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迪迪 赵 斌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专业课程改革
许迪迪 赵 斌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声乐专业课程教学来说也同样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步伐,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不断深入课程的优化设置探索。尤其在当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旨的教学理念之下,声乐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同样需要依托于此理念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处理。基于此,本文就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专业课程改革设置与教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声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提供借鉴。
应用型人才培养;声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性人才相对存在,两者有所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应用,而理论型人才重点强调理论,前者以“专、精、实用”为主,后者注重“厚基础”。换句话说,应用型人才是通过将熟练地技术和理论应用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是专门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结合版”,是学术性人才和高职、高专人才的中间体,同时具有两者优点的实用型人才,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同时又能掌握“专、精”的专业技能。在我国,只有少数211、985等高校是专注于培养学术型人才以外,其他高校近年来皆属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地方高校来说,在声乐专业的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发展方向包括音乐学或音乐表演专业,而这其中又包括美声、民族、流行三个小方向,对于培养这三个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来说重点是培养声乐演唱人才与专业的声乐人才,促使其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在对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其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包括对外文演唱和中文演唱这两种演唱方式应该做到熟练,只有准确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才能够更好的对歌曲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体会,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另一方面对声乐人才来说,要求相对较高,除了要求具备以上能力,还要求其能够对声乐教学的理论进行理解熟悉,能够正确运用声乐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理论进行简单化和条理化,提高声乐方向的理论质量和理论应用。
在各大地方高校声乐方向的课程设置上,一直推行国家明确的指导思想、教育部的导向政策以及由此而细化的各种条条款款,旨在推行课程合理化发展,然而其结果显示却不容乐观。因此,院校在进行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设置予以充分重视,首先,课程的开设要力争做到全面、系统,譬如,在声乐方面,国际歌唱语音的教育里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意大利语歌唱语音、德语歌唱语音以及汉语歌唱语音等,在课堂教学中则难以对其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声乐课程中开设相应的“正音”课,做好学生“咬字”、“吐字”的规范训练,做好学生“收声归韵”方法的开展。其次,国内地方院校应根据其地方文化资源以及相关产业资源优势,创办具有地方性特色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逐渐对课程观念进行创新,改变并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课时比例是指某学科课时占有数与总课时之比例,其能够对某学科的课时数做出具体的体现,同时能够准确体现出教学大纲以及培养方案修订者的课程观,在国内的高校对大纲的修订的过程中都会重点强调“特色”“创新”等要求,然而一些课时修订者对学校的定位理解模糊不能对应用型人才的实质进行明确的理解与把握,就会出现对其他高校以往方案照搬照抄,并非针对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缺少自身教学特色、培养人才的创新性。所以在对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进程中,应该注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以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为目的,对课时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对学生的教育上逐渐深化,经过时间的反复打磨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形成自身的综合性竞争能力。课时比例设置要力争做到合理、适当,课时的调整要与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相符,教师也要力争做到“亲力亲为”,亲自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指导,给予学生最大的辅助。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方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所以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对知识在理解过程中容易产生不透彻的情况,并容易导致重技轻文情况的出现。同时,教学科学性的缺乏也极容易导致很多高效在进行高声乐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出现雷同的情况,其学科的定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呈现弱化问题。这样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在高校声乐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地方院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倾向于市场的需求性,依照市场走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依托于市场的走向来对学生教之于重要的理论知识,声乐教学的内容应当更加注重其实用性的结合,将其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在一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审美水平予以不断提升和改进。而当今人才市场上依然需要演唱能力强、演唱风格多样、演唱歌曲时尚的声乐人才,所以地方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市场需求改变教学内容的重点,除了重视学生们科学的发声的训练以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演唱能力。
地方高校在声乐教学中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实效性,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声乐学科的要求,重点发展声乐教学方法的实效性,进行灵活的声乐教学,声乐教学重点是对学生教授歌唱技巧并进行培养与训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口传心授”的师承模式。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教学,以实现重点的专业教学活动以及专业建设格局为主要目的,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灵活有效的教授,让学生领会其声乐理论知识对声音的概念进行正确的认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歌唱技巧,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将声乐课堂教学逐渐转变为“师生共研”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形成平等、和谐、互助三者联系紧密的科学教学方法。
现代声乐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并进行不断完善。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将课堂学习与艺术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在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舞台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声乐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对艺术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的不断积累,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舞台表现力。在声乐教学模式中把准实践性,能够对声乐课堂教学成果起到检验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自信心。此外,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团体合作等形式让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入到社会中、团体中展现自己所学习的各项“本领”,并通过此方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技能。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实践”的教学原则,才能够真正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在国内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中,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各大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其教学内容与各地方的特色相互衔接,通过地方文化的融合,地方特点的融入,让声乐教学更具鲜明特征,让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让学生的学习质量越来越好。■
[1] 唐博.刍议地方高校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皮革,2016,02:219.
[2] 李国毅,王为一.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06:67-71.
[3] 黄丽,罗锋.地方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当代经济,2015,14:116-119.
[4] 孔倩云.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4,08:97-98.
[5] 田大勇,郑勇,阎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04:89-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