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琼 宋海洋 霍海龙 彭 洁 刘永张 杨玉钊 邹丰才 杨建发*
试验研究
豪猪蛲虫18s rDNA序列分析
王荣琼①宋海洋②霍海龙①彭 洁①刘永张③杨玉钊③邹丰才②杨建发②*
(①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12 ②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③云南省昆明动物园 云南 昆明)
为了鉴定从昆明动物园豪猪消化道检获的某线虫种类,采取保守引物扩增虫体的18s rDNA序列,通过测序获得892bp的有效序列,通过在线Blast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上公布的尖尾科啮齿类动物的Wellcomia siamensis,Protozoophaga obesa,Protozoophaga obesa,Enterobius sp.序列EF180079.1、EF180075.1、EF180066.1、KJ768610.1,相似度分别为93%、88%、87%、84%。对比分析表明,所检获的豪猪消化道线虫为蛲虫,这为豪猪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为豪猪蛲虫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豪猪 蛲虫 18s rDNA
豪猪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其饲养方法简单,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人工养殖,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由于饲养管理卫生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豪猪疾病时有发生。目前关于豪猪的疾病报道主要有急性肺炎和肠炎[2]。寄生虫病也是影响动物生长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明确动物所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用于寄生虫虫种的鉴定,核糖体DNA(rDNA)中的18s、5.8s以及28s的基因组序列在大多数生物中趋于保守,在不同寄生虫种间变异差性较大,是寄生虫虫种鉴定的主要参考基因序列[3-6]。本试验对豪猪消化道检获的蛲虫rDNA中的18s r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和对比分析,以此确定其种属关系。
1.1 虫体样本 虫体样本来自云南省某动物园豪猪粪便中检获的线虫,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
1.2 主要试剂 DNA提取试剂盒为天根公司的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NA胶回收试剂盒为天根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Trans2K DNA Marker为TransGen Biotech公司产品;PCR试剂均为TaKaRa宝生物工程 (大连)有限公司产品。
1.3 虫体DNA提取 取单个虫体,用灭菌双蒸水吹打冲洗3次后,置于灭菌的1.5ml的eppendorf管中,用灭菌小剪刀将虫体剪碎,再用少量灭菌水中浸泡20~30min,按照试剂操作步骤提取虫体的DNA。
1.4 虫体18S rDNA扩增 参照文献[5]引物序列18SF:GAGGAGGTAGTGACGAAT和18SR:GGACATCTAAGGGCATC由上海生工合成,PCR扩增体系为25μl,其中10×PCR Bufer(Mg2+free)2.5μl,25mM MgCl22.0μl,dNTPs(2.5mM each)0.5μl,ddH2O 16.8μl,上下游引物(50pmol/μl)各0.5μl,rTaq DNA聚合酶(5U/μl) 0.2μl,模板DNA 2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后94℃变性30sec,50℃退火30sec,72℃延伸1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1.5 测序分析 采用胶回收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并送至上海生工公司进行测序,然后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2.1 PCR产物电泳 PCR产物于1%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所得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图1)。
图1 PCR产物电泳图
2.2 测序和分析 测序获得豪猪蛲虫18SrDNA有效序列大小为892bp,如下所示。CGAATGATGAGCTGATTATG TGCTGCGCATCGATGCCCACAGATGTAACGAGGATCT ATGAGAGGGCAAGTCTGGTGCCAGCAGCCGCGGTAA TTCCAGCTCTTATAGTGTATATCGTTACTGCTGCGGTT AAAAAGCTCGTAGTTGGATCTGCATTCAAGCTCTTGG TCCACCAATTTTGGTGCTGAACCAAGTTTATTTTTGG CTTGAACAATAATTAATGCTGGTTTTTTTTTTGCTATAGGTTACCTTTATTGGTCCCCTATAGTGGCTGGCAAGTT TACTTTGAAAAAAGTAAAGTGATTAAAGCAGGCTATT TTTGCCTGAATAATGGTGCATGGAAAAATGAAATAGG ATCTCGATTCTATTTTGTTGGTTTTCTGAATTGAAATA ATGATTAAAAGGGACAAACGGGGGCATTCGTATCGCT