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18-0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如冀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1—6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级、每册的主题单元。冀教版语文每个主题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5篇课文和1个阅读链接,还有一个《综合学习》。
每个主题单元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课题提出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素质较高,家庭条件优越,学习资源丰富。他们的家庭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部分学生还有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家庭中有电脑可从互联网上获得学习资源。而一些学生课外语文的学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浪费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本课题的研究就要充分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兴趣等,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并将课堂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向课外拓展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为了彻底改变语文教学方式,扭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我们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丰富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数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研究内容
所谓 “主题教学”单元教学,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在主题语文里可以说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因为主题语文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了起来,能够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多元化。所以,主题语文既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主题语文”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围绕“主题阅读”开展以下研究:
(1)由“一句诗、一段文”进入整首诗、整篇文的拓展阅读。
(2)以“人物”为核心的多重视角拓展阅读。
(3)由一篇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
(4)在大单元思想引领下,针对冀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展“七种课型”的综合合理的使用研究。
四、研究思路
1.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流程的研究
以“单元导学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对比研读课→拓展广读课→主题收获课”为基本教学流程展开研究。
2.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清楚各单元教材中可挖掘的有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资源。根据主题教学需要,拓展主题内容,加强主题内容与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
这几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的内容之中,在主题收获课中得以展示,在单元评价中得以量化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体地位的转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五、研究的方法
1.采用理论学习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解读课程标准,研读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相关论述,学习有关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理论。
2.实验班跟踪实验
确定科研实验班,实验班作为重点实验基地。
3.行动研究法
对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按既定思路进行研究,从中摸索出规律和经验,从而形成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流程。
4.比較分析法
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对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数据对比。
5.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确定研究项目,成立课题。
组织、制定研究方案。解读课程标准,研读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相关论述,学习有关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资源理论。
2.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制定具体研究计划,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汇编优秀论文,汇总优秀教学设计、典型个案、精彩解读文稿,总结课题组研究情况,准备接受成果鉴定。
作者简介:闫为华,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首席语文教师,教导处语文教学主任兼班主任。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开始进行“大单元主题阅读”实践,她和学生一起在语文天地里快乐遨游。她参加市、区语文评优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所著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所带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评为区年度“优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