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驱动力研究

2017-09-26 06:37琴,谢
商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因素经济

杨 琴,谢 恒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邵阳422900)

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驱动力研究

杨 琴,谢 恒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邵阳422900)

运用西部地区2006~2015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增长模式。从发展轨迹看,近几年西部民营经济总体呈粗放型增长态势。从趋势看,发展西部民营经济驱动机制应实现市场因素、资金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外向型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人才资源因素、政策与制度因素等八大因素的转变,探索促进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机制,不断实现规模经济。

西部;民营经济;经济增长;增长模式;驱动力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飞速发展起到助推器与加速器的作用。西部地区涵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拥有较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却处于贫困状态。纵观东西部发展差距,民营经济的主导分歧是关键。主要表现包括:①民营企业数量,从2016年2月国家工商局统计数据来看,东部地区的个体工商户2149.43万户,占全国总量的46.62%,而西部地区仅为973.58万户,占21.26%;②民营企业竞争力,从民营企业竞争力500强排名来看,仅浙江区域就占134家,而西部整个地区仅占48家企业;③民营企业投资产业结构,东部民营企业在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定在85%左右,西部民企投资比重57%;④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东部民企的组织结构已向企业化转变,而西部民企仍以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为主。同时,西部民营经济的增长模式主要是高资本投入、高能耗、高劳动投入并存的粗放式经营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鉴于此,西部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活跃分子”,研究其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势在必行。

近年来,民营经济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国最早对民营经济的研究可追溯到1931年王春圃将“民营”理解为民间经营,赵晓呼、赵美玲(2006)、厉以宁(2007)对民营经济政策演进以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和主要问题进行研究[1];许崇正(2008)、李维安(2009)从制度的角度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2];单向东(2009)、李维安(2011)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走向进行分析[3];钱巨炎(2013)、余力、孙碧澄(2013)、程俊杰(2016)从财税政策、融资等角度探讨发展民营经济等;AlanP.L.Liu等主要探讨不同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下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并以温州为实例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4];BarryNaughton(1994)通过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乡镇民营经济在不同的激励机制与产权配置下表现不同;Nikiforos.T.Laopodis(2001)探讨政府投资对民营投资的影响[5];Barro和Robert(1991)通过计量经济分析,发现私人经济的增加与否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且是正向相关关系。

现有民营经济研究的实质,都是试图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民营经济制度角度去探究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民营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府政策制定,但对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通过面板数据研究民营经济增长趋势,实证分析表明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机制是规模报酬递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模型理论分析

有关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研究,经济学界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财富增加来源于分工,分工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可以带来规模经济等,从而导致经济快速发展。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地区差异、比较利益、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贸易能使双方都变好,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lson)所说“正如爱吃瘦肉的妻子用肥肉换取爱吃肥肉的丈夫的瘦肉一样,人类幸福的总量可以增加。”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在资源条件相同的国家与地区,贸易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新增长理论中,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即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效率,还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罗默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来源,卢卡斯则认为经济的溢出效应是人力资源外部性造成;而当熊彼特将创新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后,人们通过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可以实现收益递增,即创新能够带来资本与劳动力的边际报酬递增。目前学术界大都是关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研究,而对于经济增长组成部分中的民营经济研究甚少,特别是关于民营经济规模增长以及长期增长研究更少。

单从研究经济增长方法来看,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序列相关性、线性回归法、数据包络法(DEA)、随机时间序列模型以及指数法等。K.Renuka Ganegodage和Alicia N.Rambaldi(2011)分析了1959~2008年间斯里兰卡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教育投资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Manoela Popescu和Luminit’a CeciliaCrenicean(2012)分析了知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三要素能够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王兵、颜鹏飞运用DEA分析方法,对规模经济进行测算;肖耿借鉴TFP分解技术,得到中国37个大中型行业的增长效率的趋势和特征;徐瑛、杨开忠(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转向规模报酬递增的内生经济变量;运用这些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全要素分析以及规模分析;吴思斌(2013)以1992~2011年间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内生驱动力和外在拉动力进行对比,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内在驱动力和经济增长是双向因果关系的,但是投资对经济增长仅为单向拉动关系。

本文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开始对经济增长规模报酬进行研究,但是没有形成对民营经济长期增长完善、科学的量化指标。因此,本文从实证经验的角度利用面板数据来度量西部地区民营经济规模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过程。

二、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在以上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做实证分析,以科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法为基础,测算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增长对西部民营经济的贡献。

