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

2017-09-25 06:37王丽娟廖灿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袋鼠次数年龄

王丽娟,郭 飏,廖灿辉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

王丽娟,郭 飏,廖灿辉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某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与产妇进行袋鼠式护理,并在随后住院的3天内进行袋鼠式护理2次/d,1 h/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待新生儿出院后,干预组进行2 h/d的袋鼠式护理。结果 干预组第15天、30天的24 h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30天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和夜间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4天,干预组足月新生儿较对照组早上醒来得要早些;两组各年龄点的夜间觉醒次数、夜间睡眠潜伏期和白天觉醒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足月新生儿睡眠质量和增加足月新生儿睡眠时间,从而使足月新生儿建立良好的睡眠/觉醒模式。

袋鼠式护理;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

袋鼠式护理(Kangroo mother care,KMC),又名皮肤接触护理(Kkin to skin care,SSC),作为一种早期睡眠干预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有利于婴儿认知、情感、优质睡眠的发展[1]。本研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天内,每天进行2 h的袋鼠式护理,然后采用睡眠日记的形式,由父母分别记录家庭自然环境下,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第15天和30天的睡眠,记录内容包括24 h总睡眠时间、早上觉醒时间、白天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次数、夜间就寝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夜间睡眠效率,以探讨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发展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某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足月儿纳入标准如下(参照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受试对象纳入标准):①足月儿出生孕周≥37周,且<42周;出生体重≥2500 g,且<4000 g;②生后无产伤、窒息史(Apgar评分1 min、5 min均≥8分);③生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④婴儿未使用可能影响睡眠的相关药物(镇静药及抗惊厥药);⑤分娩过程中无并发症。

1.2 方法

1.2.1 干预组。足月新生儿在经过常规产后处理并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后,进行袋鼠式护理。护理人员布置一个隐秘、舒适的空间,调节室温至26~28℃,相对湿度50%~60%。备好氧气、心电监护及其它急救用物。

1.2.2 对照组。足月新生儿只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清理口腔、保温、皮肤及脐带护理等。

1.3 睡眠评定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小娜制定的睡眠日记对新生足月儿的睡眠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足月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

两组足月新生儿白天睡眠时间和24 h总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延长。在15天和30天时,干预组足月新生儿的白天睡眠时间、24 h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短;30天干预组足月新生儿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见表1。

表1 两组足月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h)

表1 两组足月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h)

注:*P<0.05(分别为t=3.76,P=0.001;t=3.76,P=0.001;t=4.17,P<0.0001;t=2.53,P=0.019;t=2.62,P=0.015)

组别年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24 h总睡眠时间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干预组4天10.00±0.748.60±0.5018.85±1.164.72±0.99 15天9.20±0.609.00±0.60 18.11±1.054.98±0.50 30天9.10±0.529.55±0.7417.80±0.975.62±0.54对照组4天10.22±0.658.55±0.5319.11±1.384.59±0.48 15天9.44±0.65*8.66±0.5617.87±1.07*4.68±0.40 30天9.28±0.57*8.95±0.57*17.68±0.92*5.35±0.55*

2.2 两组足月新生儿夜间睡眠效率比较

两组足月新生儿夜间睡眠效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30天时,干预组足月新生儿的夜间睡眠效率为(65.87±3.54)h,优于对照组的(62.54±5.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2);两组足月新生儿夜间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足月新生儿夜间睡眠效率比较

两组足月新生儿夜间就寝时间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前;仅出生后第4天,干预组足月新生儿较对照组早上醒来得要早些。早上觉醒时间:干预组为(7.28±0.75)h,对照组为(7.77±0.8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4)。

2.4 两组足月新生儿白天睡眠次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比较

两组足月新生儿白天睡眠次数及夜间觉醒次数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白天睡眠次数:第4天,干预组为(4.00±0.90)次,对照组为(4.02±1.05)次;第15天,干预组为(3.88±0.73)次,对照组为(3.98±0.94)次;第3 0天,干预组为(3.5 6±0.9 7)次,对照组为(3.85±1.01)次。两组白天睡眠次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其对睡眠的作用早已备受人们的关注与研究。本研究结论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均提示袋鼠式护理有利于婴儿睡眠的发育,进而促进婴儿神经认知行为的发展。本研究一方面避免了不良医疗环境刺激,展现自然状态下婴儿的睡眠/觉醒模式;另一方面足月新生儿脑发育较早产儿完善,对影响睡眠的各种不良刺激调节能力强,同时也避免了早产本身对睡眠的不良影响,再者,本研究采用的是比较直观的睡眠评估工具,即睡眠日记,操作方便,简单明了地表明袋鼠式护理对睡眠的有利作用,更利于袋鼠式护理在临床中的推广。既往研究提示[2-3],袋鼠式护理的生理行为效应与其持续时间正相关,一旦袋鼠式护理终止,其效应也消失。本研究仅对袋鼠式护理对睡眠的短期效应进行了探讨,因此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明确袋鼠式护理的远期效应。

[1] Kymre IG, Bondas T. Balancing preterm infants' developmental needs with parents' readiness for skin-to-skin care: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 Int J Qual Stud Health Wellbeing,2013,8(1):21370.

[2] Cho ES, Kim SJ, Kwon MS,et al. The Effects of Kangaroo Car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Preterm Infants, Maternal-Infant Attachment, and Maternal Stress[J]. J Pediatr Nurs,2016,31(4):430438.

[3] Alex Chatburn, Scott Coussens, Kurt Lushington, et al. Sleep Spindle Activi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Children[J]. Sleep,2013,36(2):237-243.

本文编辑:张 钰

R

B

ISSN.2096-2479.2017.14.136.02

猜你喜欢
袋鼠次数年龄
变小的年龄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依据“次数”求概率
年龄歧视
袋鼠
算年龄