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
摘要: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关人才需求缺口加大。本文通过对当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行业背景分析,指出了其发展的优势和良好前景,同时也探讨了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论证了将这一交叉学科作为学生辅修的必要性和相关路径,为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艺术金融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辅修
【中图分类号】F830-4;G642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品愈加喜爱,对投资理财也开始有了多元化的配置,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但是在艺术品市场繁荣,资金投入巨大的时候,既懂得金融、市场运作知识又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的从业人员却很缺乏,所以培养懂得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鉴定的艺术金融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一 行业背景分析
(一)艺术品投资市场现状
根据文化部文化司《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2003亿元,同比增长12%。画廊、艺术经纪、艺术博览会一级市场的交易额475亿元,同比增长3%;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438亿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艺术品出口额为60亿元,同比增长76%;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30亿元,同比增长67%;现当代原创工艺美术品,如工艺画、陶瓷、玉器、珠宝首饰、家具、刺绣等的交易额为800 亿元,同比增长23% ;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的交易额为 200亿元,同比增长11%。艺术品交易已成为新的投资高地,但未来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仍值得期待,而且会进一步走向成熟与理性。
(二)艺术品投资的优点
全球股市从1920年到现在,平均回报率为13.4%,最高是在1950年-1959年,平均回报率20.8%。按美国的指数,房地产平均回报率是6.5%,最高是14.4%,而艺术品市场平均年回报高达144%。[2]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主要优点体现为: 抗通胀性、稀缺性、高收益性和稳定性。
(三)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
从国际上看,艺术品投资已是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为其高端客户提供
的一项重要的理财服务,也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较为成熟的另类投资品种。中华文明给世人留下的巨大的艺术宝藏,使得艺术品投资的市场空间和前景十分诱人。
(四)艺术银行与银行艺术品交易业务
作为强大的资本手段,银行业进入艺术品领域,在海外已经不乏先例。首先是艺术银行业务,它是指进行艺术投资的银行为投资人和收藏家服务,并扶持年轻艺术家。全球几家大的银行,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都有从鉴定、收藏到保存、信托等完整的服务系统。其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艺术品鉴和交易的服务(见表1)。当然,在西方,把艺术品当作投资产品公开发行的情况很少,这是因为艺术品投资能够抗通货膨胀,但是要变现的渠道非常少。
纵观国外银行经验,可以看出金融资金介入艺术,跟个体和企业行为的艺术品投资有很大区别,原因在于:如果没有投资规模,也就没有投资规模带来的资产配置上的风险对冲;如果具有了投资规
模,那么就不能参照小规模投资上投机性强、短平快的方式。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价格评估难以标准化,因此银行都在探索如何在这个矛盾中实现艺术品金融化新的模式,国内各大银行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见表2)
艺术品金融化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除了银行开发相关的投资产品和业务外,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艺术品市场。
二 藝术品市场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艺术品市场的问题
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崛起,其问题也接踵而至。目前,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乱象和主要问题包括:出借资质、挂靠拍卖、虚假鉴定、虚报高价、欺骗收费、雇用拍托等。同时由于鉴定、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与机制的不完善,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增量之下并没有质的提升。归结起来有四点原因:
1.相比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发展不健全;
2.投资者和投资顾问专业知识不足,大众投资条件不成熟;
3. 没有数量充足的各层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支撑,艺术品市场始终处于小范围人群的投资和赏玩,流通性不够;
4.投资市场赝品现象杂乱,业内部分专家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尽失。
(二)解决思路
解决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问题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法规的完善,也需要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各层次从业人员的支撑平台。这就需要:
1.建立专业的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对个人或企业的艺术品投资或收藏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和适当、科学的理财规划。
2.艺术品投资除了要具有专业化的基础保障外,更需要职业化与社会化的服务。只有找到对大众化、社会化的投资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的路径,艺术品投资的规模与参与者才会得到壮大,这是艺术品投资顾问职业化、社会化的重要的目标。
3.除了进行具体的艺术品投资服务以外,在服务的过程中传递相应的专业知识、投资理念及价值取向等,也是中国艺术品投资顾问的一种重要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顾问面对成千上万的具体的投资人的这种传播,是其他职业与环节所难以替代的。由于投资顾问在艺术品投资过程中的具体性与重要性,所以,强化投资顾问的职业操守培养、知识和能力构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投资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化需求,顾问也正在由“小”变“大”,由
