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雄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快速增长。随之,农村的用电量也在不断攀升。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与用户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是衡量农网用户用电质量及供电企业供电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低压用户电压超限情况的存在会对电力设备的运作有一定阻碍,增加电能耗损与用电成本。本文详细分析了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超限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农网;电压合格率;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9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网用户对电压质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然而在近几年农网建设的进程缓慢,使得农村电网线损大且高峰负荷时线路末端电压低,导致农网用户的用电质量差强人意。因此,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出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强化电压质量管理,推进电网结构优化,持续深化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客户服务环节的协同机制是提升电压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符合电压合格标准的优质电能、降低网损的必行之路。
一、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指标概述
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在农网供电类型的前提下,低压用户的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统计的累计运行时间与总运行时间之比的百分值。目前电压合格率的计算数据来源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到的用户端电压值。
低压用户电压超限情况即电压过高或过低(按照国家标准,220V单相供电电压偏差值为标称电压的+7%,-10%即在198V~235.4 V, 400V电压的标准值±7%即372V~428Ⅴ范围内的电压值为达标的数值)会对用电设备的性能、运行效率和运行寿命等产生负面影响,可能造成用户电气设备被击穿与无法启动,导致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受到威胁,从而增大电网线路、配变的损耗率及供电成本。
二、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超限原因
1.运行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
(1)变电站(l0 kV)母线电压不稳定,低压台区配变分接头位置不合理。变电站l0 kV母线电压不稳定,不利于配变分接头位置调整,直接影响低压负荷的电压合格率。目前运行的大部分配变仅能实现无载调压,在变电站母线、配变出口端电压合格的情况下,当负荷高峰时变压器分接头没有及时调整到高位,负荷过重会造成本台区的低压用户电压超限。
(2)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农网低压配变的三相不平衡对变压器的运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还直接关联着电压合格率是否超限。由于农村居民用电的季节性比较突出,在用电高峰期,部分配电变压器达到满载或过载运行,导致配变分接头无法调节负荷平衡即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最终使致单相线路的负载过重而产生“低电压”的现象。
(3)无功配置不合理。目前无功设备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补偿容量不足不能随系统负荷的变化而及时自动调节,间接的对电力企业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及电压的控制工作造成阻碍。加之农村电网位于电力系统末端,结构分散,在无功电源本身就不充分的情况下,无功补偿设备投运后的监管不当,导致大量无功功率被负载消耗殆尽,从而发生农村配网功率因素偏低而产生农网用户电压偏低的现象。
(4)电压监测采集系统数据准确性有偏差。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户智能电表的前端数据采集后会传输给后台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最后展现给管理人员。而通过信息系统传输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到电压合格率计算结果的准确与否。
2.农网低压基础设施
(1)农网低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随着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用户负荷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由于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欠缺,农网低压设施建设不完善,例如,配变入口电压低,配电变压器容量(以30kVA和50kVA为主)明显不足且过负荷运行,配变数量不足或布点不合理,使得农村电网基础结构不能承受用户负荷高峰时的电压的变化,导致农网低电压现象频繁的产生。
(2)线路设施老化。目前,农网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0.4kV低压线路供电超半径,低压分支线路基本是LGJ-35型以下的导线线径偏小或老化断股且线路电压损失大,直接造成线路末端产生“低电压”现象。
三、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综合治理措施
1.强化电压质量管理
针对电压合格率超限的情况,供电企业必须加强电网运行维护,加强电压合格率指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的各项制度;加强责任监督和指标考核,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分析各部门电压合格率现状、超限情况与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督促各单位提升电压合格率治理工作的推进。
供电企业需要强化无功电压管理方式,切实提高无功设备可用率,加强对无功优化控制系统的管理与电网的技术改造。采取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合理搭配负荷、调整配变负荷三相不平衡度和就地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等手段,解决一些因管理措施不当而造成的电压合格率低的问题。如此,才能持续提高电压管理水平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2.加快农网改造进度
协同政府部门加快农网改造进度。对电压合格率超限问题的所辖台区,优先进行低压改造。对重载、过载的台区统一进行新建改造,实现负荷割接分流,结合农网改造工程不断优化调整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优化负荷分配,降低负荷峰谷差;合理配置或优化无功补偿装置,按照负荷变化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合理布局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压合格率指标在可控范围。
3.加强农村配网重过载监测和治理
负荷实测和运维监测管理系统便于相关人员实时掌握配变负载率和三相不平衡度。当设备重过载和对负荷三相不平衡的情况出现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要确保电压合格率还应加强线路优化调整;低压台区配变分接头位置调整;控制大负荷用户的接入;确保配变入口电压符合要求且相对稳定,对于接入大负荷的变电站母线电压的控制;主变运行档位或投切电容器调整;用户谐波源接入的严格控制(对使用中频炉等谐波设备的用户加装消谐设备)等影响农网电压质量因素的治理。
4.建立实时检测制度,加强电压监测仪的运行管理
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配网监控平台等应用系统,加大对电压合格率数据的监测。通过对超负荷台区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掌握其超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配变档位、调整负荷平衡等,全面提高电压合格率。此外,还要对所有运行的电压监测仪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如发现运行不稳定、数据上传间断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切实提高电网电压监测数据上传的准确性,从而为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5.开展客户端电压的全面普查
供电企业要开展用电营业普查工作,对用户负荷特性进行分析,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此外,供电企业要根据普查结果对老旧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辖区内超负载严重的变压器,及时整改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的设备,切实解决居民客户端电压超限问题。
6.加强用电宣传,開展助农用电安全系列活动
农村用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用电观念,学会安全用电的常识,避免其集中用电造成电压质量低的现象以及其不良的用电行为,在提升电压合格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农村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农网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达标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工作任务。针对电压管理现状,查找电压不合格问题成因,加强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提升配、农网运维管理水平与低压用户供电电压质量,可以切实提高电压合格率与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供电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利于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江霞.改善电压合格率技术措施[J].电气开关,2015,53(1):99-102.
[2]李晓宇,邵跃平.浅谈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2):49-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