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根:以“工匠精神”传承民族手工艺

2017-09-29 02:03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7年36期
关键词:银匠拉丝银丝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吴水根:以“工匠精神”传承民族手工艺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寨的吴水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银匠师”。图为吴水根正在传授技艺。(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历史久远,有“无字史书”之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这些精美的银饰品,多出自苗寨祖传的银匠师之手。贵州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寨的吴水根,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银匠师”。

“我这技艺是祖传的,到我这已是第八代。”吴水根说,他从小就喜欢在父亲的银饰加工桌旁玩耍,对苗族银饰品有着特殊感情,常向父亲询问饰品上图案所蕴涵的意义。1983年初中毕业后他就跟随父亲学习传统银饰加工制作。

吴水根介绍,苗族银饰制造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技艺,其中,“拉丝”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也最是费力费神,传统做法是将粗拉成条的银丝前段削细,穿入模具中,用火钳从另一端拉出,如此反复30多次拉长拉细才能拉成直径毫米级的银丝,银饰不再是块状或者条状,而变成更加柔软细如发丝且可以编织的丝线。

拉丝银器的关键在于“编”,全靠一双眼和一双手,吴水根用一把小镊子将银丝编出各种图形,纹路紧密细腻,“蝴蝶妈妈”“吉灵鸟”造型流畅雅致,仿若镂空深浮雕。“编”之后的难点在于“焊”,焊粉多一分、少一点都不行。“我们苗族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就通过这些图案来表达。”吴水根说,“每组图案都是一个故事,反映了我们苗家人的生活。”

从事银饰加工30多年来,吴水根设计开发了200多种产品。这些新产品也往往成为其他银匠模仿的对象。“我不怕别人模仿我的东西,我怕的是苗族传统银饰制作工艺会失传。我希望他们和我们一起创新,设计出更多好作品。沪昆高铁开通之后,来 东南旅游的客人会越来越多,苗族银饰的销路会更好,我希望贵州的民族手工艺品走向世界。”

2006年,施洞镇开展“一户一技能”活动,吴水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自己所掌握的银饰加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在吴水根的带领下,塘龙寨80%的农户都在从事银饰品加工。“只要对苗族银饰技艺感兴趣,我都愿意教。我从1993年就开始带徒弟了,到现在为止,已有16个徒弟出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加工坊,在当地小有名气。”

如今,吴水根已成为代表施洞银饰加工技术与工艺的一张名片。2009年11月,吴水根被 东南州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大师和传承人;2010年8月,被评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谈及“工匠精神”,吴水根认为,“作为一个银匠,每一根银丝、每一个镂空、做每一个作品,都应精雕细琢,把它做得更精细、更完美。”

(责任编辑 / 袁燕)

猜你喜欢
银匠拉丝银丝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银匠
背影
春天的雨
碳素钢丝生产中的氧化皮去除
钢丝生产中的硬质合金拉丝模
钢丝生产概述
冷拉拔珠光体钢丝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银匠和铁匠
千家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