步骤1:本研究模型的设定采用科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

其中a+b没有约束,表明此处不坚持资本报酬不变的假定;待估参数A为效率系数,是广义技术进步水平的反映,从模型理论分析中得知,应该有A■0。

模型利用线性对数模型形式进行修订:

log Y=a log K+b log L+e

这时根据产值Y、资金K和劳动力L的横截面数据以及时间序列数据,通过OLS方法可估计式中a和b的值。

步骤2:数据来源:选取2006~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别采集西部12省的民营经济总量、民营经济资本存量、民营经济劳动投入人数数据,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做基于C-D模型的数据分析。

Y:总产出指标(亿元)。采用西部地区所有非国有企业工业指标作为总产出,用全部工业企业减去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

K:资本(亿元)。采用西部地区所有非国有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数据理论分析得知,资本投入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此变量系数先验为正。

L:劳动力(万人)。采用西部地区所有非国有企业工业从业人员数指标来反映劳动投入的情况。同样,劳动投入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此变量系数同样先验为正。

图1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总产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2015年期间,西部的非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工业增加值绝对值逐年上升,特别是西部具有代表性省份四川,四川民营经济总产出从2006年的4808.1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8899.66万元,增加将近6倍,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2804.9上升至2015年的16744.8万元,就业人次从556万人次上升至1345万人次。但是西部部分区域,如宁夏、青海等,无论是固定资产投入、就业人员还是最终的经济总产出,从图1、图2、图3发展趋势来看,几乎处于平行状态,也就是说,每年增长趋势微弱,经济“抬头”趋势不显著。

图2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图3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就业人员

但从以上图来看,2006年到2015年期间,总体来说,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下,西部民营经济投入量逐渐增大,发展速度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状态。西部民营经济总量加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的过程,如劳动力、资本因素等生产要素对西部民营经济贡献到底有多大?到底谁为主导?我们运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民营经济增强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三、实证分析

根据图1、图2、图3的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资金和劳动力的不同地区的界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一)样本选取(表1)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二)面板协整检验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Pedroni(1999)提出的检验方法,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对面板数据回归中得到残差统计量进行检验。Pedroni检验中有7个统计量,Pedroni(2004)的Monte Carlo模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于T大于100的样本来说,所有的7个统计量的检验效力都很好并且很稳定。但是对于小样本(T<20)来说,Group ADF统计量是最有效力的,接下来是Panel v统计量和Panel rho统计量。由于Panel各个统计量假设不同截面具有相同的回归系数,而Group各个统计量是假设不同截面具有不同的回归系数,且本文中的T=7,因此,Pedroni检验以Group ADF统计量为准。Group ADF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LnY、LnK和LnL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协整检验

(三)实证结果

Huasman检验结果表明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方法的回归结果

(四)结果分析

从以上对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增长要素的实证分析来看,支持以下几个判断:

其一,从回归结果来看,F值越大,表面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西部民营经济高速增长的首要要素,是显著因素,是西部民营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力的变量系数为负,表面劳动力因素的不显著性,也就是说劳动力不再是西部民营经济增长的关键因子。而固定资产投资对民营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说明与西部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等,促进技术不断进步而引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及民间投资改革而日趋活跃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密切关联,特别是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鼓励发展,放松管制与限制,为民营经济投资注入强大动力,使民营经济风险与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民营经济活动得以高效率的配置。

其二,西部民营经济增长仍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要素驱动转向为资本驱动。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常用要素投入增加和要素生产效率提高来区分。回归结果表明,民营经济对固定资产投入依赖度较高,资本密度值很高,投入到劳动力中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出现高增长,劳动力变量系数为负,也就是说成本仍然是西部民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即西部民营经济增长仍然处于社会生产报酬递减阶段。

其三,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从图1、图2、图3得知,西部民营经济部分区域如西藏、宁夏等投入与产出明显落后于西部的四川。而西部地区原本就是经济较后的区域,不均衡投入引致不均衡的产出,加剧西部地区经济不均衡发展,贫富差距更加明显,从而更加限制民营经济活力因子的进入,也抑制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出现纳克斯的恶性循环。

