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教师这一职业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仪表形象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教师仪表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教师仪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程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等。教师仪表修养的提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化培训、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自我意识差等。
【关键词】教学 ; 教师仪表 ;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15-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是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艺术,通过言谈、举止可以一一展现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凡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老师,除自己具有比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向学生传授精辟的科学知识之外,无一不风度儒雅、礼仪规范,有着良好的礼仪修养。
一、教师仪表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从教育的角度看,良好的职业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因素,它有着难以替代的教育管理价值,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同时,教师出色的形象可以丰富和扩展教育的功能,其独特的感染力和示范性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不可忽略的是教师本身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会直接的影响到教学行为。因为教师的课堂仪表就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假如教师穿着自己喜爱并且美观大方的服装走进教师,那么在仪表形象上教师会对自身产生积极的评价和愉快的情绪。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术,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难营造出来了。
(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仪表作为一种非言语行为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教师如何选择衣着、何种打扮有密切联系。教师的衣着、举止、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某些习惯,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依赖后,就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有着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由于长期处在学校生活的环境之中,社会阅历较浅,缺乏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活生生的榜样”。一位有着良好仪表修养的教师,他往往呈现出精神焕发、性格坚毅、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他的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
二、教师仪表修养的提高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待遇低
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师福利和其他一些行业相比存在着难以抹杀的差距。收入低往往使教师陷入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中,开源和节流都是老师日常需要考虑的问题,任何一项非日常的开支,都会成为老师生活中的难题。另外,从全国范围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没有安居,难得乐业。这些事实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因为物质待遇造成了教师不能安心教学,更别说注重自身礼仪修养了。
(二)缺少专业化培训
在新教师任职以后,任教学校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对教师进行仪表修养方面的培训。各机构均没有对教师仪表修养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来提高自己,这也是造成教师礼仪修养不高的原因。
(三)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就教师任教的学校来说,忽视教师的育人水平和师德师风方面的考评,而是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在这种评价制度下,教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职业幸福感逐渐下降。为了获得更高的职称,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注重自己的仪表修养,只能依附于不合理的评价体系生存。因此,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师仪表修养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仪表修养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以上提出的教师仪表修养提高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增加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支撐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2012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与世界平均投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教师才能在生活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有更高的职业追求,才能对自己的仪表修养重视起来。
(二)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有学者指出:“除非教学职业的前途至少像其他需要严格训练的职业一样具有吸引力,人们才肯多花钱,多费力,经过较长时间培训成为教师。只强调提高教师的培训质量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只是给教师增加工资,而不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培训,也是无济于事”。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开设礼仪修养课,提高教师的仪表修养。
(三)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仪表修养的提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避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因此,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时可以将教师的仪表修养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仪表修养。只有评价方式多元了,教师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职业幸福感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卫东.现代教师形象的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03(3):28-30.
[2]吉安平.课堂教学中教师仪表修养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33-35.
[3]李美莲.乌海市初中教师礼仪修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3.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12.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
[6]阮成武.专业化视野中教师形象的提升与统整[J].教育研究,2003(3):61-66.
作者简介:马芬芬(1988年9月-),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