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海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活动实践相结合,审视自身行为,净化教师心灵,为改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做出我们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让心理健康教育焕发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 学心理用心理 ; 自身行为 ; 参与体验; 拓展空间
【分类号】B849
在工作中,经常因一件小事情, 学生与我争论不休,为了找到一个有效办法,我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小组,在经过了系统的学习之后,让我逐渐明白,学生的各种行为都受其潜在心理的影响,学生的任何外在表现都有其心理根据。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消除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源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忐忑不安地踏入心理学的大门,开始认真而系统地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学。在学心理时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摸索的快乐,在用心理时我有了尝试的快乐、发展的快乐,在快乐中我细细回味我与心理学的喜怒哀乐。
一、学习:专业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1、加强专业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以及障碍逐年上升,学生的成长越来越需要我们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决定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通过学习与研究,让我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辅导技巧有了初步认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学习必须伴随在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良性的、深入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心理健康,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全方面的学习后,能很好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锻炼我学到的辅导技巧,概括总结更有效的辅导效果,这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同时丰富我的理论水平。
2、审视自身行为,净化教师心灵
师源性心理影响分为师源性心理得益和师源性心理伤害两个方面。如何消除师源性心理伤害,推广师源性心理得益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以师德教育净化教师心灵。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去领劳动工具,并且吩咐他们挑两把好拖把。因为他俩去领拖把而错过了发书时间,剩下的两本书封面稍有破损,他俩面露不悦,要求换书。我说:“破损的也是书,能用就行了。”可学生却说:“那为什么你让我们挑好拖把?”顿时让我无言以对。正所谓:其行正,不令而从:其行不正,虽令而不从。还有什么比行为更具有说服力的呢?其次,要关心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营造教师良好的心境,积极乐观的心境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个性形成的积极作用。
二.运用:活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1、在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会有双赢的效果
语文课堂中需要注重点拨启发学生。在教授《难忘的一天》时,问学生:“为什么他觉得天格外得蓝,阳光仿佛格外灿烂?”时,一位爱捣蛋的学生接上话茬:“因为他眼花了。”全场爆笑。听到这样的答非所问,我狠狠地批评了这名学生。最后因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都变得很压抑。通过自我反省,我意识到这不过是该名学生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高调表现自己,而我不冷静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影响到了大家,造成师源性影响伤害。其实,孩子就是孩子,天性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全靠为师者如何引导点拨。如果当时我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一句:“这是你的看法,还有谁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即可以暗示防止自己负面情绪的爆发,又可以回归到课文思路上来,学生的情绪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教师的情感承担着调节师生关系的主要功能。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适当的情感投资,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迁移,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良性效应,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2、在心理活动课上参与体验,共同分享
在认识评价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和揣测别人,影响对他人和事物的正确判断。学生也会有这样的认知特点,那么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体验各种角色的情感,从而也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如在心理活动“今天我来当老师”中,他体验到了老师微笑的背后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在活动“生存在大自然中”,他体验到了一草一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体验,我们的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活动的内涵也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在活动中,每個人的体验会有差异,同时每个人都有了解他人想法和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体参与体验,还要引导大家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共享,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
3、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空间
作为一个调度员的角色,我们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又能纵观大局,适时调整。当团体活动的气氛尚未形成,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与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当大家开始讨论话题时,教师就要抽身出来,注意讨论的中心和方向。当出现矛盾甚至冲突时,教师要适时协调解决这些矛盾。教师调度的不仅是学生的每一个活动,更要调度他们的思维、情绪和心理。在互动中教师还可以扮演知心朋友的角色,在活动中创造团结平等的、亲密的、融洽的气氛,使学生互相关心互相追尊重。记得有个学生,读课文时别人读“一蹦一跳”,他读“二蹦二跳”;做组词时经常组“撒尿”之类的词。问他原因一概回答不知道。我把他请到心理咨询室,给他递上一块巧克力,我们俩边吃边聊,在不经意中一下打开了话题。原来是他的成绩中等,在班里又不是班干部,感觉到自己没有被老师和同学重视,所以才有这么多怪招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解到这些,我给他讲爱因斯坦成材的故事,讲五个手指一起拿杯子的道理等等。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他不仅没有了先前的特立独行,而且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踏实,成绩日渐提高。
三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展望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漫长而坎坷,我愿更多的人与我一样执着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改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做出我们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让心理健康教育焕发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潘施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朋辈督导、阳光心育”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 7(4).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