一对一、点对点,到一对多、多对多,并逐步发展为一种社会化的大众服务,投资顾问也就逐步走向体系化、平台化的发展道路。
5.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顾问体系、管理体制与规范也应建立起来,行业自律、交易规程、评估系统、信息交流和数据披露等工作也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完善。endprint
综上,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对相关人才提出了要求。在艺术品成为财富人群的重要资产配置,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过程中,艺术品投资顾问作为一种职业,在艺术品投资热潮的推动下,开始不断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艺术品投资顾问群体的形成,成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催化剂,发展的大
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培养专门的艺术金融管理人才是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为中国艺术品资本的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更为有力的专业化的保障。
三 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前景分析
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专业称之为艺术金融学,但是伴随着艺术品逐渐走向金融化,艺术品的鉴定、修复、保护以及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艺术品的流通所带来的投资、经营与管理等课题不应再是盲目无知的,也不应再是“师徒传承”的形式。艺术品交易流通过程应该是在系统、科学和制度的条件下健康生存。这也就决定了艺术鉴赏与金融投资管理相融合在不远将来必定会成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该行业深度、广度被大大深化和拓宽,相关岗位需求越来越多,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媒体等机构,还是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演变。在这种形势下,院校在这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对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有实际的需求。纯粹的艺术人才或金融管理的人才都无法满足这个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已有的艺术金融管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從实际来看,目前国内的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艺术金融学专业,但是由于市场的需求,以下学校已经以培训班、研习班的形式开展此类教育,多针对较高层次的艺术品投资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如北京大学的《艺术品投资高端培训班》和《艺术品投资与经营》,清华大学的《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班》,浙江大学的《艺术品投资研习班》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艺术品鉴赏收藏总裁班》等。
由于目前从事艺术品投资与经营工作的专业背景,一般都是考古历史类和喜欢艺术市场的经济
管理类背景出身,所以有此类专业的高校也设置了与艺术品投资与管理相关的课程,尤其在考古历史类专业和文化管理类专业。但总体来说都强调的是原有专业的优势,不太系统,缺乏金融投资管理知识的铺垫。
四 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尽管这个专业有着良好的市场背景和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国内真正开设艺术金融管理的却几乎没有,是一个较大的专业教育空白点。艺术金融管理培养具有经济学基础,掌握金融、投资和市场营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品鉴定能力,了解艺术品市场及收藏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直接或间接从事艺术品投资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也即是说,这个专业要培养的一是懂艺术的金融人才,二是懂金融的艺术人才,三是懂金融和艺术的管理人才。
但事实上,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需要一个论证、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因而以辅修方式开展,让感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修习相关课程,是稳妥之举也是创新之举。从未来就业来看,修习该专业的财经类学生除了进入金融领域外,还可在艺术品拍卖公司、信托公司、艺术基金会及文物管理和文化艺术品管理等政府部门就业,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而艺术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进入传统的设计公司,还可以选择艺术品经营与投资公司、博物馆、画廊和文化经营管理公司等,拓宽了学生就业的广度。
对艺术金融管理这种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这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启发式、实践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率,又为行业输送了人才,解决其人才紧张问题,实现了双赢。在教学中,应选择直观、形象、情景演练等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到艺术品拍卖公司、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等观摩、实践的互动教学模式,给以学生良好的艺术感知和熏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进而拓展创新思维。
六 结语
投资艺术品的金融化趋势在未来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一些学校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专业设置,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既可以为艺术品投资与管理培养专业知识和素质良好的从业人员,促进这个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以将文化艺术作为经济增长的软实力,助推实现文化兴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简燕宽:大数据时代的艺术金融[J].中国文化报,2014 年9 月12 日第005 版
2. 许宏香:全球化艺术与艺术金融产业革新[J].美育学刊,2012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