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花 隆卫娟 解红文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跨理论模型的照护行为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董梅花 隆卫娟 解红文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照护行为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市及周边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新诊断癫痫患儿的家属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干预前均采用变化阶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基线评估。对照组患儿接受系统治疗护理,患儿家属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患儿家属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TTM照护行为干预,为期6个月。干预后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在照护行为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SAS、SDS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TTM为指导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降低焦虑、抑郁水平,利于癫痫患儿的照护。
跨理论模型; 照护行为; 癫痫患儿家属; 护理
癫痫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3%~0.7%,但60%的患者是在儿童时期发病[1]。对患儿的照护负担、担心预后、医疗费用等压力,使癫痫患儿家属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癫痫患儿的家属[2],这些心理障碍对患儿及家属的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亚于癫痫本身的影响[3]。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用于众多的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4],但在心理方面的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TTM的指导下,构建适合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的干预方案,用于指导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对患儿的日常照护,提高其照护水平,以期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最终使患儿获益。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新诊断癫痫的患儿家属,共计96例。依据诊断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对照组3例和观察组1例因家属外出打工或患儿外地求学等原因退出研究,为避免数据统计处理的复杂性,将中断研究的患儿家属予以剔除。故本次实际参与的研究对象为92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45例。患儿家属入选标准:(1)患儿的直系亲属且与患儿长期共同居住。(2)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3)言语及理解力正常,能完成量表的填写。(4)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者。(2)有严重躯体疾病无法参加者。(3)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主动要求退出者。患儿入选标准:(1)符合癫痫诊断标准[5]。(2)新诊断的患儿,病程小于1个月。(3)接受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合并症,存在不良预后的。两组患儿家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一经诊断即开始接受专家组的系统治疗护理。两周内运用变化阶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家属进行基线评估。住院期间对家属开展每周一次集中指导和每日至少一次的床边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癫痫疾病知识、发作时的救护方法、观察发作预兆、避免发作诱因、规律生活作息、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擅自停药、调药等服药误区相关知识。注意解决共性问题和关注个性需要相结合。患儿出院后,每周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照护的情况,同时进行健康宣教、答疑解惑,注意关注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干预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
1.2.2观察组 常规治疗护理与对照组相同,根据评估结果采取TTM指导下的干预模式。
1.2.2.1干预前评估 (1)采用跨理论模型变化阶段量表评估患儿家属照护行为所处的改变阶段,对评估内容的回答判断结果,见表2。(2)SAS、SDS基线评估。
表2 跨理论模型各行为阶段评估
1.2.2.2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不同行为阶段的特点和与改变阶段相匹配的干预策略,见表3。
表3 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不同行为阶段的特点和与改变阶段相匹配的干预策略
1.2.2.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干预实施 (1)集中干预阶段(患儿住院期间):①应用科学数据、生动的图片及短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癫痫疾病知识、发作时的救护方法、观察发作预兆、避免发作诱因、规律生活作息、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擅自停药、调药等服药误区相关知识。②由维持阶段患儿家属分享良好照护的经验,以及应对行为转变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的方法,从而加强患儿家属行为转变的信心。③请医院儿科、神经内科医疗护理专家联合会诊,现场解决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日常照护中遇到的难题。④建立QQ、微信平台,为无法到会诊现场的家属提供帮助。(2)入户访视、电话随访阶段(患儿出院后):①评估患儿家属当前行为转变阶段,实施阶段匹配性干预内容。②学会利用社会支持:让患者了解研究小组服务专线电话、专家下社区时间,若有意外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③加强/重新干预:对于行为转变良好的患者.要给予鼓励;对于停留在前阶段的患者,分析原因,重新干预。(3)小组讨论阶段(干预完成前):每例研究对象在完成干预前,通过研究小组讨论,分析干预的效果,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3评估工具
1.3.1跨理论模型变化阶段量表(Stages of change scale for exercise) 跨理论模型把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五个主要行为变化阶段:(1)前意向阶段:指在未来6个月内没有采取行动的意图。(2)意向阶段:指准备在未来6个月内采取行动,但并不在30 d内行动。(3)准备阶段:准备在未来30 d内采取行动,并已为行动改变做好了准备。(4)行动阶段:指行为改变已经发生但少于6个月。(5)维持阶段:指行为改变已经发生并超过6个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其有效性已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明[6]。
1.3.2心理状态评估量表 SAS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由20个条目组成,其评定依据按条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SDS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按4级评分[7]。
1.4效果评价 干预6个月后采用跨理论模型变化阶段量表评估患儿家属所处的照护行为变化阶段;采用SAS、SDS评价两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
2.1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2.2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所处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所处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 例
2.3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所处前意向阶段和维持阶段例数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所处前意向阶段和维持阶段例数比较 例
注:χ2和P值为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值。
3.1TTM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照护行为改变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基于TTM干预能准确评估出患儿家属照护行为所处的变化阶段及干扰行为转变的心理问题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所处不同阶段的患儿家属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做好行为转变前的积极准备、行为转变中的有效促进,行为转变后的稳定维持。抓住家属的心理特点,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儿的照护问题,树立疾病能有效控制的信心,显著改善其行为问题,由表4、5可以看出,随着两组干预的进行,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阶段发展,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TTM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表现为良好的照护行为已经由前意向阶段逐渐向维持阶段转变。
