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斗士——“非攻”
战国初期,公元前440年的一天,从宋国到楚国的路上,一位脸色粗黑、衣衫褴褛的汉子急匆匆地奔跑着。他不顾一路风尘,不顾一身大汗,不顾鞋已经磨烂,不顾脚已经磨出血来,踉踉跄跄地往前跑。这位汉子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墨子。墨子为什么这样匆忙地从宋国赶往楚国呢?原来他得到一条情报,楚国很快就要入侵宋国,他要去楚国制止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
宋国在今天河南的商丘一带,是个又穷又弱的小国。楚国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至巴蜀,东至大海,是战国时期领土最大的国家,也是最富强的国家。
走了十天十夜,墨子终于来到了楚国。楚国上下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出征宋国。墨子见到了楚王,立刻运用他特有的辩才,希望说服楚王罢战。
为了引起楚王关注,墨子首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您看有这么一个人,自己家里有宝马奔驰,却去偷邻居家买了多年的小夏利。自己家穿的全都是名牌时装,高档西服,却去偷邻居家摊儿上买来的衣服。自己家天天鲍鱼鱼翅,却去偷邻居家的萝卜白菜。大王您说应该怎样评价这个人呢?
楚王回答:“这个人一定得了偷窃病了。”
墨子立刻接了过来:“我听说大王您要攻打宋国。楚国和宋国相比,那就是中国首富和农民工比,您要攻打宋国,和这个得偷窃病的人有什么两样呢?您如果攻打宋国,就是倚强凌弱,以富欺贫,这样您就背上了不仗义的恶名。您觉得这个形象对您真的很有利吗?”
墨子这一番教训,入情入理,柔中带刚,搞得楚王不能不重新考虑入侵宋国的决定。但过了一会儿,偷窃病犯了,贪得无厌的欲望占了上风,楚王又说还是要打。这回他亮出了底牌。我说要打宋国,是因为我稳操胜券,大名鼎鼎的公输班已经为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公输班是谁?一般人都没听说过呀!但是你如果知道了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得承认他确实是大名鼎鼎了。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叫鲁班。这还不大名鼎鼎吗?古往今来,多少个帝王将相,有几个名字留了下来?但是鲁班的名字却家喻户晓。他不光是木匠的祖师爷,还成了中华民族能工巧匠的象征。
但是这时鲁班扮演的角色好像很不光彩,他是在为战争贩子服务。他发明了一种非常高的梯子,好像能伸到云彩里,因此起名叫云梯,用这个云梯攻城非常有效。楚王就是仗着有这个云梯,才下决心攻打宋国。墨子和鲁班其实是老朋友,一听说是如此这般,就对楚王说:“他的云梯没有那么神,大王您不信就把他叫来,我当着您的面和他练练,保证让他露怯。”
楚王立刻传来了鲁班。墨子解下裤腰带在地上围成一圈当作城墙,又弄些小木板当作守城的器械。鲁班呢,也弄来些小物件模拟他的云梯,还有撞车、飞石等攻城器械,两个人你来我往,玩儿起了攻守模拟战。鲁班攻了九次,全都被墨子打了回去。鲁班攻城的手段全都用光了,墨子防守的方法还绰绰有余。结果鲁班战败了。但是没想到鲁班一个搞技术的也会玩阴儿的。黔驴技穷了,他坏笑着对墨子说:“我还有一个办法能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出来。”
墨子立刻回答:“我知道你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出来。”
楚王一时没反应过来,莫明其妙地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鲁班的最后一个办法不过是要大王杀掉臣,以为这样宋国就没法守城了。他哪里知道,到您这儿来之前,我早已经布置我的300多位学生到了宋国,他们每一个人都把我的守城战术练了个滚瓜烂熟,守城还有问题吗?因此,大王您即使杀了我,楚国也赢不了。”
楚王听罢,沉吟良久,终于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讲的是墨子的“非攻”,“非攻”也就是反战。我们在电影《墨攻》中,也能看到墨家反战的情怀。墨子真的做到了老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老子只能说说,墨子是成功实践。因此鲁迅讽刺老子是口头革命派,墨子那是真抓实干。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是最伟大的和平斗士,生当今日,他最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墨子为什么反战,就是因为战争给民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墨子是为天下苍生反战。墨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苍生。因此,他讲利在天下,讲“兼爱”,也就是爱一切人。
利在天下——“兼爱”
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胸怀天下,兴利除害,这是墨子的伟大抱负,也是墨子的社会责任。为了尽这份责任,墨子真的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别的先不说,就看墨子那份献身精神,那种身体力行,不畏艰险的勇气,就远非一般人能够企及。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已经看到,墨子为了制止战争,风餐露宿,双脚磨烂,十天十夜赶到楚国,这该需要多么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古圣先贤,为了天下苍生,奔走呼号,最令人感动的莫过孔子和墨子。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栖栖遑遑走天下,也曾经有陈蔡之厄,桓尵之险,他老人家在陈国蔡国差点饿死,还差点被桓尵杀害。墨子呢,则像苦行僧一般走天下。他比苦行僧伟大的是,他不是纯粹的个人修行,而是为和平,为正义,为弱者主持公道。墨子是最古道热肠的思想家。
墨子又是最实在的思想家。
墨子实在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不讳言利。他甚至明确主张,他的一切思想,都围绕着一个“利”字。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墨子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讲爱,儒家也讲爱。墨子讲爱甚至比儒家讲的还厉害。因此孙中山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三民主义》)
