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宝荣
摘要:当下,传统的显性思想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认可。本文在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剖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推动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隐含性与渗透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把其内容渗透和隐藏在一定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正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含性和渗透性所在。潜移默化的这些内容属于附加内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和指向,因此,接受教育的一方自身并没有得到此种教育形式对自身的感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之所以提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使其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情景等同于其他实践活动的相应要素相关联,让受教者在周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地接受思想并没有潜意识感受到这种教育的存在。教育者将自己的教育意向、教育目的暗含或潜藏于跟当前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中,受教育者是在无意识地自发的主动加入其中。通过让受教育者亲自参与具体实践,道德品质和思维模式无意中被影响和改变,最后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与开放性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扩张性,教学形式与内容也不拘泥传统固定的,因此使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多样和丰富。传统的课堂显性教育,往往是通过理论教学进行疏导和教育,把规定的道德常识传达给求知者。但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恰恰相反,将需要灌输的东西隐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然后通过渗透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以此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一些相关的德育知识,并将其牢牢记在心里,逐渐呈现在道德生活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对学生进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学校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在现实的环境中开展,同时也可以在虚拟的网诺环境中展开,既可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生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开展,这正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所在。
(三)有效性与持久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隐含性与渗透性,多样性与开放性特点之外,教学效果也具有相应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在教育效果上具有有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相比。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在一定时间会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东西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学生忘记。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渲染对学生的言行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校园气氛,良好的学校风气对学进行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无意间耳濡目染地接受各种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种潜在的校园文化包含着社会正能量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学生由于身心和年龄的需要,容易被影响,这些潜在文化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旦自发的被中学生接受,形成固定的品质与思维方式,往往能够长久的伴随和影响他们。
二、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隐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学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基本的概念分析层面。在教学环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以陈旧的课堂教育为主,如今国内中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处于基础概念消化的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以以往的单一灌输方式为主,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的形教学讲授相关德育常识,学校用一定规章制度中的惩罚和奖励条例来约束学生的言行,更善于用考试分数对其进行好与坏的定位,这种以成绩好坏论优劣的方法并没有对中学生进行尊重和全面的评论。当然,有的地区因为偏远和落后,代课老师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缺乏,老师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的匮乏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造成很大的阻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中学难以贯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单一
目前,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学校对中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还比较死板,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板报设计,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堂单一教学等等,这些教育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启发和影响作用。但是,这些媒介容易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载体传播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使得教学效果一直不明显,整个教学效果显得十分单调和机械。
(三)忽视中学生心理需求
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中学生辨别能力不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适应社会的道德情感非常困难。学校管理、教师教育上也对学生的情感号召缺乏积极的引导,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学生们被迫追成绩很少留意校园文化,很难和谐的融入学校的环境中。在学校唯一的目的就是追分数,对学校缺少信赖感和归属感,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在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主人翁的精神没有全部彰显出来。这种忽视性的缺失教育,无法满足中学生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要。
三、有效开展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行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社会大环境,校园环境还是家庭环境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都必不可少。健康的教育氛围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为了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作用,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校风和浓郁的学风,学生在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无形中被提升,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发挥。所以,为了体现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良好的校风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二)注重教学载体的多样性
在对中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载体进行教育。社会文化宣传、多媒体教学、家庭影响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能让中学生能够得到愉快的满足,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不仅使他们的好奇心有了满足,而且他们的眼界有了开阔,知识得到了丰富,但是泥沙俱下的信息内容,又对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产生了相应的的负面作用。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网络,使其成为辅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工具,但是也要教会学生辨别真伪,有所选择,有所利用。
(三)重视实践教育的功能
在对中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校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改变中学生的思想觉察和悟性,引导中学生有效端正三观建设。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外,组织中学生或者由中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对于中学生而言,一定量的扩大书籍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眼界、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耐性。学校积极组织并要求学生进行定期的读书汇报活动,让每一个读书的中学生都可以上台展示各自对书籍的解读与困惑,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与更多的学生交流,这样的形式下产生的体会才是深刻的,中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范君.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