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柳暗花明

2017-09-28 22:24于钟民
求学·素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柳暗花明夜郎老马

于钟民

【题目】

“柳暗花明”最早见于唐代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一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代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妇孺皆知的名句。

“柳暗花明”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有时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要求:自选角度,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解题】

本次“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B组决赛题目之一的“柳暗花明”的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结合参赛选手的作文情况,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一、如何审题

作文审题,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给的材料是什么。该题目先讲了“柳暗花明”这个成语的出处,接着对它的两个含义做了解释,以这两种解释为出发点分别立意,都属于切合题意。若用前一种解释,“柳暗花明”应取其茂盛、兴旺义,用以比喻、象征事物美好的发展状态与趋势;若用后一种解释,则应重在写如何面对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上。以上谈的是内容要求。在形式要求方面,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柳暗花明”为题写记叙文,除一般意义的记叙文外,还应包括记叙类散文、故事、小小说等。

二、如何立意

立意,要求多角度看问题,在比较中得出最佳写作角度。在本题的题干中,“柳暗花明”的第一个含义是成语的表面义、本义;第二个含义是比喻义、引申义。选哪个含义来立意呢?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后者更好写。首先是因为后者更好把握。陆游的“柳暗花明”诗句,大家都理解其中的含义,生活中的相应例子也好找。其次,符合阅读期待。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如何突破困境,应该更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事实上,本次大赛写本题的选手多数都从第二个义项立意。

三、如何写出精彩文章

一般来说,写记叙文需要讲故事,如果故事的内容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就会吸引人。我们如果有很强的构思故事的能力(比如能写小小说),或者手上有名人轶事做素材,能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当然好,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积累,只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行不行?掌握方法当然行,没有方法自然不行。比如有文章这样写:外出迷路,几经努力,找到出路。又比如:宠物狗丢失,四处寻找,听到狗叫,找回了狗……这些故事虽然扣住“柳暗花明”,但整个过程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这样写就不好。

如何将平常的生活故事写得精彩呢?首先结构要严谨,情节要曲折;其次,感情要真挚,寓意要深刻;最后,描写要生动,语言要形象。我们来看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是如何讲故事的:存折不见,家人正乱作一团,邻居把存折送来了,原来是小妹妹看到邻家孩子的衣服破了,误以为存折是钱,就送给了对方——通过故事说明小妹妹心灵的纯洁。再比如,想外出参加作文大赛,但遭到家长反对,正苦惱,老师出面帮解释,家长同意,而此时车票又卖完了,众人又想办法——故事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关爱。以上文章写的虽是日常小事,但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情感,让人物形象丰满,同时能以小见大,揭示故事中隐含的深刻意义,加上情节设计上的一波三折,可读性自然就强。

【优秀文一】(59分)

柳暗花明

郑口中学 张媛清华

老马是个知识分子,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说是叫老马,不过是为了邻里间叫起来亲近些,从外表上看,他却是个青年模样,五官周正,只是眼睛颇小,他还偏偏在鼻梁上架了副眼镜,显得眼睛更小,若笑起来,可能跟没眼一样。

可怪的是,谁也没见老马笑过。

老马祖籍河北,家境贫寒,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他拼死拼活地支撑儿子上预科学校,为的是让儿子从黄土地里抽身不再像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谁知,老马却正好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于是老马坐上了载满青年的绿皮火车到了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干起了他老爹拼死拼活想要他脱离的事业。

起初的老马并不十分消极,他自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当怀抱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看待时事,也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好事多磨之类的话,直到村口那道围墙的出现。

在村口顶顶显眼的地方,立起了一道砖墙,砖墙红底上用白色的涂料刷写了一行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老马看着这行字扯了扯嘴角似乎是想笑一下,却想起了乡里挨批斗的一位老伯。那老伯去集市买猪,看到集市上有卖毛主席的小像章便一道买了回去,这件事被同村人看到,暗地里告发,说他将毛主席与猪一同看待。第二天老伯便被挂上了牌子,接受全村人的辱骂和拳脚。老马怕他这一笑不知会被谁看见,挨了批斗,丢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面子,心里暗骂 “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便加快脚步离开围墙前的人群。

形势愈加昏暗,不知这样过了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老马算不清,也不愿算,他宁可活得糊涂些。

老马结了婚,也算是在异乡安了家,媳妇是个粗人却待老马极好。老马原本要写信给父亲报喜,拿起笔才拍脑袋想起父亲不识字,连忙把笔放下,他现在拿笔都有些发怵,生怕别人误以为他要写些什么。

有时在夜里,待妻儿睡去,老马会独自走到村口,看着那道围墙,待观察到四周无人后,便往墙上挥上两拳,他自是得不到便宜——手被围墙划出伤痕,但他总觉得这样方才出了口恶气,仿佛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父亲,对得起自己所学的知识,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终于有一天,村口的围墙倒了,红白的一堆像是一座乱坟,老马赶忙回家,从砖缝里抽出纸张,拿出藏在坑下的笔和墨,龙飞凤舞地在上书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起自己这几年为了保全自己而做的小人猥琐之态,又想起不知是哪位作家说的知识分子的风骨,便狠扇了自己两巴掌,哭了出来。

