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萍
中图分类号:C41
设计理念
本文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例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虽然区区三百多字,但语言精炼传神,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把《临死前的严监生》放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不在分析故事情节上,而应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进而体会“讽刺”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画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品味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等我把话说完)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他是?
生:武松。
师:这个人巧借东风,善用天时地利,手持鹅毛扇。
生:诸葛亮。
……
二、课堂教学:
1.看来,大家对于中国名著中的经典人物是了如指掌了,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个经典人物,他就是——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2.监,监生。何为监生。出示:明清两代国家最高学校被称为国子监。监生是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捐钱)的办法取得“监生”称号。
监生,古代的读书人的称号,那么严监生就是姓严的读书人。
姓王的读书人就被称为王监生。姓刘就是刘监生。
严监生这个人物出自两百多年前《儒林外史》,那么《儒林外史》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出示:《儒林外史》我国清代著名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小说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3.《儒林外史》作为古典白话文,需要你们来找一找,古典白话文与现代白话文在称呼、语言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呢?
预设:诸亲六眷 赵氏 登时 ……
迅速将课本翻到133页,(扫清课文中称呼难点)下面我来考考大家了。(补充学生没有提及的内容)
4.扫清了这些拦路虎,我们再来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严监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欢迎有不同的答案,大胆的假设。
预设:吝啬
师:读读这段话。哪个地方讓你感觉这个严监生,活不久了?
出示: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这是严监生的病历簿,麻烦各位五(3)班大夫们给严监生诊断诊断。
师:大夫请问你姓什么?大夫你的诊断结果是什么?
生:准备后事。不用再医了。
师:怎么会没救呢,不可能的,你们一定要救救她好吗?这位医生你救救他好吗?
生:我不能救。
师:哎,可怜这么一条生命就这么快没了。严监生都这样了,医生这时候会对严监生说什么?
生:好好安歇吧。
师:谢谢你医生,你们真是医者父母心啊。来带着对他的同情读读这段话好吗?
师:哎,严监生啊,严监生。你都一声不倒一声了,怎么还还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指头准备干什么呢?他挺着最后一口气想告诉我们什么重大事情?
生:怕两茎灯草,恐费了油。
师:两茎灯草很费油吧?
一茎灯草 一整夜废油大约一文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师:贵吗?那肯定是严监生家里太穷了。
5.严监生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据史料记载,严监生家中十分有钱,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1两银子=人民币500元
师:如果他放在现在就是千万富翁呀!如此富翁的最后一刻本应该——(生自由发言)。可严监生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几毛钱的两茎灯油操心。现在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吝啬的人。
师:能在后面再加一个字吗?
生:吝啬鬼。
这个吝啬鬼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动作——两根手指。他想给自己的亲人传达什么信息呢?亲人又是如何解读两只手指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假设文章删掉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猜测,直接由赵氏揭晓答案,可以吗?(你们看到病入膏肓的严监生伸出两只手指,想知道答案吗?这样你们就中了作者的圈套了,这也是作者的聪明之处,这就是悬念,有悬念的文章更好看,层层深入的描写才能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到了临死前严监生听到至亲的猜测,由不对、着急、生气、对了的态度变化)
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师:“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生命的吝啬鬼形象。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鬼 ,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
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
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
(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化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你们看——
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现在你还觉得严监生吝啬吗?看来严监生似乎还是个有情义之人,所以就有个叫敬克木的大学者在自己作品《两茎灯草》于严监生展开隔空对话。你们觉得严监生到底冤不冤?
出示:你们都嘲笑我临去世还舍不得一根灯草,我喊冤三百年……我来问你,我有什么不对,我在离开这个世界的顷刻间还舍不得一根灯草,是因为我自己吗?我为的是我的家,不是为我一个人,我为的是以后,为的是世上已经没有我的将来, ……我可以没有生命,但全家人不应该浪费一根灯草。
金克木《两根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