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笑话产生的时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战国说。有人把它追溯到战国时期,理由是著名的舌辩家张仪是万荣人,他在不得志的时候,寄居到楚相国昭阳门下为食客。一日,昭阳大宴宾客,其家珍藏的国宝和氏璧不翼而飞,众人疑为张仪所盗,张仪不承认,他们就用皮鞭抽打,打得张仪皮开肉绽,其妻抱怨张仪不该外出读书学艺,张仪不悔心,张口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看了后说:“在哩!”张仪说:“那就好,咱们就不会受穷。”持战国说的人们说张仪舌辩之风对万荣民风颇有影响,而万荣笑话又是民间文化,自然有其遗风。
另一种是明清说。理由是明清时期,统治阶级腐败,民不聊生,农民生活每况愈下。随着农民反抗情绪的增加、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存在的价值,把各种积怨用讽刺笑话的形式表现出来,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万荣笑话发源于明末清初时荣河镇谢(当地读xia)村的“72挣”(当地读zeng)。
源于谢村“72挣”
“挣”在当地的意思是执拗、倔犟、不服人,甚至有点“蛮劲”。当时,谢村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村子,且村民“性善诙谐”,爱讲笑话。笑话中反映的主人公性格倔犟、认死理、不服人、争强好胜,所以叫它“谢村挣”。谢村有一条交通大道,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谢村挣”经客人之口传播得更快。又因为谢村隶属于当时的荣河县,因此外地人逐漸把“谢村挣”叫成了“荣河挣”。“荣河挣”在民国初年最为流行,以谢村的一批老艺人讲演为主,代表作有《立碑为证》《咱把你背出去》《驯驴》等,这一时期的万荣笑话为老“72挣”。“72挣”并不表明只有72个笑话故事,而是象征着一种吉祥和众多的意思,并非实指,只言其多。
解放(万荣笑话的省级传承人)曾两次到万荣挣的发源地谢村实地走访,拜见过几位有声望的老年人,一位高龄的退休教师谢华说,他祖父曾告诉他,他们村有一位王世堂老人,活了81岁,生前告诉他,他们村有一通关于万荣笑话《立碑为证》的石碑,立碑的时间是清乾隆十三年。这说明“谢村挣”在清代已形成系列,自然产生的时间还要早。目前,山西几位学者艾斐、尹世明等也持有此种观点。基于以上原因,解放也同意万荣笑话产生于明清之说。
谢村“72挣”,第一挣为“立碑为证”。这个形成于清朝中期的段子,版本不少,最有考证价值的版本是这样的:
谢村曾有一个叫钱二挣的土财主,有一年清明去给祖先扫墓时,发现坟地周围石碑林立,就想着也给自己的祖先也立一块碑,于是就从谢村附近请了一个石匠前来刻碑。谁知土财主十分吝啬,自己每天吃大鱼大肉,却只给石匠一日三餐供应开水和窝窝头,石匠心中满是气愤,想出个招报复土财主,于是就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碑的中间,而把土财主祖先的名字刻在了左边最不显眼的地方。碑刻好以后土让财主过目,没文化的土财主还以为刻得很好,就让石匠拿了银子回家去了。等到土财主正式立碑那天,十里八乡来了好多人,有文化人指出,“给祖先立碑,怎么把旁人当自己的先人供奉起来了,谢村人真有挣气!”结果土财主却不以为然,说:“只要石碑上祖先的名字写对即可,再刻还要花钱呢,岂不是浪费?”
谢村挣气以立碑为证的形式被确定为“真挣”,谢村挣气出了名,原本流传的挣气段子就以谢村人为主人公编排。
据考察,立碑为证的这块碑,确实存在过。谢村人后来觉得以挣气出名影响声誉,就把这块碑推倒了,但是没有损坏。解放认为,谢村挣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谢村原本为交通要道,运城盐池的盐北上,河津的炭南下,都要经过谢村,谢村因而有不少车马大店,南来北往的人晚上住店,聚在一起以讲挣气段子为乐,许多经典段子在谢村经众人加工演绎,成为经典。
民间口头文学的演变
万荣笑话原本就是农民的口头文学,田间地头休息,农闲时节谝闲,拣一些听来的段子,随口把主人公换成身边的人来讲,以增加娱乐性,你给我编,我给你编,顺便就完成了创作,是农民的一种娱乐方式。
没有人去记载,也没有人去研究,好段子自然有人会记住,口口相传而已。因此,所谓谢村“72挣”到底是哪72个,没有一个人能讲得来全套。这阶段留下的段子有《背出去》《剪布袋》《不是好种》《照儿画父》《骑上驴寻驴》《摇扇子》《打赌》《拾棉袄》《我明明拿肚子量过》《立碑为证》《我一瞅这狗日就生气》《财主请高才》《非把你怂饿死不可》《你爷就不是个正经种》《外边有狼狗》《咱娃就等他四年》《救你耽误了我一个媳妇》《原来你在说梦话》《下一排是咱重孙》《夜壶装酒》《我看你老糊涂啦》,等等。
这一阶段说挣的能手有谢村的王拯元。王拯元又名惠民,是个大学生。据《荣河县志》记载,民国八年,他在太原举行的华北体育大会长跑中获得冠军,得到奖章和银盾。他是一个体育健将,也是说挣能手。天生伶牙俐齿,资质聪慧过人,在荣河中学教书时,王拯元经常为同学和教师讲“荣河挣”,他讲的既有传统段子,又有自己编的,风趣幽默,诙谐好笑,挣气十足,让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1954年,万泉、荣河合并一县后,人们又叫它“万荣挣”,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常见笑料。合并之初,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万荣挣”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干部会上一再强调任何人不准讲,但“万荣挣”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地发展并征服了听众。
万荣县有个老文化人,叫孙斌安,痴迷于蒲剧,就是在这一年,孙斌安以万荣笑话内容为题材编了一个蒲剧《阎家滩》,这是万荣笑话第一次变为戏曲模式。该剧上演后,立即引起谢村人的反感,另外,县主要领导也认为挣气段子愚昧、固执,影响风气,公开反对讲挣气段子,《阎家滩》面世不久就停演了。endprint