GCCCGAGAGGGGAAATTCTGGGACCGTAACGAGACC CCCAACTGCGAAAGCATTTGCCAAGAATGTTTTCATT AATCAAAAACGAAAGTCAAAGGTTCGAAGGTGATCA AATACCGCCCTAGTTCCGACCGTAACGATACCAACTA GCGTTCCGCCTTGGCGTTTTGCTTAGGCGGCAGCTTC CGGAACGAAGTTTTCGGTCCGGGGGGATATGGTTGC AAGCTGAACTTAAGAATTGACGGAGGCACCACAGGA GTGGAGCCTGCGCTTATTTGACTCAACACGGAATCTC ACTGGCCAGACCCGTAAGATTGACGATTGAAGCCTC ATGATTGTGATTGTGGCATGGTCGTCTAGTGTGATGAT GTGCTATCGATACGACGGACTAGCTACTATGTATGATA TTCGATTCAATACTCTAAGCAGCACATAGCGCGAAAC ATACAGTTGAGTCCTACCTCA。将序列进行在线Blast比对分析,该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尖尾科的Wellcomia siamensis,Protozoophaga obesa,Protozoophaga obesa,Enterobius sp. 序列EF180079.1、EF180075.1、EF180066.1、KJ768610.1,相似度分别为93%、88%、87%、84%,该结果表明所检获的豪猪消化道线虫为尖尾科蛲虫。
从豪猪消化道检获的线虫通过分子检测,发现其18S rDNA序列与啮齿目动物鼠蛲虫相似,豪猪同属啮齿目动物,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豪猪感染的消化道寄生虫属于尖尾科蛲虫。蛲虫是啮齿类动物的重要线虫,寄生于啮齿类动物的结肠和盲肠内,部分种属的蛲虫也是一种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常的寄生于儿童的肠道寄生虫[7,8],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见肠炎、直肠脱、肠套叠及消瘦等症状[8]。目前关于蛲虫寄生于除人以外动物上的报道大多是关于实验类小鼠[9,10],野生动物感染蛲虫的报道较少,本文对豪猪蛲虫的鉴定和序列分析尚属首例,这为豪猪寄生虫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目前云南地区的豪猪养殖场多以农村小规模的养殖为主,动物园饲养的豪猪是用于观赏。豪猪的饲料以农产品为主,如南瓜,玉米,红薯,蔬菜和水果等,豪猪的饲养相对较为粗放,野鼠乱窜,污染豪猪的饲料和圈舍的可能性极大,这势必增加了豪猪感染蛲虫机会。
[1] 阳水刚. 药用动物豪猪的价值及饲养[J]. 农村百事通, 2004(13): 42-65.
[2] 刘军, 阳水刚. 豪猪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07, 13(3): 14-18.
[3] 陈绚姣, 唐志玲, 陈武等. 大熊猫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 野生动物, 2011, 32(6): 332-335.
[4] 程田, 舒丽, 林瑞庆. 猪食道口线虫核糖体18S部分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1): 61-62.
[5] Resende D V, Pedrosa A L, Correia D, et al. Polymorphisms in the 18S rDNA gene of Cystoisospora belli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ystoisospor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J]. Parasitology Research, 2011, 108(3):679-85.
[6] Power M L, Richter C, Emery S, et al. Eimeria trichosuri :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a marsupial coccidium, based on 18S rDNA sequences[J]. 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 2009, 122(2): 165-168.
[7] 安耀武, 庞新莉, 刘杰兵等. 儿童蛲虫感染的危害与防治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2, 24(5): 598-600.
[8] 周长海, 朱慧慧, 臧炜等. 2006-2010年我国儿童蛲虫感染监测及SWOT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 26(4): 370-375.
[9] 刘畅. 长春市实验鼠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发育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15.
[10] 王菲, 曹淑祯, 崔立云等. 实验用大白鼠蛲虫感染状况调查[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 12(9): 29-31.
S852.73
A
1007-1733(2017)09-0001-02
2017–04–26)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2016ZZX257);福建省家畜传染病防治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KL01)。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