四、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因素

结论分析得知,西部民营经济增长仍处在“量”增长阶段,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以资源换取产出的代价,即以高能耗、高污染、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劳动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西部民营经济增长。纵然在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问题在于,经济保持增长速度是不够的,对于少数民族众多、人口分布较广的西部区域,要实现经济长期增长才是关键。经济长期增长就如同人体生命长度,取决因素在于健康,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增长,才能实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而西部民营经济增长是在众多综合复杂的因子中实现,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存在着吸引力因子——人才流动、技术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流动。西部民营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其内在的引致力因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说,西部民营经济增长正是通过产业结构因素、市场因素、外向型经济因素、人才资源因素、资金因素、文化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政策与制度八大因素共同实现的(图4)。

图4 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1)市场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买方市场的形成,隐藏在经济增长速度背后的市场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西部区域自然资源虽较为丰富,但东部地区紧靠港澳台地区,较强的区位优势,拉近东部地区与世界市场相连,而西部地区在国门没有实质性开放的情况下,整个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较慢,自身资源优势没能转换成比较利益,东部地区通过西部输送深加工工业产品,西部地区向东部输送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此市场模式是西部经济长期增长的瓶颈。西部地区只有改变以往的市场角色,将企业所有制结构引进市场竞争因素,延伸产业链,打开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门槛。

(2)资金因素。西部地区传统体制影响根深蒂固,改革阻力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力较慢速率增长。而资本的本质是实现价值的增值,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调整下,西部资本流动呈现净流出状态,造成西部资金“失血”,而导致西部地区“造血”功能的不足,这样会形成“马太效应”而致使资金更加的不平衡;同时,东部地区在资金信贷、企业上市、资本市场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这样东部民营企业更加较快地融入短缺的资金,促进资本的投入。而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在短缺资金的背景下,只有鼓励股份制银行、风险与投资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商业性银行以及一些城市性银行等加大对西部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让资金因素能够成为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马达。

(3)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同人身体的“咽喉”部位对人身体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快慢与否直接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息息相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相差甚远。西部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70%,但是交通通信设施的比重只约占全国的1/3。如西部面积最小的省区宁夏尚无一条贯穿南北的高等级公路,至今在西部地区仍存在极度封闭的区域,阻碍人们对外联系、资源的流动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西部地区通信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信息传递以及对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的掌控;同时水利设施、生态环境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因此,要实现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4)外向型经济因素。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得知,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是拉动区域经济主导因素之一[6]。东西部对外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距离逐渐拉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对外贸易速度加快,但从总量看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获得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不多,民营企业出口量不大,很难达成出口规模效应。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害怕风险的发生,不敢迈出去接受国际产品品质的挑战以及害怕资金回笼的风险,从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是西部地区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航标。

(5)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或部门各行业间的比例关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着内向型、低级化的弊端。同时,西部民营经济增长在三次产业结构上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第二产业结构方面,轻工业结构中,西部非农加工业的比重较低;重工业结构中,西部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较高。在西部民营经济增长过程中,区位上在1.5以上的专业部门主要集中在一些原材料的加工,如木材业、煤炭、烟草等。而这些专业化部门产业关联度较低,感应度系数较低,不能成为主导产业,乘数效应较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性以及主导产业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力与感应度都会拉动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

(6)人才资源因素。人与知识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点和经济竞争的最深厚力量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除极少数的大型城市占优势外,如成都、西安等除外,其他地区较东中部地区而言,受教育年限较低,特别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科技文化水平更低。而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经济待遇较差以及地区因素影响,导致大批人才的流失。人才作为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主干力量,在经济发展创新与经济推动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石。

(7)文化因素。东部地区都有经商传统,善于“握微资以自营”,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与财富观。而西部地区思想更为保守,形成一种“群体文化氛围”,遇事求稳,害怕风险,缺乏创新与竞争意识,特别是官本位等级观念严重,甚至有些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偏见,限制较多,支持较少。而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一种“创新精神”,西部文化因素束缚西部民营经济大幅度的长期增长。

(8)政策与制度因素。东西部地区在市场发育程度、体制改革、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不存在平等竞争的条件,因而单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西部民营经济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差距越来越大。政策的影响会导致制度的变化。在西部地区普遍缺乏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民营经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使西部民营经济在人才、融资、信息方面都处于劣势。改善政府服务体系,完善法律制度,将会驱动西部民营经济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机制

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也就是在八大因素健康持续影响下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实现规模经济的反复循环的过程。基于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这里构造一个简单的西部民营经济增长综合动力机制模型(图5)。