1958年,万荣、河津、稷山三县合并成稷山县。县文联办的《太阳》杂志,发表了董应南根据荣河一带流传的挣故事整理成的《七十二愚记》。该杂志共发了《骑驴寻驴》《盒肉狗食》《下次抬轿》和《扛石磙》共四则万荣挣。内容多是傻、挣、愚的故事,只是他把主人公换成地主,这正附和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所以没人反对。这也是第一次把“万荣挣”由口头文学变成铅字。
万荣笑话与时俱进,像时代的一面镜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产生了一批新作,代表作品有《闪火车》《理发三部曲》等。
《闪火车》的段子说:有一万荣人头一次坐火车,刚进车站,火车就开动了,他连跑带喊,让火车停住,火车不理他只顾朝前开,于是他赌气道:“好吧,咱明天再算账!”第二天,他提前买好车票进了站,就是不上火车,后来,眼看火车开动了,他举着手中的车票,瞟了火车一眼,大声说:“昨天你闪了我一下,今天我也美美闪你一下,看你下次还敢吗?”到底是谁闪谁,令人可笑和费解。
“万荣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习惯把这一时期创作、传播的“万荣挣”叫“新72挣”。改革开放以后,万荣笑话进入到一个新的创作、传播时期。创作出许多更加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笑话段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印名片》《中共万荣县委凉粉摊》等。人们把这一时期传承发展的“万荣挣”称为“新新72掙”。
不管是“72挣”“新72挣”还是“新新72挣”,它们的核心都是“挣劲”,体现了“万荣挣”发展传承的时代脉络,因此人们把它们统称为“万荣笑话”。
如今,万荣笑话的载体更多,不断出版书籍,还有舞台剧、漫画、动漫、雕塑、玩具、剪纸等,万荣笑话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题材日渐丰富
万荣笑话题材大多来自农村,讲的是农村人,听众也是农村人。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创作繁荣起来,很多文化人开始加入创作队伍,他们给别人编段子,也用来自嘲,万荣笑话的题材、形式和主人公也就丰富了起来。
据解放讲,万荣县通讯组成员柴振纲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经常把万荣笑话用在自己身上。关于他经典的段子,被研究者记载的有两个。一个是《你的狗头朝哪边》,说柴振纲的儿子孝顺父亲,给他买了一张狗皮褥子,还要给他铺到床上,铺的时候,儿子问他,“爸,你的狗头朝哪边?”
柴振纲惧内,因此有人给他编了一个段子,说领导听说他惧内,就有意去他家探访一下,约好了时间,柴振纲对夫人说,“领导要来咱家,平常老是你说了算,领导来的时候烦请夫人给个面子。”领导到家,柴夫人任由柴振纲指挥,端茶递水,殷勤招呼。让领导对柴振纲的印象大为改观。告辞之后,领导发现自己的帽子落下了,返回柴振纲家拿,推开院门,发现柴振纲正在被夫人骑大马。领导大惊,问他:“你这是干啥?”柴振纲回答:“刚才你在的时候,我媳妇没有招呼好,我要把她驮到街上卖了。”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文人逐渐开始重视万荣笑话的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
1993年,《山西晚报》发表了《山西日报》驻运城记者站管喻收集整编的22则万荣笑话,在文艺界引起反响。接着,运城日报总编王雪樵先生在《运城高专学报》发表了探讨万荣笑话论文,肯定了万荣笑话是河东各县脍炙人口的幽默之花,是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唤起了这个古老的民间文学新生命,对它的生长、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5年,解放编《万荣县志》时,将他整编的17则万荣笑话和王雪樵撰写的论文《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一并收入《万荣县志》,使万荣笑话第一次进入史志,登上了高雅之堂。
1998年,万荣人马力、屈殿奎、张旭光三人编辑的《万荣72挣笑话》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216则笑话,它是首次成书出版的万荣笑话代表作。时任太原市政协主席的董艺和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尹世明、山西省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的孙安邦为该书写了序言。他们认为万荣笑话“亦褒亦贬、亦庄亦谐、机智幽默、生动有趣而有地方特色。其流向之广泛,聚谈之热烈,发展之繁荣,传播之经久不衰,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万荣笑话的发展,无疑是一股东风。随后,管喻又出版了《万荣新笑话》丛书,收录笑话760余则。
从2000- 2004年,管喻呕心沥血编写了《万荣新笑话》1- 5卷五大本,共收入了万荣新笑话720则,由书海出版社出版发行,6年时间总发行量达到30万册,摆上了北京、广州、西安、太原、成都等国内大都市新华书店和购书中心的黄金书架,成为常销不衰的图书。几年间,省内外100多家电视台和600多种报刊采取不同形式对其进行了报道和评介。《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组织专家、学者对管喻的笑话著作进行了研讨,对万荣笑话进行了报道。
此外,当地政府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相声小品演员侯耀文担当主讲,制作出版了两辑笑话光盘,使其流传更广。2005年,万荣笑话被评选为“运城十大名片”之一,成为万荣县和运城市的著名文化品牌。2009年6月,山西省文化厅授于解放、屈殿奎、王克勤三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笑话)省级传承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