老马媳妇回来看见大哭的老马,一时没了方寸,只得转移话题,看见了老马桌上的字,便笑问:“孩子爹,这是啥山山水水的,柳暗花明是个啥意思,这花柳也能和油灯似的,明明暗暗?”endprint

老马用袖口摸了把脸,看着媳妇抱着的小马,笑了,讲道:“以后让小马讲给你听。”

【点评】

这是一篇读后让人嘘唏不已的小小说,它给我们讲述了老马这名知识分子在“文革”特殊环境下如何生存的故事。

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两个写作技巧特别值得肯定:

第一,小说通过“笑”这一独特线索来贯穿人物的人生轨迹。文章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说“谁也没见老马笑过”。后来才提示原因,原来在当时,即使是笑都有可能惹祸。小说通过老马想笑不能笑到破涕为笑,写出了个人如何随着时代由“柳暗”变成“花明”,切合了题意。

第二,对老马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他本是农民之子,作为知青,他没能逃离农村。对此,“起初的老马并不十分消极”,只是“形势愈加昏暗”,他才变得“拿笔都有些发怵”。面对困境,他也有自己的反抗,在夜里,他会“往墙上挥上两拳”,“总觉得这样方才出了口恶气……”而当“柳暗花明”之时,他想起自己的“猥琐之态”,“便狠扇了自己两巴掌,哭了出来”。这是一名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人性,也写活了人物。

要说还有什么改进之处,我认为,如果老马能用更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所处的困境,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迎来“柳暗花明”,应该可以更多地增加人物的亮色。总之,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优秀文二】(58分)

柳暗花明

南宁二中 黄止非

长安该是他一生的眷恋吧,可他在这西行的路上,会想些什么?

当年他入长安,锦袍衣冠,奉的是“佐佑王化,润色鸿业”的圣意,羡煞旁人。那一出贵妃捧砚,那一折力士脱靴,他醉在大唐的月色里——“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可他是失落的。所谓 “王化”,所谓“鸿业”,只是些月下宴舞,贵妃扑蝶,君王之意,并非重用。于是“安史之乱”后,君王不满于他的狂放不羁,文臣不满于他的桀骜不驯,他也不满于君王的亲佞远贤,他被顺理成章地流放到以“夜郎自大”为世人所知的夜郎城。

来时灞桥的明月刚浮上新柳的枝头,去时最后一阵秋风将落叶全部带走,暮色低沉。

起初的他是盼归的。他会在午夜想起长安的月光,会在黄昏念着桥边的那棵柳——“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后来他才知道,无论才华,无论狂放,一个人的力量終归太不起眼,在他被君王流放的那一刻起,这个朝代已然看不见他。一个人啊,之于国家,之于朝代,之于天地,都小得不能再小——“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可他依然是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客,他骨子里的狂傲潇洒是镌刻在生命里的,不然何来这“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盛名风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安的柳暗淡了,可还有夜郎。

这座背负着“穷山恶水”恶名的边城,尽是善良的百姓,他们给予这位才子所有的热情与憧憬,因为他们知道,以后诗书教化再谈及时,总会带上他的名字。

三年磨苦难,于兹炼金骨。

只要是一身才华,脚踏实地,在哪儿不是生活?在哪儿不会发光?

他的诗心,终于逍遥了。尽管他仍眷恋着远方的满城柳絮,春雨楼头,横吹尺八。可他不再执着于那片繁华,因为夜郎更需要他。

夜郎城有片花田,春夏之时鲜妍明媚,夜郎城人最好酿酒,秋冬之时满城飘香——果真冥冥中最契合的一笔,谁也说不清是李白成全了夜郎的“自大”,还是夜郎成全了李白的逍遥自在。

恩怨情义各一半,这位诗中酒仙的一生,便这样与两座城纠葛起来,只是一个花明,一个柳暗;一个醒时欢喜,一个梦里安眠。

是夜,做梦。灞上的柳暗了,可枕边是若有若无的花香醉人。

【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富有文采,选材和立意都符合题意。

李白的人生丰富多彩,作者能根据文章需要,独具匠心地进行全新解读。文中李白的人生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在长安,后一部分在夜郎。长安的生活起初是风光的,只是结局是失落的。当他被流放到“穷山恶水”的夜郎城,起初是盼归,是“四顾心茫然”,甚至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但夜郎城最终却“成全了李白的逍遥自在”。他的人生可谓坐了一趟过山车,从得意的高空坠落至低谷,又从低谷再次起飞,重登逍遥的高峰,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在作者看来,李白之所以没有沉沦,并能从“柳暗”走向“花明”,一则是因为夜郎有善良的百姓,二则是因为夜郎有花田好酒。更重要的是 “他骨子里的狂傲潇洒”,让他能以“三年磨苦难,于兹炼金骨”的逍遥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这是李白面对困境时的过人之处,也是文章给人的启示之处。

全文语言雅致,让人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李白诗句的信手拈来,整散句式的灵活组合,抒情议论的相得益彰……这些无不表现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表达功底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抒情多了,记叙少了,对李白人生经历的把握还有似是而非之处,但对一篇考场作文来说,自不可苛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柳暗花明夜郎老马
老马
老马的三个愿望
从小事做起
读者之窗
劝君莫愁
词与词
黔湘多县争夺“夜郎国”
刨根究底 柳暗花明
夜郎自大
谁才是真正的“夜郎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