图5 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综合动力机制模型

(1)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是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持力与驱动力。在实证分析中,虽然劳动力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却不是西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子,究其原因我们从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缺乏对于教育水平的投入。只有实行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战略,增加对教育、培训的投入,不断实现知识积累,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才能逐渐成为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活跃的生产要素,正如舒尔茨所说的“知识效应”成为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持力。在人力资源所带来的知识效应下,创新思想不断产生,技术不断的变迁。技术的变迁由于技术依赖因素的影响必须具备强大的驱动才会有技术路径的改变,正如内生化增长理论所强调的,企业盈利是技术路径改变的主要源泉。卡曼和施瓦茨(1974)认为技术进步是产业不断升级的驱动力。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对产业更替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技术创新能够让创新拥有者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为下一个创新奠定坚实的市场与资金基础。因此,技术创新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的速度。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过程就是为获取有限的市场资源,获得市场占有率,从而让创新成果不断实现而形成持续性创新,以至于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

(2)政策与投资是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撑力与推动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限与瓶颈主要源自于对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政策的担心。在西部地区进行投资的民营经济担心受到不公正待遇以及政府政策是否能够长期稳定;担心政府办事效率低,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担心政出多门,收费项目较多等。建立诚信政府,对待民营经济的各种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应当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认识民营经济重要性,对民营经济创新进行保护,开放有序的政策是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撑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民营企业的投资是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在要素分析中得知,西部民营经济面临资金瓶颈,解决融资难题,应针对不同规模企业设立不同的融资体系,对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进行风险评估,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走进西部民营企业,并且为民营企业设立相应的担保体系,从而为西部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西部民营企业在投资力量的推动下,会不断扩大企业固定资本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本、创新的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从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西部民营经济长期增长。

六、政策建议

基于要素分析与驱动机制探索相结合,本文认为,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要着力加强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方面,西部民营经济要实现“弯道超车”,亟须寻求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新动力体制。对于新改革体制的探索,需从深化产权改革,实现产业组织创新战略着手。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主体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需要引进现代的管理体系,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机制的提升。引导家族企业开放股权,通过股权的改增吸引外部人才和投资者。鼓励大企业扶持小企业,通过控股、合资、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民营企业品牌的建立与保护其商标,让西部民营企业树立产权意识,让品牌创造其独特的价值。

其次,西部民营经济要实现“附加值”增长,抓好技术创新是基础。西部民营经济仍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要素附加值的增长以及效率驱动力的转变,技术创新是基础。为了提升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劳动力素质,也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引进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促进人才在西部地区的聚集,营造创新氛围,才能促进资源价值链的延伸,促进“附加值”的增值,实现资源效率的提升。

再次,西部民营经济要实现“均衡式”发展,核心区建立是关键。核心区是经济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区域。西部各个区域要实现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各区域之间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区。而“自己”的核心区就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特长”,建立“特色”核心区,将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同时引导龙头企业的建立,才会吸引投资者的聚集,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经济,从而辐射外围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

最后,西部民营经济要实现“畅通式”发展,改变民众意识是根本。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观念传统,对民营经济存在一定偏见。西部地区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并不是“输血式”提升,而是“造血式”改进,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民营经济中来,让他们从中获取相应的公平利益,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民营经济在实现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所带来的思想冲击,才会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最终实现“畅通式”民营经济规模增长。

[1]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5-69.

[2]许崇正.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单向东.民营经济三十年——思考与展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Alan P.L.Liu:Reform from below:the private economy and local politics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Wenzhou. The China Quarterly,June 1992:293.

[5]Nikiforos.T.Laopodis.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Private Investment[J].Applied Economies,2001(3):28-43.

[6]吴思斌.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与外在拉动力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2013(10):19.

(责任编辑:罗蕾)

Research on Driving Forces of Long-term Grow th of Private Economy in Western Regions

YANG Qin,XIE H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Hunan 422900)

Using the annual data of the western regions during 2006-2015 and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private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the western region.From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in recent years,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verall has been in extensive growth.Judging from the trend,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rivate economy should focus on eight changes namely market factors,financial factors,infrastructure factors,exportoriented factors,industrial structure factor,talent resources factor,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so as to explore ways of promoting long-term private economic growth mechanism and achieve scale economy in western China.

western China;private economy;economic growth;growth pattern;driving force

F127;F276.4

:A

:2096-4315(2017)01-0128-07

2017-05-10

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与路径探索”(13YBA298)。

杨琴(1984—),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应用经济学在读博士,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成员;谢恒(1964—),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秘书长。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因素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解石三大因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