3.2基于TTM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不良的心理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的较高,存在显著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研究人员与之交谈,普遍存在无所适从、淡漠或敏感、过度关心,有部分家属还存在否认、拒绝接受现实,视患儿为正常儿童而忽视特殊照护等。基于TTM理论,我们对每位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的患儿家属,重点运用认知调整策略[6],通过改变他们的认知,提高其行为改变的信心。针对焦虑、抑郁水平非常高的患儿家属,结合动机性访谈,给予个体辅导。该模型还引进了自我效能概念,能够增加患儿家属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信心。我们在干预过程中适时邀请处于维持阶段的患儿家属及患儿现身说法良好照护行为带来的益处,增强他们改变行为的动机;研究者及时肯定处于准备阶段的患儿家属作出的行为改变选择,积极鼓励其下定改变的决心,与患儿家属共同制订照护行为计划并执行。进入到行动阶段的患儿家属,我们利用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的时机,进行督促、指导,鼓励和肯定,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照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强化其内在动机,进一步巩固行为改变的稳定性,并做好记录和适时组织讨论,制定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并推广执行。最后进入维持阶段。研究人员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强化措施,以保持良好的照护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表4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种干预方法都能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TTM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
3.3TTM多样的行为干预方式和措施可改善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家属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相比观察组其在干预措施和干预方式上均比较单一,从结果可以看出,其在照护行为的改善和心理状态的调整上都逊于观察组。TTM干预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依据干预对象所处的行为改变阶段,了解其心理需求,与之设计相对应的干预方案,并在不同的行为阶段采用与之匹配的干预措施[8]。因为干预对象特性和需求的不同,由此产生的干预方案和措施灵活多样。观察组患儿家属在自己行为改变的过程中,接受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访谈、知识讲座、专家咨询、榜样效应、专人结对干预、精神物质奖励等,并根据不同的行为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干预措施。干预方式结合集中干预、入户及电话随访的一对一干预,在干预方式和措施上依据个性需求灵活多样,大大提高了干预效果,使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得到较明显改善,提高了照护水平。
3.4TTM可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不良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直接对观察组对象的照护行为实施综合干预,评估、分析其照护行为所处的阶段和水平,研究挖掘影响照护行为发展的不良因素,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干预对策,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其照护行为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分析可能为传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仅为患儿家属开展良好的照护行为提供了知识技能、信念信心的支持,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健康教育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病人的认知,但单一的信息支持对行为的改变作用有限[9],对行为的发展缺乏进一步的促进和监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观察组对象在知、信、行三方面都实施了针对性综合干预,特别重视行为的促进和监督,直接作用于所希望改变的目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3.5本次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每例对象的干预时间较短,对延长干预时间能否达到更好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该模型的5个行为变化阶段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反映了个体行为变化的意图。随着时间的延长,停止干预后研究对象是否会普遍出现行为阶段的倒退,有待进一步评估。由于研究对象选择的是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能够同期纳入研究的对象有限,本研究历时3年,陆续开展干预,可能因为研究早期和后期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有差异,比如:治疗护理技术的进展、社区护理及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的发展,以及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等等,有可能使得研究结果受到干扰。
综上所述,对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采用基于TTM的干预方法,激活了研究对象潜在的内动力,使其转变为显性的良好照护行为,随着患儿疾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从而更有利于患儿康复,形成良性循环。鉴于TTM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吴俊俞.癫痫患儿直接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16-1118.
[2] 李勇,季成叶,秦炯.父母焦虑和癫痫病患儿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0):445-446.
[3] 李桂花,徐江涛,梁文宝,等.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5-1487.
[4] Prochaska J O,DiClemente C C.Transtheoretical therapy toward a more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Psychotherapy[J].Theory Res Pract,1982,19(3):276-287.
[5] 李兴广.癫痫患儿生命质量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1):942-945.
[6] 周乐山,张雪燕,李琛琛.跨理论模型在改善肥胖儿童孤独感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7):1059-1061.
[7] 宋玉磊,林征,林琳,等.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7):73-76.
[8] Prochaska J O,Redding C A,Evers K.The transtheoretieal model and stages change[M]//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2nd ed.San Franciseo CA:Jossey-Bass Inc,1997:60-84.
[9] Lou Q Q,WuL F,Dai X,et al.Diabetes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1(85):336-347.
Effectofinterventionbasedoncrosstheoreticalmodelonparentalcarebehaviorandpsychologicalstatusinchildrenwithnewlydiagnosedepilepsy
Dong Meihua, Long Weijuan, Xie Hongwen
(TheFourthPeople'sHospitalofZhenjiang,ZhenjiangJiangsu212001)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ross theoretical model (TTM)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rents of newly diagnosed epileptic children.Methods96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5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in city was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baseline for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baseline scal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chil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nursing care, children's parents was generally accepted basic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personalized TTM care intervention wa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Children's par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hildren received systematic treatment and care for 6 months. Parents' situation in change stage of caring behavior and SAS &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ResultsAfter 6 months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The improvement in scores of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0.01).Conclusion: TTM-based car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arents' caring behavior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benefit the care for children with epilepsy.
TTM; Caring behavi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Nursing
江苏省镇江市社会发展指导性课题(编号:FZ2015039)
董梅花(1972-),女,江苏镇江,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儿科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解红文,E-mail:363388658@qq.com
R471,R473.74
: ADOI: 10.16821/j.cnki.hsjx.2017.18.004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