但是儒家讲爱和墨子讲爱有一个重大区别。儒家讲的爱,是“爱有差等”,也就是从爱亲人到爱大众,再到爱天地万物,一层层地爱出去,最后是爱满天下。“爱有差等”符合人们的自然亲情。人们通常都是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然后才能去爱同事、朋友等等,再然后才是爱陌生人,爱天下人。墨子讲的“兼相爱”就不一样了,“兼相爱”的意思是无差别的爱一切人。这个爱和儒家讲的爱有差等比起来,好像不自然,怎么能爱别人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呢?因此孟子就指责墨子讲“兼爱”是“无父”,意思是把自己的老爸和别人同等看待,于是他骂墨子是“禽兽”,孟子这老先生一着急就骂人。墨子的兼爱讲无差别的爱一切人,胸怀博大,初看起来好像和基督教讲的博爱类似。但是深入一看又不一样。基督教讲的博爱是无条件的,超功利的。《圣经》说“上帝就是爱”,人要响应上帝的号召,服从上帝的命令,无条件地去爱一切人,爱不能讲条件。但是墨子讲的“兼爱”却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利”。为什么要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呢?因为这样才对人人有利。因此“兼相爱”后面还要加上“交相利”。这就和儒家、基督教都不一样了。儒家讲的“仁爱”也好,基督教讲的“博爱”也好,都没有条件,超越功利,就是为爱去爱。墨家讲的爱却是为利去爱。endprint
请看墨子自己的说明:“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我们是先去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父母,别人也来爱护和有利于我的父母呢,还是我们先去憎恨和残害别人的父母,然后别人才来爱护和有利于我们的父母?不言而喻,只能是前者。就是我们必须先去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父母,别人也才能爱护和有利于我们的父母。这就是所谓的投桃报李。也就是说:爱人者必能得到爱,恨人者也必将得到恨。
因此“兼相爱”才能“交相利”,大家都赢。
墨子甚至说:“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君王再贤明,也不喜欢没贡献的臣子,父亲再慈祥,也不喜欢没出息的孩子。这话都有点像法家的韩非子了,将爱完全放到了功利上面,完全以功利为转移。因此郭沫若先生认为墨家和法家在秦国合成了一家。
但是尽管讲功利,墨家和法家却有根本差别。法家讲的功利著眼于帝王统治,说到底是帝王的私利。墨家讲的功利却是“天下人之利”,墨子是为天下人争利,这也就是他理解的道德,他所说的“义”。你瞧,墨子不光讲爱要和利联系在一起,他讲义,也要和利联系在一起。
鲁国有一位叫吴虑的人,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冬天制陶,夏天耕作,然后将产品分给百姓。自比尧舜一样的圣人。一天,墨子来拜访他。吴虑对墨子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不以为然,就批评墨子:“义,贵在切实可行,何必到处宣传呢!”
墨子回答:“您不辞劳苦,精神可嘉,但是您事事自己动手,再勤劳收获也有限,全部分掉,百姓的获利也微乎其微。因此我不像您这样做。我到处宣传义的道理,可以救天下,这样才获利巨大,因此我怎么能放弃宣传呢?”
墨子尽管重视宣传工作,但是又特别注意身体力行,他是最实干的思想家。为社会尽责任需要有真本事。墨子是思想家、逻辑学家,还是一个工程师,又是一个科学家,他就像欧洲文艺复兴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这样他才能PK掉鲁班,让楚国打消了侵略宋国的念头。这样才能为社会尽实实在在的责任。为了使天下人都明白“兼相爱,交相利”的道理,墨子不仅自己宣传,自己身体力行,他还办学校,办社团。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性学校就是墨子开创的。在他开设的学校里,有文科,有理科,有工科,还有军事专业。墨子通过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影响在当时甚至超过儒家。孟子就感慨“墨翟之言盈天下”。
满天下都听墨子的了。
墨子的言论满天下传播,他的学说是最热门的专业,当时称为“显学”。墨子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就是由于他的思想既讲道德又实在。他既不像法家那样不讲道德,只讲功利,又不像儒家那样讲道德超越功利。墨子是将道德和功利统一起来。鲁迅就赞同墨子把“义”和“利”统一起来,他在自己的故事新编中写墨子,有这么一个情节。公输班,也就是鲁班发明了一种木头做的喜鹊,小巧能飞,简直就是飞机的雏形了。他拿这个木鹊给墨子看,墨子却不以为然,批评说:它还不如木匠做的车轮。为什么呢?因为在墨子看来,这个木鹊的发明对人没有什么用处,车轮子却天天都要用。“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
清代有位大思想家叫颜元。这位先生表面上是儒家,实际上是墨子的大粉丝。他坚决反对重义轻利。认为:“以义为利,圣贤平正道理也。……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后儒乃云正其谊不谋其利,过矣!”
由义到利,是圣贤最明白的道理。符合义的利,正是君子所追求的。后代儒家说什么“正其谊不谋其利”,只讲道德,不问功利,这太过分了。演变到当代,例如“文革”中,一些极左分子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鼓吹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就更荒谬了。他们所说的义究竟够不够义,也非常值得怀疑了。
颜元的话一看就是在非议儒家,宣传墨子。
他对道学先生的质问非常有力:“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乎?”
这世界上,有辛辛苦苦地种庄稼却不在乎收获的农民吗?有打渔船上风里来浪里去,却不计较打鱼多少的渔民吗?
墨子的实在就在这里。他讲利,道出了人们最基本的诉求,他又讲计利当计天下利,这又体现了他的追求的崇高性。
古今中外,真的没有一位思想家像墨子一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胡适甚至说:“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
以墨尽责,就是要学习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对社会尽责,为天下苍生负责。人人都有一份墨子的精神,世界会更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