物生产,很好地解决了黄河水盐分高、碱性大、胶粘重的问题,尤其是冬天反季节生产,既减少了污染的黄河水对作物的侵害,又通过加温水质防止了延缓作物生长,提高了产品品质。
绿色环保防治病虫害。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基地病害大都是通过土壤传播病菌,虫害主要依靠植物秸秆残留物滋生繁殖,切断病虫害的传播源头是发展生态农业首要问题。在防止土传病上我们采取头伏天翻耕暴晒土壤的办法,翻耕深度在20~25厘米裸地暴晒,地表温度达到40℃左右时持续暴晒一周,然后耙地整压再在高温天气腐熟土壤一周,可以减少50%~60%的病菌;同时采取轮作倒茬、嫁接栽培、套种间作的方法解决好病菌侵害的问题,如黄瓜胡萝卜轮作、辣椒西瓜套种、茄子嫁接栽培等办法都很有效果,用CRP作砧木嫁接茄子生长期延长50~70天,667平方米增产达到97%,品质也很好。在防治病虫害上坚持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如果虫口太大兼用化学防治,但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和周期。我们除对上一茬作物秸秆采取环保处理绝不留后患外(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还采用通风口加装防虫网隔断成虫侵入温室,悬挂粘虫黄板,采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秸秆反应堆诱杀成虫,引进繁殖安放虫害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口基数,严防虫害失控。在生物物理防治已经控制不住的情况下喷洒化学农药,每季不能超过2次,药效维持一周左右(此时不收取成熟农产品),农药残留标准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李洪田 原济南军区装备部农副业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