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回望过去五年,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从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授权空间,到特区自身的政策、产业乃至区域定位,再到前海特区这一“小系统”与国内政经制度和国际规则体系诸多“大系统”的制度对接与风险监管……前海的金字招牌已升级成为改革浪潮中的“万足金”。
时近中午,位于深圳南山区东滨路与月亮湾大道交汇处的前湾一路旁,一辆满载着货物的货运车从前海蛇口自贸区拱形门前缓缓驶过,提示着这片土地原本的功能:堆放远洋货物的仓储物流区。
这是2017年8月的深圳前海。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前海,鼓励发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200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和大海,之后深圳实施填海工程,逐渐形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前海。从2010年开始,前海先后成为深(圳)(香)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区。几年间,前海变身为国家级制度改革的试验基地,包括法治和金融改革在内的诸多制度革新试验,都在这片填海而来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经过几年的沉淀,前海在推进深港经济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促使深港两地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合作有了新形势。目前,深港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性合作模式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比较深港两地过去16年的GDP数据,不难发现,深圳从2001年生产总值不及香港的18%,到2016年是香港生产总值的91%,总量上正接近香港,人均GDP水平也正和港澳地区缩小差距。同时,深港传统的“三来一补”的经营模式和“垂直分工”的经济合作模式也逐渐转变为“水平分工”。
此外深圳在高科技领域全国领先,其GDP增长率大半来自新兴材料、IT技术、生物科技、海洋科技、太空科技、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新技术注册登记量也已占据全国登记量的一半以上,进入到自主创新和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新时代。而这些成绩中,前海的贡献值占据了多半。
政策高配下 蓄力前行
对于前海建设的执行者来说,尽管有2010年那场“石破天惊”的创新改革作为铺垫,但当一场变革真正开启,还是会引发不小的波澜。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来到前海说,前海如今的开发,让人们重新看到了深圳特区初创时的景象: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习近平寄语前海发展,必须把握住中央给予前海的定位,依托香港尤其是高端服务业,补齐短板服务内地,同时要求前海要面向世界,以国际的视野和胸怀,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经验,把前海合作区建设好。
如今,时隔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颁布7年之时,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前海五年之际,身处改革前沿的前海,依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嘱托,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努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制度创新路径。
现在,前海努力的成果逐步显现,外界也习惯了用“大胆”来形容深圳前海先行先试的魄力。
记者获悉,截至今年6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港资企业4603家,注册资本4150.68亿元,港资港企经济贡献不断加大。此外今年上半年,片区港企实现增加值177.35亿元、占总量的19.0%,纳税59.48亿元。从区块来看,前海片区完成163.31亿元,增长53.9%,增速全市第一,高于全市水平23.8个百分点。优惠政策的“高配”之下,前海的改革动力围绕国际经贸规则、金融、法治、人才、深港合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探路、破冰,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出炉。
前海展示厅的工作人员向《小康》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推出76项制度创新成果,使得片区累计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达到284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10项,广东全省复制推广49项,深圳全市复制推广31项。这也意味着创新的举措平均2.38天就推出一项。
高达110项的全国首创或领先经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前海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一直承担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眼中,前海自始至终是“敢于首个吃螃蟹的”先行者。
先行者的成功经验自然引得围观借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3年至2017年6月,前海展示厅、梦工场共接待国内外贵宾9150批次,国外政务、商务考察团超过200个,包括新加坡、斯里兰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解说员罗舒婷说,目前平均一天就能接待三十多个参观团,前来参观的客人最感兴趣的还是前海的创新体制。
营商环境更为优质
毫无疑问,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前海最重要的“筹码”。
在位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湾一路19号的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以下简称“e站通”)大厅里,25个办事窗口正在安静而有序地处理各项事务。作为与企业直接面对面的窗口,e站通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省市授权和委托管委会以及前海管理局办理的131项行政审批及行政服务事项。此外,深圳市市监委在前海的16项商事登记事权,由e站通服务中心进行受理,市监委在后台进行审批。
罗舒婷介绍,现在对于深港两地的创业者而言,前海的营商环境构建了目前现有框架下最开放最便捷的行政服务平台,这也让一些有着创业梦的年轻人有了才华施展的空间。“深港青年梦工场就是创业者梦想实现的理想场所。”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前海的前湾区一路,一处占地5.8万平方米,以黑、白、灰为色调的建筑群。endprint
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从空中俯瞰,这片建筑像是书写在大地上的一个繁体的“梦”字。其名其形,预示着在这片土地上一场关乎梦想的孕育和创造。
“这也是习总书记到访之后前海片区内变化最大的区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于2014年12月7日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联和香港青协三方发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梦工场”),是服务深港及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帮助广大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的国际化服务平台。
“由于商业和生活配套好,创客都喜欢入驻这里。他们工作不分日和夜,也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这里,为自己的事业打拼。更关键的是在这里,不仅有场租减免,而且还有政策优惠,比如梦工场的所有企业都可以享受前海及广东自贸区内的所有优惠政策,符合资格的企业,企业所得税仅按15%税率征收,境外的创业团队个人所得税也是按照这个税率执行。”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每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都十分有活力。现在,梦工场每个月都推出主题活动引导不同的创业团队参与其中,其中不乏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的企业团队。
声活是一支由听障人所创建的创业团队,团队其中两个创始人是听障人士,他们致力于打造国内听障群体的垂直社交分享平台,让听障者与健听者们更好的交流及沟通。他们的产品在2016年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
声活公益活动执行总监、高级手语翻译员陈明星告诉《小康》记者,“听障人群是残障人群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因为在外表上他们看起来与其它健全人群无异,这导致很多听障人士自我封闭,不善于对外交流,难以融入社会。为了能够帮助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进行实时交流以及沟通分享,我们声活团队由此开发了适用于聋人患者专属的社交软件 。”
陈明星说,目前团队总共7人,平均年龄都在25歲,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就在去年,在资金扶持和专业辅导下,“声活”APP正式宣布上线。
“听障人士除了可以实现手语翻译预约服务板块,还提供手语翻译预约服务和招聘功能,意在帮助听障人群在就医、法务、商业交流、生活场景中实现顺畅沟通与交流。比如去医院陪同、公司面试,都可以通过预约实现。这也成为聋人专属的朋友圈,这里有社交,有更好地认识其他听障朋友的交互平台,能用技术解决沟通障碍,让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无障碍沟通,不被动地疏离于主流社会。”
“去年九月上线以来,目前是四十万用户量。接下来我们会尝试在全国手语标准化收录方面与国家残联机构一起探索实现更高精准识别的功能,缩小手语软件应用过程中的识别差异性。”陈明星希望,在未来残疾人能受到更多关注与关爱,让残疾人士不再是社会边缘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